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8)
- 2023(13362)
- 2022(11622)
- 2021(10923)
- 2020(9253)
- 2019(21180)
- 2018(20801)
- 2017(39510)
- 2016(21705)
- 2015(24343)
- 2014(23913)
- 2013(23673)
- 2012(21726)
- 2011(19541)
- 2010(19305)
- 2009(17572)
- 2008(16837)
- 2007(14492)
- 2006(12525)
- 2005(10873)
- 学科
- 济(81448)
- 经济(81351)
- 管理(59943)
- 业(57721)
- 企(47605)
- 企业(47605)
- 方法(38769)
- 数学(33432)
- 数学方法(33093)
- 农(22568)
- 中国(21796)
- 学(20903)
- 财(19881)
- 业经(18504)
- 贸(16280)
- 贸易(16270)
- 地方(15993)
- 易(15824)
- 农业(15286)
- 和(13780)
- 环境(13572)
- 技术(13553)
- 理论(13522)
- 制(13465)
- 务(12340)
- 财务(12281)
- 财务管理(12261)
- 划(11865)
- 融(11544)
- 金融(11543)
- 机构
- 大学(307726)
- 学院(303752)
- 管理(120350)
- 济(115132)
- 经济(112709)
- 理学(105476)
- 研究(104911)
- 理学院(104190)
- 管理学(102273)
- 管理学院(101752)
- 中国(75077)
- 科学(70671)
- 京(66100)
- 农(58042)
- 所(54226)
- 业大(52549)
- 研究所(50306)
- 财(49908)
- 中心(46471)
- 农业(46139)
- 江(42426)
- 北京(41496)
- 财经(41054)
- 范(40343)
- 师范(39828)
- 院(38079)
- 经(37542)
- 州(34377)
- 经济学(33406)
- 师范大学(32624)
- 基金
- 项目(220052)
- 科学(170928)
- 基金(159128)
- 研究(153655)
- 家(142940)
- 国家(141509)
- 科学基金(119172)
- 社会(95167)
- 社会科(90107)
- 社会科学(90080)
- 基金项目(85760)
- 省(85665)
- 自然(80879)
- 自然科(78933)
- 自然科学(78909)
- 自然科学基金(77492)
- 划(73626)
- 教育(69430)
- 资助(64686)
- 编号(61715)
- 重点(49570)
- 成果(48722)
- 部(47262)
- 发(46300)
- 创(45770)
- 科研(42937)
- 创新(42701)
- 计划(42526)
- 课题(42082)
- 大学(39959)
- 期刊
- 济(120277)
- 经济(120277)
- 研究(84751)
- 学报(59132)
- 中国(54904)
- 农(51881)
- 科学(51481)
- 大学(43082)
- 管理(41934)
- 学学(40649)
- 农业(36230)
- 财(35689)
- 教育(32359)
- 技术(23452)
- 融(21464)
- 金融(21464)
- 业经(20373)
- 经济研究(19285)
- 业(19199)
- 财经(19111)
- 科技(17369)
- 图书(16882)
- 经(16219)
- 业大(16120)
- 版(15933)
- 问题(15835)
- 资源(14931)
- 理论(14477)
- 技术经济(13735)
- 林业(13607)
共检索到428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志 陈兰杰 张志强
[目的 /意义]综述目前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顶尖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提供研究方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顶尖科学家的范围,总结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内涵及其定量测度方法,然后重点从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规律研究方法、规律研究结果和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假说这4个角度对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 /结论]认为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过于笼统等问题,指出今后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目的 /意义]研究如何动态地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和探索研究科学家个人学术影响力时序曲线的意义。[方法 /过程]用基于每n年和基于逐年个人发文和引用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方式,对76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基于每n年个人发文和引用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方式下基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和类h指数的特点。[结果 /结论]得出了恰当的个人学术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式和分析指标特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瑞花 常欢
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是科学史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学者多采用历史学或科学社会学方法,以学术传承为线索绘制学术谱系,梳理学术传承脉络。文章在文献计量学基础上,引入学术谱系影响力的概念,并提出了个体学术影响力、代际学术影响力、学术谱系总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谱系学术影响力贡献度4个指标,上述定量指标可用以发现学术谱系内的杰出科学家,评估相同领域、同时期不同代际以及不同谱系的学术地位。此方法完善了已有的学术谱系定量评价体系,丰富了学术谱系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同时该研究中采用改进的H指数——W指数作为衡量学者个人学术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汝鹏 苏竣
归纳了科学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以863计划为例探讨了中国科技决策中科学家影响力的演变动因,发现知识、价值和制度是认识科技决策主体互动的核心变量。指出科技决策机制应匹配决策中的知识供求,体现必要的价值诉求,促成价值共识;应对那些提供亟需知识、代表主导价值的参与者赋予更大的决策权力。
关键词:
科学家 影响力 科技决策 863计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泽文 屈静 周西姬
诺贝尔奖得主授奖时滞和获奖年龄的周期变化特征能够揭示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获奖年龄差异,以及获奖成果取得后的检验周期长短。文章以190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以及1969-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分析样本,通过划分6个时间周期阶段,计量分析每个周期阶段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和授奖时滞分布及其周期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形态,46~70岁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高,偏年轻和偏老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偏年轻化,25~45岁获奖者占2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偏老年化,25~45岁获奖者仅占2%。⑵诺贝尔奖获奖难度越来越高,获奖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3个学科诺贝尔奖得主各周期阶段平均年龄从第I阶段的55.4岁快速增长到第VI阶段的66.2岁。⑶诺贝尔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较高且随时代发展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且随时代发展上升速度最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平均授奖时滞最长,达到31.06年。⑷博士阶段是培育诺贝尔奖得主的黄金时期,几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最早获得诺贝尔奖初创成果的年龄都在博士毕业后,初创成果经历很长的培育期后,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永达 陈源
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和法国高等专科学院以及国家军团之间的不相符表明,目前的大学排名体系反映的多是高校"名义"而非"实质"影响力。高校实质影响力指对国际事务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通过杰出毕业生的职业和职务得到体现,其形成要素包括塑造个人影响力的教育体系和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集体影响力的校友网络,名义影响力和实质影响力相辅相成。为实现中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政府和高校需共同努力构建名义和实质影响力适当匹配的高校影响力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示波 仲伟俊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业 扎根理论 创业过程 科学商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庆芝 李慧聪 雷家骕
文章主要研究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参与学术创业的程度及对成果商业化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5年间123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科学家为样本,从拥有专利、企业合作、新创企业三个层面研究了科学家参与成果商业化的程度,并进一步考察诺奖科学家在已取得应用的诺奖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一期间诺奖获得者中有67.48%的科学家拥有与诺奖成果相关的专利;有25.2%的诺奖科学家与企业产生合作关系;有17.07%的诺奖科学家参与新创企业;在已经实现商业化的15项诺奖成果中,对应的获奖科学家参与商业化的程度更
关键词:
诺贝尔奖 商业化 成果转化 学术创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庆芝 李慧聪 雷家骕
文章主要研究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参与学术创业的程度及对成果商业化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5年间123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科学家为样本,从拥有专利、企业合作、新创企业三个层面研究了科学家参与成果商业化的程度,并进一步考察诺奖科学家在已取得应用的诺奖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一期间诺奖获得者中有67.48%的科学家拥有与诺奖成果相关的专利;有25.2%的诺奖科学家与企业产生合作关系;有17.07%的诺奖科学家参与新创企业;在已经实现商业化的15项诺奖成果中,对应的获奖科学家参与商业化的程度更
关键词:
诺贝尔奖 商业化 成果转化 学术创业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任晓亚 张志强 陈云伟
重大科学突破的产生离不开科学知识和学术思想的积累与继承,了解有关学科领域杰出科学家群体科研产出的一般规律,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实现"继承-创新"式研究;有利于管理和决策者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发展规律,完善学科领域的管理资助政策和机制等。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聚类分析与定量聚类分析方法。以生物医学领域获得拉斯克医学研究奖的319名科学家为代表样本,经过数据清洗最终得到文献31095篇,通过LDA主题模型提取研究主题并进行共现网络分析,从语义层面分析该领域杰出科学家科研产出的一般规律。本文得出了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在获奖成就细分学科、研究主题演变与分布、获奖年龄趋势及发文期刊等方面的规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杜建 张玢 唐小利
在科研合作日益显著的趋势下,基于作者合作的学术影响力测度研究明显分为两方面:一是用合作这一因素对传统的引用影响力指标进行调整;二是直接测度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影响力,并探索与引用影响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与其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均呈正相关。在科研合作的背景下,要综合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最后从科学交流模式和作者学术关系的视角,讨论双重测度作者学术影响力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慧玲 董坤 许海云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霍朝光 董克 魏瑞斌
数据驱动科学研究范式下,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科学学预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旨在对论文、学者、期刊、机构等学术实体未来的科学影响力进行预测,从而指导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论文、学者、机构、期刊、项目、专利等不同学术实体影响力预测研究的进展;在概括各类预测研究以及相关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学术影响力预测研究的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特征体系。在数据生产要素化、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的进一步推动下,有望形成新的综合性影响力指标,随着新的特征提取技术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发展,有望促成新的学术影响力预测模式,全面提升学术影响力预测的准确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毅萍 马建玲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国外科学数据影响力的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国外相关重要机构研究及项目成果调研为主,以Web of Sciences、Google Scholar数据库文献调研为辅,采用文献追溯方法,试图对国外科学数据影响力研究状况进行调研、梳理与总结。[结果/结论]目前,科学数据影响力研究已经得到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科学数据影响力的内涵、类型、关系、相关主体、评价方法五类,但其整体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科学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影响力 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世飞 梁晶晶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是美国顶尖大学尊重学术创新、捍卫学术诚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四所顶尖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由处理依据、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和监督救济构成,在制度保障、组织支持、过程保障和理念引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提供制度规章,确保有章可循;职责分工明确,兼顾专业性和自主性;注重程序规范,保障审理及时严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