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9)
2023(11500)
2022(8973)
2021(8039)
2020(6357)
2019(13988)
2018(14081)
2017(26006)
2016(14455)
2015(16168)
2014(16453)
2013(15657)
2012(14272)
2011(12818)
2010(13175)
2009(12588)
2008(12418)
2007(11708)
2006(10547)
2005(9630)
作者
(41683)
(35157)
(34622)
(33186)
(21876)
(16434)
(15808)
(13435)
(13290)
(12436)
(12006)
(11646)
(11395)
(11144)
(11084)
(10669)
(10216)
(10133)
(10102)
(9831)
(8911)
(8560)
(8507)
(8035)
(7949)
(7897)
(7860)
(7664)
(7145)
(7110)
学科
(54441)
经济(54341)
管理(44524)
(44102)
(32828)
企业(32828)
(29372)
农业(19685)
中国(18980)
(18848)
业经(18748)
(18079)
方法(16199)
(14301)
数学(13200)
数学方法(13060)
地方(11756)
(11387)
(11352)
银行(11330)
(10875)
(10768)
(10554)
金融(10547)
体制(10541)
(9908)
财务(9869)
财务管理(9840)
企业财务(9371)
(9252)
机构
学院(206479)
大学(204514)
(81812)
经济(79718)
管理(75603)
研究(71151)
理学(63655)
理学院(63008)
管理学(61929)
管理学院(61566)
中国(55243)
(43367)
(42576)
科学(41088)
(39457)
(35025)
(34052)
中心(33371)
财经(32134)
研究所(31215)
业大(30538)
农业(29630)
(28936)
(27585)
师范(27280)
北京(26766)
(26469)
(25847)
经济学(25318)
(24344)
基金
项目(134694)
科学(106112)
研究(103059)
基金(96428)
(83403)
国家(82592)
科学基金(70655)
社会(66704)
社会科(62740)
社会科学(62727)
(54005)
基金项目(50305)
教育(47196)
(44292)
编号(43022)
自然(42200)
自然科(41202)
自然科学(41191)
自然科学基金(40449)
资助(37356)
成果(36860)
(31250)
课题(30865)
重点(30454)
(29725)
(29525)
国家社会(28004)
(27804)
(27125)
创新(26032)
期刊
(104328)
经济(104328)
研究(63310)
中国(50738)
(43480)
(34993)
学报(32945)
科学(30285)
管理(28762)
农业(28054)
教育(26436)
大学(26341)
学学(24856)
(23032)
金融(23032)
业经(19699)
技术(17746)
财经(16495)
经济研究(14611)
(14204)
问题(13517)
(12304)
(11868)
农村(10758)
(10758)
农业经济(10209)
现代(9420)
科技(9351)
社会(9303)
业大(9190)
共检索到325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田孟  
分税制改革深刻影响了政府间关系及其行为逻辑,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乡村治理逻辑和面貌。当前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向下输入资源,以解决农村公共品的需要。现行关于项目制的研究,对于项目体制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缺少足够的关注,没有能够注意到项目制本身的竞争性特征及其运作,具有将国家下乡资源转化为私人资源的环节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制不仅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往往会造成很多的意外和异化结果,滋养了不断膨胀的新乡村利益共同体,造成乡村治理内卷化。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项目体制和基层组织进行一定的改良和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国家与农民的实际需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祥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对称、重"植入"轻"培育"、项目制弱化了本真文化等问题,广大村民成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观众"。乡村文化的执行主体、承接主体、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缺位,出现乡村文化内卷化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创新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从空间的角度理解乡村文化建设,重构乡村居民的生活空间、物理空间、价值空间、制度空间、角色空间。通过空间转向建构社会资本,提升乡村居民信息交换效率,提升互信水平,拓展行政权力与乡村居民的对话通道,改变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激发村民的文化情怀,形成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乡村发展环境已经从初期发展阶段时专注农业产业转轨到目前的乡域整合发展格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在于转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形成基于乡村本真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内在素养。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雪峰  
从乡村社会内部来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分化,不同地区的农村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出、留在村庄农民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另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入、村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管理体制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仍在进行中。只有形成与当下中国农村相匹配的乡村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锋  
农村税费改革后,项目制逐渐成为向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超越科层制的供给方式却遭遇了"内卷化"的现实困境——项目投入的数量和密度持续增长而供给的效能却一直难以提高。项目承载的公共产品经常无法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农民对"需求外"的产品也表现出无奈和抵触的情绪。供求偏离的结构性失衡不仅降低了转移支付资金的运作效能,也极大地消解了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效果。在项目制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健全村民表达集体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完善项目链上各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项目资金多元组合的运作机制、构建农民体验主导的多维评估机制是使项目走出"内卷化"困境的现实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涨宝  狄金华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罗茜  
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乡村教育资源投入效用较低,出现“投入增长,发展有限”的“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与乡村教育功能发生三重偏移相关,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功能被挤压为抚育照料、社会化功能转化为“只教不育”以及选拔功能下降为保底式完成任务。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进行分析发现,资源投入乡村教育并未推动教育系统中的学生系统、教师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等子系统各自发挥功能并形成均衡结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系统陷入功能偏移的“病态”后果。上述分析表明,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需重视乡村教育结构并引导其达到平衡,才能推动教育功能的目标化实现,打破资源投入“内卷化”的困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飞  甘海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供给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吻合度不高、外部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发展正陷入事实上的"内卷化"态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应将服务"三农"作为办学价值取向,走"扩容、提质、强服务"之路,构建城乡融合职教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办学价值定位,破除"内卷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霖  
财政资金的项目化供给是实行分税制以后上下级政府间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国家涉农资金的项目制供给被认为比一般转移支付有效。实践表明,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供给模式在实践中的绩效与制度设置目标相背离,并呈现出治理内卷化的趋势。其成因在于制度设置上存在去治理化的事本主义逻辑和逐利性的科层体制。在国家财政资金"反哺"农村的后税费时期,以村社为主导的分权普惠模式应是未来国家财政资金转移方式变革的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良  
随着国家对基层资源投入的加大,村庄出现精英俘获资源的治理内卷化问题。基于个案追踪,发现多元行动主体围绕下乡资源展开博弈,却难以跳脱内卷化困境。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找回普通村民与村庄精英的复杂博弈关系,挖掘行动者行为选择的心态及动机。研究揭示资源下乡与行动者行为选择相抵牾的四组深层机制:村庄精英缺乏荣誉等要素激励,偏好以权谋利,导致资源下乡带来的公共利益分配竞争机制挤压合作机制;亲族博弈反复纠缠削弱关系信任机制;村庄精英依托信息自由裁量权限,构建项目信息差序扩散机制;对村庄精英异化项目经营自由裁量权限的利己行为的弱约束机制。四组机制是资源下乡带来基层治理内卷化的内在根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云发  
以"权力"为分析单位和分析视角来观察,民族旅游开发作为村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变量,带来了诸多力量"积极"参与村寨治理,然而并没有明显改善村寨治理,而是出现了权力"内卷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参与下的权力异化、权力依附与裹挟下的权力弱化、利益分化下的权力离散等方面。民族旅游开发的村寨治理要实现权力"去内卷化",既要理顺各权力主体诉求的利益目标,也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本优势,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村民主体性参与力度,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充分合作。应当重塑国家"在场"的村寨公共性目标,强化基于赋能与赋权话语的制度供给,形成"一核多元分层"的权力配置模式,重视运用地方性知识优化基于认同和信任的村寨权力结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武林  
"乡政村治"体制形成的政府与村庄组织结构模式,因为乡政困难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21世纪初的农村综合改革则提供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契机,在农村社区建设"倒逼"下,新的乡村治理体制有望形成。"多层竞争——合作"体制设想了乡村关系处理的新模式,提出通过分类治理来实现治理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黎  
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是新医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关注新医改过程中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新机制的建立,将内卷化理论引入具有发展边界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分析中,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揭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困境。本文试图突破固有的对内卷化概念的认知范式,结合被大多数学者所忽略的内卷化理论的新面向与新内涵,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创新、突破的程度与可能进行省思。本文认为新医改的内卷化过程是在国家政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渐进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这一过程也体现出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所应有的革新性、适应性与特性化。在持续推进医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形式化、过密化和异化的治理效果,政策制定者应重新审视政策工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身也变为问题的现象,并培育新的符合地方实践的健康习惯行为与就医秩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杰  
乡村治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手段,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的各个方面,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的农村会计制度,更是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治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制度建设,对于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对于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效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对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不仅要注意制度创新的条件与原因,也应注意制度创新后影响该制度继续演进的轨迹与因素。被创新出来的制度,不应被理所当然地认为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并进行线性发展,应注意到"制度内卷"在中国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