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2)
- 2023(11885)
- 2022(10531)
- 2021(9762)
- 2020(8321)
- 2019(18990)
- 2018(19058)
- 2017(36566)
- 2016(20159)
- 2015(22723)
- 2014(22881)
- 2013(22733)
- 2012(21251)
- 2011(19302)
- 2010(19413)
- 2009(17764)
- 2008(17153)
- 2007(14974)
- 2006(13268)
- 2005(11857)
- 学科
- 济(97874)
- 经济(97782)
- 管理(54642)
- 业(50285)
- 企(41401)
- 企业(41401)
- 方法(38640)
- 数学(33480)
- 数学方法(33149)
- 地方(22597)
- 学(21525)
- 中国(21248)
- 农(21024)
- 业经(19066)
- 财(18333)
- 贸(15124)
- 贸易(15117)
- 易(14580)
- 地方经济(14214)
- 农业(14212)
- 制(14158)
- 和(14086)
- 环境(13570)
- 理论(13527)
- 融(12128)
- 金融(12126)
- 技术(11675)
- 银(11599)
- 银行(11547)
- 划(11067)
- 机构
- 大学(294398)
- 学院(291903)
- 济(121615)
- 经济(119029)
- 管理(113477)
- 研究(105016)
- 理学(98289)
- 理学院(97166)
- 管理学(95508)
- 管理学院(94999)
- 中国(74369)
- 科学(66312)
- 京(62973)
- 所(54923)
- 农(51853)
- 财(51695)
- 研究所(50409)
- 业大(46327)
- 中心(45762)
- 江(42197)
- 财经(41943)
- 农业(41170)
- 北京(40029)
- 范(38087)
- 经(38055)
- 师范(37692)
- 院(37427)
- 经济学(36630)
- 州(34181)
- 经济学院(32684)
- 基金
- 项目(200326)
- 科学(155000)
- 研究(143770)
- 基金(143301)
- 家(126656)
- 国家(125632)
- 科学基金(105616)
- 社会(89008)
- 社会科(84244)
- 社会科学(84217)
- 省(78644)
- 基金项目(76377)
- 自然(69492)
- 自然科(67818)
- 自然科学(67804)
- 自然科学基金(66569)
- 划(66488)
- 教育(64805)
- 资助(59696)
- 编号(58046)
- 成果(47274)
- 重点(45152)
- 发(43878)
- 部(43779)
- 创(41203)
- 课题(40340)
- 创新(38502)
- 科研(38326)
- 计划(37337)
- 教育部(36825)
- 期刊
- 济(137844)
- 经济(137844)
- 研究(88046)
- 中国(51377)
- 学报(50696)
- 农(47307)
- 科学(44785)
- 管理(41924)
- 财(37039)
- 大学(36897)
- 学学(34935)
- 农业(33713)
- 教育(29373)
- 技术(24721)
- 融(22595)
- 金融(22595)
- 经济研究(22453)
- 财经(20610)
- 业经(20426)
- 业(17699)
- 问题(17661)
- 经(17640)
- 技术经济(15353)
- 图书(15167)
- 理论(14404)
- 科技(14219)
- 现代(13282)
- 世界(13221)
- 贸(13218)
- 实践(13000)
共检索到429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茜 苏振喜 赵国珍 廖新华 世荣 朱振华 蒋聪 戴陆园
为了明确韩国材料引入云南后的适应性、耐冷性及经济性状表现。选用10个韩国粳稻品种分别种植在3个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研究这些品种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法对经济性状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并对经济性状在海拔间的变异系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第一次分枝、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小,不存在显著的环境效应,主要受遗传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在环境间变异最大,说明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环境效应。第二次分枝、总粒数、着粒密度既受环境影响,也受遗传控制。研究结果为利用韩国材料进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韩国水稻 海拔 经济性状 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刘吉新 廖新华 世荣 苏振喜 朱振华
对74个云南高原粳稻亲本的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株穗数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②千粒重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③穗实粒数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并讨论了在云南高原粳稻区选育及栽培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新武 郝佳波 张雨 毛云玲 陈鹏 李俊南 胡青 陆斌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与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漾濞泡核桃果实经济性状、主要脂肪酸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以期揭示其果实形态及营养成分的变异特性,为确定该品种的最佳适生栽培区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漾濞泡核桃为试材,从海拔1500 m起,海拔每上升100 m进行果实采样,测定分析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品质指标,将海拔高度与各指标变化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决定程度分析。【结果】在海拔2300 m坚果粒重、仁重和出仁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006 g、7.958 g和56.8%。海拔1700 m坚果粒重、仁重和壳厚最小,分别为9.298 g、4.961 g和1.05 mm。海拔高度与壳厚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值为0.1289,与出仁率、纵径、棱径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重、仁重、横径、三径均值呈正相关;海拔的变化对坚果大小和仁重影响较大;相关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海拔高度与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亚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的变化对花生油酸直接作用最大,对亚油酸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海拔变化主要影响亚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性状变异。【结论】海拔高度变化综合影响漾濞泡核桃坚果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其中对果实的大小、仁重,果仁中的亚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影响较大,对花生油酸变异的直接作用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永模 罗大刚
本文研究了在IR_(24)中发现的矮生突变系——特矮稻的遗传效应,结果指出:特矮稻在矮化的同时还产生了配合力高的遗传效应。特矮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值较IR_(24)高16.5%,是一个优良的新矮源,值得研究和利用。
关键词:
新矮源 特矮稻 一般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济红 祁翔 刘燕 孙超 林昌虎
为弄清云雾贡茶不同叶型间的主要经济性状差异,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云雾贡茶自然分化的小叶、中叶和大叶3种叶型的年萌枝量、芽梢生长量、发芽密度、1芽1叶百芽重、产量和产值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雾贡茶不同叶型明前茶发芽密度均高于对照福鼎种,差异显著;中叶和大叶型百芽重高于福鼎种,差异显著;在种植密度相同条件下,小叶、中叶和大叶的理论产量较对照福鼎种提高20%~50%;小叶型产值最高,其次为中叶和大叶。
关键词:
云雾贡茶 不同叶型 生物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广材 史宏志 杨兴有 周开旭 谢子发 张定贵 靳冬梅 侯涛
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 m)下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中、早熟品种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烟碱、总氮含量在不同海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达白一号2部位的烟碱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先增加后减小,而KY14×L8逐渐减小。2品种两个部位总氮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减小。1300 m2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大于中低海拔,除了1300 m中熟品种达白一号还原糖含量大于1,其余都在适宜范围。各个海拔两个品种上部叶烟碱、总生物碱、总氮含量均大于中部叶,但钾含量上部叶小于中...
关键词:
白肋烟 品质 经济性状 品种 海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寿林 王石华 张忠林 洪汝科 马文金 钏兴宽 谭学林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分别为1290、1650 m的蒙自和保山进行试验,研究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两地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各组合产量及产量要素在不同海拔的两地表现出一致的增减趋势,产量较高的是第5及第8处理组合,两组合均由滇杂32构成,并且具有秧龄大、纯氮量高及二次施肥的共同特点。在不同海拔区对产量贡献比较大的因素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在试验的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海拔 籼粳稻细胞质 形态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敏 李援亚 张云孙
以农杆菌介导法将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 (腺嘌呤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基因导入云南地方优质水稻合系 35 ,38,39,4 1,4 2中 ,获得了大量的可育转基因植株。PCR扩增检测 ,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大量的农艺性状及淀粉含量研究表明 ,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千粒重比对照明显提高 ,但总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张超
利用13个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系)配制成15个FⅠ杂种,再利用其二代(FⅠ_2)配制成12个二轮杂交种(FⅠ),并于1994年种植P、FⅠ_1、FⅠ_2、FⅠ_3、FⅠ_4、FⅡ_1、FⅡ_27个世代,应用多元分析法,对各世代的纤维强度进行了遗传分析及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比强度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不显著,狭义遗传力在37.97%~81.58%之间。亲本及一轮杂交组合中比强度与衣分或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0.76),二轮杂交组合比强度与2.5%跨长达显著正相关(r=0.44),与衣分和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术 王薇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于洪兰 王铮 张悦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粳稻 遗传方差 遗传率 遗传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志兵 洪德林 程海涛 郭玉华2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 30个, 将 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 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1) 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 穗角小, 单株有效穗数少, 每穗总粒数多, 着粒密度大; 新品种比老品种倒 2叶基角大, 倒 3叶基角和张角小, 倒 3叶叶长短。 (2) 新老品种的 10穴产量, 穗总粒数, 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著, 新老品种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 (3) 根据通径系数, 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株型性状 比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环秀菊 孔治有 张慧 杨俊华 王倩朝 张平 刘俊娜 李莉 刘永江 覃鹏
【目的】了解海拔、播期对藜麦品质指标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陇藜1号"为材料于2017年6月10日、9月10日、11月10日在云南省芒市市区(海拔916 m)和河心农场(海拔1800 m)分3期进行播种,收获后分别测定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结果】在低海拔地区,温度越高,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E含量相对较低,表明这几种成分在高温条件下不利于合成和积累;总氨基酸、抗坏血酸、直链淀粉、矿质元素铁含量则相反,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积累较多;而可溶性糖、支链淀粉,矿质元素镁、锌和钙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表明这5种品质指标的生物合成及积累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高海拔地区,大部分指标的生物合成和积累受播期的影响不大。【结论】高海拔地区最适宜藜麦生长,低海拔高温环境不利于藜麦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宜的播期和种植海拔来改善藜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藜麦 海拔 播种时期 品质性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艳 徐燕 陈昌生 纪德华 谢潮添 史修周 王凤霞 赵玲敏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优质品系(Q-1)和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对照组)进行叶状体生长、藻体厚度、4种色素含量、粗蛋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及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等实验。结果表明,(1)(Q-1)F2、F3叶状体生长迅速,不易成熟;3~4cm的F3叶状体经过10~15d的培养,平均日增长量高达(8.33±1.01)cm,分别为父、母本的1.4和2.7倍;(2)F3叶状体在第1次剪收时藻体厚度为(21.0±1.5)μm,仅为对照组厚度的52%,第2次剪收时为(25.6±1.9)μm,为对照组的56%;F2剪收1次后藻体的长度、宽度和鲜重平均日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2.4和2.2倍;(3)F2叶状体的总藻...
关键词:
坛紫菜 优质品系 经济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