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4)
2023(3706)
2022(3096)
2021(2576)
2020(2105)
2019(4754)
2018(4628)
2017(8783)
2016(5079)
2015(5522)
2014(5581)
2013(5612)
2012(5262)
2011(4839)
2010(4674)
2009(3603)
2008(3310)
2007(2785)
2006(2468)
2005(2092)
作者
(15807)
(13258)
(13246)
(12378)
(8114)
(6415)
(6030)
(5367)
(4987)
(4611)
(4609)
(4576)
(4125)
(4076)
(4072)
(4062)
(4022)
(3967)
(3844)
(3740)
(3278)
(3251)
(3169)
(2980)
(2930)
(2825)
(2810)
(2782)
(2736)
(2708)
学科
(22141)
经济(22133)
管理(14150)
方法(11132)
(11005)
环境(10502)
数学(10369)
数学方法(10287)
(8008)
企业(8008)
(7085)
(5789)
(5265)
资源(4592)
中国(4488)
(4422)
贸易(4422)
(4320)
规划(4107)
环境规划(4041)
(3986)
生态(3940)
农业(3936)
业经(3881)
地方(3523)
(3501)
(3365)
经济学(3221)
关系(2681)
(2660)
机构
大学(72651)
学院(71849)
(31314)
经济(30851)
研究(27373)
管理(27166)
理学(24263)
理学院(23924)
管理学(23472)
管理学院(23352)
中国(19081)
科学(18767)
(16899)
(15293)
(14595)
业大(14496)
研究所(13838)
农业(13581)
中心(12060)
(11129)
(9934)
(9910)
经济学(9760)
财经(9491)
(9453)
农业大学(9313)
师范(9309)
北京(9240)
科学院(9133)
经济学院(8979)
基金
项目(55842)
科学(44409)
基金(42141)
(38830)
国家(38583)
研究(36668)
科学基金(32382)
社会(23987)
基金项目(22970)
社会科(22961)
社会科学(22953)
自然(22528)
自然科(21978)
自然科学(21975)
(21666)
自然科学基金(21566)
(19061)
资助(16732)
教育(16561)
重点(13311)
编号(13255)
(12508)
(12478)
计划(11962)
(11582)
科研(11316)
创新(10954)
国家社会(10531)
科技(10304)
教育部(10289)
期刊
(28761)
经济(28761)
研究(17315)
学报(15265)
(14003)
科学(13901)
中国(12509)
大学(10952)
学学(10557)
农业(9968)
管理(8377)
(7177)
资源(6141)
(5996)
教育(5205)
技术(5193)
经济研究(4817)
业大(4403)
业经(4234)
财经(4135)
(4085)
金融(4085)
科技(3916)
问题(3894)
林业(3801)
(3788)
统计(3733)
(3684)
技术经济(3635)
农业大学(3568)
共检索到97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涛  崔日浩  
文章构建了基于一个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的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L分解技术,对韩国1999~2012年的碳排放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韩国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抑制韩国碳排放的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仍然不足以抵消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导致韩国碳排放仍然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是增速变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逆向物流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逆向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的测算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与回收产品的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逆向物流企业的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方面有持续增加的压力,同时逆向物流系统的回收产品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等因素均与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的降低逆向物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俊铭  吴仁海  
如何控制区域碳排放增长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分解各因素对碳足迹的作用及影响权重,找出其主导因素,对推动碳减排开展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IPCC碳排放因子,计算出1998-2009年珠江三角洲能源碳足迹,然后基于Kaya恒等式,运用LMDI对珠三角能源碳足迹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珠三角能源碳足迹从1998年11272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4905万吨,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济规模的扩大是珠三角碳足迹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效应受经济规模、国家政策与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人口增长对珠三角碳足迹的增长也起到推动作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抑制珠三角碳足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期间珠三角能源结构变化不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丽文  王丹涪  杜娟  韩莹  
随着气候危机频发及资源环境问题的日渐严峻,实现工业的低碳转型成为当前的必然选择,而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对影响工业能源碳足迹的因素做出合理分析。在测算出2000—2015年中国工业38个细分行业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EPICF)的基础上,划分出高、中、低压行业,并采用LMDI法对3类行业的EPICF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取代能源强度成为降低高压行业EPICF的主导因素;中压行业减压的关键要素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低压行业减压的重点仍落在降低能源强度上;经济发展始终是中国工业EPICF增长的最大原因;现阶段,森林和草地的人口压力和能源结构因素的作用不大,退耕还林还草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效果未得到真正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海军  唐晶  
文章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变化的测量指标,选取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了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下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是高水平均衡,中部地区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过渡的趋势,西北地区是一种短暂的低水平的耦合过程将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粪、临界演化类和转型发展类,处于临界演化类的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涛  冯杰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继红  
韩国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程,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汉江奇迹”。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的DPG方法,对韩国从1985年到1995年经济结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出了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是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而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则返回出口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韩国生育率的变化过程与中国极其相似,只不过在时间上比中国早10年。尽管中国生育率的发展进程和地区差别不会直接复制韩国的模式,但此文对韩国近10年生育率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仍对估计中国未来10年生育率变化趋势有重要启示意义。当妇女终身生育数量已经减少到1~2个孩子时,婚育时间将会显著影响时期生育率。而显然有利于妇女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将是影响二孩生育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慕强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经济结构效应一直在下降,印尼的效应则从低点一直往上走;印尼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出现反向关系,而其他四国则保持几乎一致的变化轨迹;印尼的燃料转化效应曲线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泰国保持着从小幅的上升后维持不变的状态,其他三国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建卫  赵荣钦  黄贤金  陈志刚  
采用1995—2005年中国各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构建了碳排放核算的项目框架,对中国历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应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历年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碳排放总量呈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增加的态势,2005年中国碳排放达22.02×108t,比1995年增加了66%,由于林业的碳汇功能,2005年净碳排放量为19.05×108t;②碳排放强度的变化量总体上表现为增长态势,2002年前碳排放强度逐年减小,2002年后碳排放强度变化量转为正值,其中技术进步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③GDP增长是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作用力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结果发现,时间维度上,经济效应、能源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呈现不规则交替状态,驱动碳排放作用力排序和当年我国经济驱动产业趋同;在空间维度上,经济重心向西部方向转移过程中伴随碳排放同方向的移动,经济效应驱动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人口因素并没有向西转移的痕迹,尽管国家支持西部能源产业技术的提高,但技术因素对减排的作用依然在东部地区。最后,针对文中碳排放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效应和能源规模效应的结论,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可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赢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朝先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系数的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5-2007年的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张是中国碳排放继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是抑制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产业结构或者地区结构的变化、传统能源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国碳减排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短时间内,在产业内部推进产业内升级,特别是工艺创新和工艺升级等是提高能源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