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9)
- 2023(12125)
- 2022(10643)
- 2021(9992)
- 2020(8367)
- 2019(19243)
- 2018(19344)
- 2017(36486)
- 2016(20398)
- 2015(23022)
- 2014(23183)
- 2013(22633)
- 2012(20841)
- 2011(18728)
- 2010(18540)
- 2009(16871)
- 2008(16135)
- 2007(14069)
- 2006(12253)
- 2005(10569)
- 学科
- 济(73610)
- 经济(73514)
- 管理(56673)
- 业(51064)
- 企(42902)
- 企业(42902)
- 方法(34262)
- 数学(29265)
- 数学方法(28882)
- 学(20313)
- 农(19998)
- 中国(19981)
- 财(18551)
- 业经(16410)
- 地方(15340)
- 制(14750)
- 理论(14459)
- 农业(13162)
- 和(12816)
- 贸(12685)
- 贸易(12679)
- 易(12288)
- 技术(11920)
- 教育(11858)
- 环境(11833)
- 务(11438)
- 银(11388)
- 财务(11367)
- 财务管理(11343)
- 银行(11320)
- 机构
- 大学(284662)
- 学院(282593)
- 管理(109355)
- 济(102504)
- 经济(99961)
- 研究(99262)
- 理学(94754)
- 理学院(93640)
- 管理学(91763)
- 管理学院(91289)
- 中国(70932)
- 科学(66596)
- 京(62355)
- 农(54982)
- 所(51871)
- 业大(48356)
- 研究所(47832)
- 财(46514)
- 中心(44045)
- 农业(43809)
- 江(41624)
- 北京(39286)
- 范(37965)
- 师范(37444)
- 财经(37209)
- 院(36489)
- 技术(33870)
- 经(33858)
- 州(33736)
- 省(30850)
- 基金
- 项目(200782)
- 科学(154908)
- 基金(142838)
- 研究(142495)
- 家(127714)
- 国家(126659)
- 科学基金(106113)
- 社会(85204)
- 社会科(80401)
- 社会科学(80375)
- 省(80152)
- 基金项目(75927)
- 自然(72219)
- 自然科(70486)
- 自然科学(70464)
- 自然科学基金(69171)
- 划(68397)
- 教育(65600)
- 资助(59415)
- 编号(58407)
- 成果(47865)
- 重点(45367)
- 部(43022)
- 发(42567)
- 创(41677)
- 课题(41349)
- 计划(39122)
- 科研(38910)
- 创新(38838)
- 大学(36432)
- 期刊
- 济(112138)
- 经济(112138)
- 研究(80995)
- 中国(56282)
- 学报(54770)
- 农(49910)
- 科学(47251)
- 管理(40367)
- 大学(39644)
- 学学(37340)
- 教育(35907)
- 农业(34784)
- 财(34139)
- 技术(24469)
- 融(20961)
- 金融(20961)
- 业经(18583)
- 业(18052)
- 经济研究(17510)
- 财经(17343)
- 图书(16622)
- 科技(15126)
- 业大(15121)
- 版(14796)
- 经(14678)
- 问题(14352)
- 理论(13820)
- 实践(12856)
- 践(12856)
- 技术经济(12537)
共检索到410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艳丽 向珣朝 徐艳芳
对突变体TS和正常籼稻G2480B的品质进行分析,考察其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籼稻G2480B相比,TS谷粒粒型变长,长宽比变大,谷粒长宽比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国标优质稻米3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旗 刘刚 朱旭东 闵绍楷
对回交转育的簇生穗品系CL 80 2、自然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人工诱导簇生穗突变体双科早系列和中花 11系列进行观察和比较 ,发现人工诱导产生的簇生穗突变体具有粒长变短、长宽比变小的特点 ,而自然簇生穗突变体不存在这种现象。以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为亲本 ,与正常穗型水稻品种杂交所得的F1代、F2 代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F1代表现簇生但簇生程度较亲本麦颖稻轻 ,为中间类型 ;F2 代产生簇生型、中间型和正常型的分离 ,组合分离比有些符合 1∶2∶1,有些不符 ,其正常穗型的比例在 30 %~ 4 0 %之间。麦颖稻的簇生穗性状表现为部分显性。
关键词:
水稻 簇生穗 外观品质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家瑞
1985年作者发现一个茎秆无韧性的高粱突变体(大同68×OK12B的后代).1986~1991年进行了遗传及解剖、化验分析等研究工作.以该突变体和常规品种唐恢2号、忻17号、多穗、晋粱5号、千斤红、623B、625B、原1B、于8B、矮白云香/台本那等12个品种为材料,进行正反交和回交,观察F_1、F_2和BC_1植株茎秆表现及分离情况.凡是茎秆节间用手一折完全折断为无韧性,折不断者为有韧性.并对该突变体、千斤红(对照)、原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万昌 姜丽娜 王俊伟 余娇娇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 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将EHD(t)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RM223和RM58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M和6.1 cM。
关键词:
水稻 早抽穗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祖秀 汤泽生
叶色黄化突变属于叶绿素突变。对大麦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研究及遗传控制分析,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国内,除李玉湘等对大麦叶绿体突变体中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进行过一些研究外,尚未见对大麦叶绿体突变体遗传控制的研究报道。笔者用30KR_(60)Coγ射线处理早熟三号大麦干种子,在M_2代分离群体中获得叶色浅黄突变体。突变体的早期世代有少量绿苗分离的现象,现已无分离,能稳定遗传。 叶绿体有自己的遗传物质(ct DNA)。但叶绿体中许多重要的蛋白质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故叶绿体是受细胞核基因和质体基因(ct DNA)的双重遗传控制。核基因突变或质基因突变都可能产生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本文对突变体进行的...
关键词:
大麦 黄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琨 刘志勇 单晓菲 刘文杰 梅发博 屈高扬 范伟强 冯辉
在自日本武藏野种苗公司引进的青梗菜杂交种华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DH系中,发现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黄化突变体,命名为pylm。与正常的青梗菜相比,pylm外型细弱,植株通体黄化,且下胚轴异常伸长。在幼苗7周大时,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62%、75%、58%和66%。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对突变体叶片中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
关键词:
青梗菜 黄化突变体 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莎 张竹青 陈文超 刘周斌 周书栋 邹学校 马艳青
以野生型辣椒6421经~(60)Co–γ辐射诱变产生的叶色黄化突变体R24–12–6为材料,比较辣椒叶色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农艺性状、叶绿体超微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辣椒叶色黄化突变体黄化性状受隐性单基因的细胞核遗传;R24–12–6果长比6421增加2.06cm,果宽、坐果数和单果质量均低于野生型的,其中坐果数与6421有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野生型降低,差异显著;R24–12–6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分别为6421的84.80%、87.96%、98.16%和8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扫描发现辣椒叶色黄化突变体叶绿体数量减少,基粒片层结构减少且排列不整齐。
关键词:
辣椒 叶色黄化突变体 遗传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玉忠 王郁铨 李召虎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 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 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 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 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 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
关键词:
食荚豌豆 雄性不育 遗传 分离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帅 沈火林 吴晓霞
为了研究芹菜黄化突变的遗传规律及黄化突变体与正常个体的生长表现差异,对黄化突变自交系CE188H与正常绿色自交系CE155杂交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性状观察分析,经卡平方(χ2)分析证明黄化突变与正常绿色的分离比例符合1∶3的分离预期,该黄色性状为质量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绿色性状对黄色性状为完全显性,且黄色性状的表现不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观察测定芹菜黄化突变自交系CE188H(yel yel)和正常绿色自交系CE188L(YEL YEL,与CE188H为近等基因系)的株高、展开度、叶柄长度、叶柄宽度、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该黄化突变...
关键词:
芹菜 黄化突变体 遗传规律 生长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萍 陈璞睿 王迁 肖富良 张宽 马芙蓉 黄美菱 王平荣 邓晓建 孙昌辉
【目的】对水稻穗退化突变体spd11进行遗传分析及候选基因鉴定,以便了解水稻穗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粳稻品种中花11的直立密穗突变体dEp2,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穗退化突变体spd11。观察该突变体表型,并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由于突变体不能结实,将可分离出spd11突变植株的株系分单株收种、种植,并对后代株系的分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突变性状的遗传行为。将spd11杂合植株与冈46B杂交的F2后代作为定位群体,对spd11突变体进行基因定位,遴选候选基因并进行dNA测序验证;同时,对不同物种中spd11候选基因的同源基因所编码蛋白进行进化树和序列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楼珏 杨文清 卢华金 阮柏苗 郑国楚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遗传分析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立凯 黄明 刘永柱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目的】通过对一份航天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Open-huLL semi-steriLity)进行形态特性调查、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筛选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航恢七号为材料,通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诱变获得一份水稻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解剖观察,分析颖花器官发育突变特点。调查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粉可育率、自然结实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对其育性进行鉴定。随机选取5个成熟单株,考察穗部谷粒相关性状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覆盖全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检测,解析空间诱变的分子变异效应。以航恢七号、F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玉银 李磊 李育红 左示敏 殷跃军 张亚芳 陈宗祥 潘学彪
【目的】寻找新的水稻隐性高秆基因,为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颈现象及增加恢复系的株高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方法】在田间试验时发现一株高秆突变体,经过连续3代的自交和选择后,获得稳定遗传的高秆突变体。突变体的株高比野生型中花11平均增加72.3%。将带有高秆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分析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高秆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分别配制突变体、野生型与培矮64之间的杂交种及其自交F2分离群体,在突变体配制的分离群体中鉴定出72株极端高秆突变体,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群体中的最高植株高度。【结果】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47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分析这些标记位点在极端高秆突变体群体中的分离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涛 刘燕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为发掘、定位和克隆水稻窄卷叶相关突变基因,揭示叶片发育机理。对武运粳7号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品系中发现的窄卷叶突变体进行了表型观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叶片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其株高、分蘖性、穗长、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500株辐恢838/nrl(t)的F2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NRL(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短臂末端RM11-01、RM11-1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0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存在26个预测的基因,测...
关键词:
水稻 窄卷叶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