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5)
2023(15344)
2022(13294)
2021(12419)
2020(10386)
2019(23837)
2018(23730)
2017(45213)
2016(24504)
2015(27382)
2014(27341)
2013(27120)
2012(24924)
2011(22339)
2010(22508)
2009(20622)
2008(20159)
2007(17968)
2006(15908)
2005(14285)
作者
(69831)
(57885)
(57583)
(54688)
(37084)
(27696)
(26094)
(22540)
(21988)
(20847)
(19805)
(19512)
(18548)
(18386)
(17799)
(17715)
(17363)
(17051)
(16682)
(16575)
(14533)
(14261)
(13856)
(13178)
(12916)
(12905)
(12884)
(12716)
(11618)
(11339)
学科
(97969)
经济(97840)
管理(78322)
(74717)
(64053)
企业(64053)
方法(41775)
数学(35128)
数学方法(34743)
中国(26243)
(25935)
(25893)
业经(24686)
技术(23534)
(22235)
地方(20670)
(20291)
(17482)
贸易(17467)
理论(17288)
农业(17120)
(16941)
(15997)
财务(15923)
(15913)
财务管理(15888)
(15644)
(15544)
银行(15499)
环境(15366)
机构
大学(348090)
学院(345663)
(140293)
管理(139818)
经济(137262)
理学(120726)
理学院(119423)
管理学(117627)
管理学院(116970)
研究(115467)
中国(85218)
(74356)
科学(69885)
(65072)
(57172)
中心(52163)
研究所(51693)
(51664)
(51502)
财经(51266)
业大(49771)
北京(47203)
(46523)
(45191)
师范(44755)
(42155)
经济学(41805)
(41344)
农业(40161)
财经大学(38081)
基金
项目(235636)
科学(186295)
研究(176524)
基金(170022)
(146871)
国家(145663)
科学基金(126030)
社会(111347)
社会科(105597)
社会科学(105573)
(92768)
基金项目(90519)
教育(80531)
自然(80309)
自然科(78420)
自然科学(78407)
(77166)
自然科学基金(77026)
编号(71780)
资助(68920)
成果(58608)
(52872)
重点(52548)
(52102)
(50646)
课题(49761)
创新(48723)
(46538)
国家社会(45637)
教育部(45039)
期刊
(156755)
经济(156755)
研究(104871)
中国(71607)
管理(55077)
学报(50886)
(50045)
科学(48479)
(46958)
教育(42824)
大学(39394)
学学(36738)
技术(33340)
农业(32880)
(28761)
金融(28761)
业经(25703)
财经(25085)
经济研究(24326)
(21552)
问题(20010)
科技(19529)
技术经济(18458)
图书(18225)
(17751)
理论(16971)
现代(16105)
(15494)
论坛(15494)
实践(15427)
共检索到51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金希  李宪振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组织创新而获得长效发展,都对推进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产业技术能力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点在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不断沿着创新链条进行角色转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则始终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同时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二者的演变对创新中国内地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振喜  安会刚  郭鹏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了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理论可行性及其优越性之后,提出了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构思了工研院的实现方案。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鹏  李建强  
研究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定位、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提出对大陆正在建设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1)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发发挥了杠杆作用;(2)研发始终以"未来"为导向;(3)研发紧密结合内外环境和产业需求的变化;(4)开放性的运作系统;(5)与著名大学在空间上的集中配置;(6)政府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晓霞  丁荣贵  
本文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政产学研用"多个主体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领导下的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治理平台;对平台结构、构成要素及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分析,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多主体的紧密融合、良好互动和协同创新提供了组织保障,并能够为地方或国家研究院及其他协同创新项目式组织的运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凡丰  董金华  李成明  
论文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等理论,把政产学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所需要的网络交流机制(或称政产学合作的动机)分成三种机制(或层次):物质交换、信息沟通、知识交流,并对应三种创新类型:消化吸收式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人才开发和利用应是政产学合作的核心任务,三种机制的有效运行需依靠人才,也是为了促进人才能力的释放和提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多所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地调研,论文阐述三种交流机制的概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呼吁政产学合作的重心应从物质交换层次转向知识交流层次、人才培育和开发上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铭  于忠  田荣斌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引入和发展探索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新路。本文以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介绍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建设思路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及其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并就工业技术研究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承男  
韩国产业研究院是以研究中观与微观经济政策为主的由政府出资办的研究机构。1982年1月,韩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与国际经济研究院合并成立韩国产业经济技术研究院,而到1984年8月改名为产业研究院。该院的宗旨是,向政府和企业同时提供经济政策与技术发展战略咨询。1992年起由黄仁政教授出任院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华东  
基于对世界多国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产研院")的分析,本文认为产研院的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职能定位综合化、业务范围扩大化、建设模式多元化、研发模式集成化、运营模式柔性化的新特征。结合中国新建产研院的发展现状,本文建议尽快明确产研院的法律身份及其配套政策,试点建设国家级的产研院,并加强地方产研院发展的规范和资源整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百涛  王帅斌  王冀宁  李雯  
基于巴斯德象限理论模型,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所为例,研究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模式,剖析其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协同机制以及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建设规律,探索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路径,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提供新思路。最后,总结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提出其共建的启示,以期形成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效应,带动江苏省域及其他省份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金希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往往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多学科专家团队协作和持续的资金支持,能够整合这些资源的大多是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发展中国家企业创新实力弱,产学研结合的效率不高,迫切需要加强科技资源与产业部门的有效联系,公立性产业技术研究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特点、功能和地位,比较了台湾工研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技术研究协会等中外典型案例的特色,论述了它们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产业技术研究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董筱婷  
据欧盟网站6月6日报道,今天欧盟委员会召开了关于强化欧洲创新力的研讨会。会议强调,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Euorpean Institute of In novation and Technology,EIT)三大"知识与创新团体"(th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ies,the KICs)是加强欧洲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核心。在未来,要继续巩固、扩大现有的这三大创新集群,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云昊  曹迪  吴金希  
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是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下的首家研究院,是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是“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两者战略定位类似。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比较分析,探究两国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中美两个研究院在资源投入、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若干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福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促进技术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与服务的支撑力量。近20年来,我国先后成立众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依然严重不足。本文结合我国当前产业技术研究院现状案例,分析其公共技术服务规模有限的困境,提出在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机制下发挥公共技术创新服务的对策建议,对于当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毅  
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协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我国而言,是弥补创新链薄弱环节的重要体制和机制。以深蓉两个典型城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了水平测度和比较分析,并从国家、地区和城市三个层面,比较借鉴德国、中国台湾和深圳等三地的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营绩效及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了建立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需要着眼于三大战略意图和构建四大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启杰  
阿根廷农业在南美洲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在对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的基本使命、组织机构、决策和管理机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发展战略以及技术研发、转化推广、技术转移和机构合作等四个子系统的运行和相互联系,探讨了有关经验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