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4)
2023(2401)
2022(1776)
2021(1653)
2020(1147)
2019(2642)
2018(2362)
2017(4138)
2016(2180)
2015(2256)
2014(2309)
2013(2404)
2012(2326)
2011(2328)
2010(2543)
2009(2501)
2008(2426)
2007(2395)
2006(2235)
2005(1630)
作者
(6528)
(5745)
(5525)
(5329)
(3279)
(2694)
(2547)
(2203)
(2148)
(1972)
(1898)
(1844)
(1765)
(1669)
(1605)
(1590)
(1562)
(1553)
(1460)
(1394)
(1381)
(1351)
(1335)
(1312)
(1260)
(1239)
(1210)
(1208)
(1205)
(1094)
学科
(18986)
农业(12719)
(12038)
经济(12026)
(8708)
业经(6640)
农业经济(6045)
(4466)
发展(4279)
(4278)
(4112)
农村(4095)
(3943)
建设(3669)
地方(3479)
中国(3401)
收入(3373)
经济建设(3128)
分配(3110)
土地(3022)
方针(2813)
农民(2802)
工作(2775)
(2728)
及其(2644)
人口(2633)
政策(2621)
问题(2594)
(2509)
(2508)
机构
学院(35802)
大学(33241)
(15499)
经济(15106)
管理(12728)
研究(12633)
(12247)
理学(10920)
理学院(10814)
管理学(10654)
管理学院(10587)
中国(10231)
农业(8259)
科学(6618)
中心(6593)
业大(6463)
(6255)
(6030)
(5863)
(5563)
师范(5542)
(5473)
研究所(5269)
农业大学(5230)
(4792)
(4679)
经济学(4657)
财经(4652)
社会(4632)
(4518)
基金
项目(23180)
研究(19411)
科学(18319)
基金(16589)
(13760)
社会(13605)
国家(13553)
社会科(12587)
社会科学(12585)
科学基金(11510)
(9799)
(8902)
基金项目(8838)
编号(8738)
(8446)
教育(7858)
(7280)
成果(7177)
(6009)
农村(5998)
资助(5846)
课题(5651)
国家社会(5650)
自然(5574)
自然科(5433)
自然科学(5433)
自然科学基金(5319)
(5273)
(5207)
发展(5186)
期刊
(24317)
经济(24317)
(18877)
农业(12183)
研究(9811)
中国(8827)
业经(7721)
农业经济(6563)
农村(5904)
(5904)
科学(5812)
(5534)
金融(5534)
学报(5476)
大学(4997)
学学(4876)
农村经济(3971)
社会(3678)
(3624)
社会科(3415)
社会科学(3415)
问题(3409)
(3359)
(3330)
世界(2857)
经济问题(2721)
教育(2684)
管理(2546)
业大(2452)
农业大学(2384)
共检索到5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民  
韩国的村祭在韩国的乡村,广泛流行集体祭把神灵的活动。村祭就是祭祀村民共同信仰的神,由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进行。祭日前夕,召开村落大会,推选出主祭的有司、制作祭品的化主、宣读祭词的祝官等直接举办祭仪的专人,这些人员是从那些个人和家庭都无凶事恶行的人中选出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水山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过程 1945年韩国光复以后,国民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为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韩国国民的生活伦理水平严重滞后于科技水平的提高。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长年的政治动乱以及循环往复的通货膨胀严重地破坏了人们勤俭节约、相互信任的良好社会风尚。60年代以来,暴发户和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大,学潮频繁,社会不断动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大批农村的年轻人纷纷离土离乡,涌进大城市,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农村的原有秩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镇涉  
韩国是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继新加坡后第二个申请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本文就韩国申请加入经合组织的背景、目的和得失进行分析。 一、经合组织改革调整与韩国 1995年3月29日,韩国驻法国大使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合组织秘书长帕耶递交了韩国外交部长孔鲁明要求加入经合组织的申请书。这是韩国政府提出要求加入该组织的正式申请。早在1994年经合组织曾向韩国表示,一旦韩国提出申请加入该组织它将予以充分的考虑。因此,孔鲁明的申请书是韩国和经合组织围绕韩国加入该组织的程序谈判的开始。人们预计,从1995年下半年起举行具体谈判到1996年底,大体要用1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韩国加入该组织的全部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水山  黄长春  李鹤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严重失去了均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韩国政府和学者们基于国情和农情,经过科学论证,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个资本主义体制和发展中的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核心,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尤其是提高农民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强  
通过对新村运动的起源、过程和作用的分析,本文发现,韩国新村运动的本质是教育,而非目前普遍流行的经济之说。作者认为,韩国新村运动作为一场思想教育运动,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保民  李周  陈胜华  
韩国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4280万,居世界第23位,人口密度高达423/平方公里,仅次于孟加拉国(702/平方公里)、巴林(592/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韩国农业的资源禀赋非常稀缺,1991年韩国耕地总面积为20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5(0.75亩)公顷,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动,劳动力相对价格又迅速提高,农业的比较劣势越来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在1961-1985年间,韩国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7%,与农业增长率较高的亚太地区的其它国家相比,仅次于马来西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培棣  
韩国新村运动26年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刘培棣50年代,刚刚结束战乱的韩国经济十分落后,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60年代,韩国政府实施两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并取得了成功,但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贫富差距的矛盾加大,农村人口大批离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殿闯  
本文在重新审视新村运动的基础上,对韩国的新村运动作出了经验解释。韩国的新村运动本质上是一项农村综合整治运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农协系统为农民主体地位的落实提供了有效载体,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但使该项运动表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特色,而且上升为国家战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该项运动沿着既定的政策目标前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庆勇  吕杰  李炳旿  
本文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经验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强百发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发动了新村运动,解决了韩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步入了农业现代化之路。我国目前同韩国当年新村运动时期国情、农情、社会基本矛盾及文化背景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韩国的新村运动对我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着时代、农民对农业的态度、草根民主基础、农民伦理水平、国际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能刻舟求剑,照搬韩国的成功经验,但在草根民主建设和提高农民精神伦理水平等方面是值得学习的,也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殷瑞锋  金明玉  
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新村运动,如今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典范,而韩国的新村教育乃是新村运动的基轴。本文介绍了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自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生产教育、支援农村开发、成人教育等6个方面新村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借鉴韩国新村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孔凡河  蒋云根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从此步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建设成就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相形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当时韩国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别无二致。因此,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等无疑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亚凝  刘文泽  张远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模式入手,分析其发起原因、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成功经验。在分析归纳中国村庄整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韩国"新村运动"可供借鉴的经验。研究表明,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支持农村建设,以思想启蒙为核心,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其积极性使其自主建设管理家乡,并配合相关农协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改善农村基础环境三者相结合等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