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0)
2023(4752)
2022(4339)
2021(3981)
2020(3717)
2019(8831)
2018(8793)
2017(17326)
2016(9834)
2015(11365)
2014(11743)
2013(11818)
2012(11189)
2011(10008)
2010(10142)
2009(9566)
2008(9781)
2007(9055)
2006(7594)
2005(6769)
作者
(30556)
(25893)
(25560)
(24722)
(16198)
(12450)
(11927)
(10221)
(9619)
(9096)
(8718)
(8592)
(8456)
(8149)
(8122)
(8120)
(8113)
(7674)
(7523)
(7484)
(6668)
(6308)
(6286)
(5945)
(5921)
(5812)
(5797)
(5716)
(5299)
(5264)
学科
(42008)
经济(41972)
(26401)
管理(25376)
方法(22702)
(20661)
企业(20661)
数学(20540)
数学方法(20380)
(12034)
(10867)
(10052)
中国(9691)
(8539)
贸易(8537)
(8288)
地方(8065)
农业(7766)
业经(7459)
(7213)
(6830)
财务(6816)
财务管理(6793)
(6505)
企业财务(6384)
(6073)
银行(6048)
理论(5825)
(5791)
金融(5789)
机构
大学(147477)
学院(146409)
(59763)
经济(58460)
管理(54338)
研究(49672)
理学(46926)
理学院(46388)
管理学(45491)
管理学院(45217)
中国(37205)
科学(33025)
(31300)
(31154)
(26765)
(26610)
业大(25658)
农业(25194)
研究所(24564)
中心(23780)
(22651)
财经(21429)
(19354)
北京(19349)
经济学(18790)
(18656)
师范(18393)
(17601)
经济学院(17262)
(17138)
基金
项目(96444)
科学(73729)
基金(68564)
研究(67322)
(60653)
国家(60170)
科学基金(49879)
社会(40846)
社会科(38610)
社会科学(38594)
(38495)
基金项目(36701)
自然(33235)
(32593)
自然科(32438)
自然科学(32420)
自然科学基金(31834)
教育(31326)
资助(28920)
编号(28154)
成果(23048)
重点(22093)
(21493)
(21008)
(19635)
科研(19254)
计划(19122)
课题(19061)
创新(18439)
大学(18035)
期刊
(62409)
经济(62409)
研究(38780)
(27720)
学报(27597)
中国(26078)
科学(23085)
(21735)
大学(19945)
学学(18976)
农业(18562)
管理(16838)
教育(12999)
技术(12648)
(12077)
金融(12077)
财经(10599)
业经(10246)
(10215)
经济研究(10068)
(9050)
问题(8999)
(8399)
技术经济(8001)
理论(7639)
统计(7499)
(7177)
图书(7052)
商业(7039)
实践(6996)
共检索到208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锡昌  陈俊卿  
以我国重要食用的淡水鱼之一,鲢为原料。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 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鱼肉中的气味成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了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检出并确定48种成分,所检出物质的分子量范围大部分处于90~250MW之间,并且这些成分多是一些羰基类及醇类化合物,其总百分含量高达88.23%,其中以1 辛烯3醇的百分含量最多,为18.95%,1 辛烯3醇一般表现为土味、蘑菇味。其次是一些直链的饱和醛类,如己醛、庚醛、辛醛、壬醛、葵醛等,而这些醛类通常产生一些令人不愉快、辛辣的刺激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颍  王海静  徐宁伟  曹翠玲  刘建珍  武春成  张立彬  
【目的】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μg·kg~(-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誉湘  郑雪源  张睿胤  郑亚杰  陈淼芬  周昊倚  陆英  彭志雄  袁建华  文令  钟晓红  唐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誉湘  郑雪源  张睿胤  郑亚杰  陈淼芬  周昊倚  陆英  彭志雄  袁建华  文令  钟晓红  唐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霞   杨恒明   陈荣顺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91.08%和92.58%。茶氨酸是绿茶饮料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与绿茶饮料整体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类绿茶饮料的气味和滋味特征存在差异,通过HS-SPME/GC-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分析12种绿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为探明鲢肉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浓缩了鲢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对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检测频率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29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一些羰基类和醇类化合物,占了总挥发性物质的88%。通过检测频率分析法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具有气味特征,表现为鱼腥、金属、青草、油脂氧化、蘑菇等特征。另外有4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特性,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鲢的特殊气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初众  徐飞  张彦军  贺书珍  吴刚  谭乐和  
关键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庆  童森淼  马建义  
为探讨精制前后竹醋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不同极性萃取纤维头对VOCs的萃取效果,采用2种不同极性萃取纤维头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精制前后竹醋液VOCs,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2种纤维头萃取出精制前后竹醋液54和57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竹醋原液中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纤维头萃取出41种,主要为2-甲氧基-苯酚(9.03%),4-乙基-苯酚(8.36%),苯酚(6.48%),聚丙烯酸酯(PA)纤维头萃取出32种,主要为苯酚(17.23%),2-甲氧基-苯酚(12.73%),乙酸(11.80%);精制液中PDMS纤维头萃取出42种,主要为2-甲氧基-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分别采用PA、CAR/PDMS和DVB/CAR/PDMS 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PA提取熟鲢鱼肉链长为C14~C23高沸点的物质较多;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8低沸点的物质较多;DVB/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23的物质较多。采用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可以全面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冰  周红丽  李宗军  
为开发新型肉制品,运用SPME-GC-MS对传统侗族发酵肉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出的48种风味物质中,酯、醛、醇、烷烃分别为13,11,6,5种,其他杂环化合物13种.主体风味成分是己酸乙酯、苯乙醇、辛酸和辛酸乙酯.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锡昌  陈俊卿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分析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溶剂、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文章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操作及萃取方法,着重论述了其工作条件选择,包括不同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方法、萃取方式、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指出固相微萃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生活领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亚歌  岳田利  刘拉平  张晓荣  李芳芳  
为了对猕猴桃果汁加工品质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陕西周至县的秦美和眉县的海沃德猕猴桃,榨汁、酶解后取果汁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果汁中香气物质,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120种化合物,其中秦美果汁含有97个组分、海沃德果汁含有101个组分。不同品种果汁中主要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其含量分布存在差异。乙酸乙酯、乙醇、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正己醇、(E)-2-己烯-1-醇等化合物是猕猴桃果汁中的主要香气物质,对猕猴桃果汁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永胜  李华  
【目的】针对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的要求,比较了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效果。【方法】选用常用的PA、PDMS/DVB、PDMS 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进行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富集、浓缩处理,然后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通过对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香气成分的数量、化学种类以及各类化合物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的比较,评价供试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效果。【结果】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出的葡萄酒香气成分中,高级醇、化学酯和有机酸是主要成分,萜烯醇、β-大马酮、挥发性酚和呋喃酮等是微量成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PA萃取出化合物49种,PDMS萃取出53种,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伟  孙鑫  李秀娟  潘思轶  
为满足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痕量检测需求,以氯甲酸丙酯为衍生试剂,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建立了基质内衍生-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用于大鼠粪便中7种游离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在最佳衍生条件(pH 8、300μL丙醇、100μL吡啶、100μL氯甲酸丙酯及涡旋衍生2 min)及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pH 3.46、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0 min和转速1 000 r/min)下,该方法的检出限在0.133~0.420μmol/kg,定量限在0.444~1.400μmol/kg,远低于其他文献中所建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而且线性关系好(R~2>0.99),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在65.42%~117.69%,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1.6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且廉价,完全能够满足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痕量检测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永胜  李华  王华  
为了得到葡萄酒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时间和电解质质量浓度的最优条件,在4个萃取时间(20,30,40,50 min)和4个NaCl质量浓度(0,1.0,2.0,3.0 g/L)条件下,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模拟酒中9种香气成分,然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效果上,萃取时间与电解质质量浓度之间无交互作用;在30~40 min萃取时间和2 g/L NaCl质量浓度条件下,采用SPME得到的同样含量香气成分的质谱信号(峰面积)最大,并且此条件下9种香气成分浓度与质谱信号之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为0.964~0.995。由此得出葡萄酒香气成分采用SPME萃取的最佳萃取时间为3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