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
- 2023(1758)
- 2022(1337)
- 2021(1239)
- 2020(1036)
- 2019(2209)
- 2018(2125)
- 2017(3727)
- 2016(1954)
- 2015(2260)
- 2014(2290)
- 2013(2291)
- 2012(2167)
- 2011(1910)
- 2010(1961)
- 2009(1680)
- 2008(1680)
- 2007(1592)
- 2006(1413)
- 2005(1345)
- 学科
- 业(11475)
- 技术(10054)
- 济(9824)
- 经济(9822)
- 企(9809)
- 企业(9809)
- 管理(9319)
- 技术管理(5621)
- 方法(4439)
- 数学(3891)
- 数学方法(3871)
- 贸(2598)
- 贸易(2598)
- 易(2582)
- 新技术(2503)
- 农(2500)
- 高新(2498)
- 高新技术(2498)
- 中国(2148)
- 业经(2049)
- 农业(1994)
- 出(1740)
- 学(1612)
- 产业(1542)
- 关系(1527)
- 环境(1499)
- 理论(1433)
- 口(1410)
- 制(1391)
- 出口(1390)
- 机构
- 大学(32543)
- 学院(32370)
- 济(15462)
- 经济(15210)
- 管理(13293)
- 研究(12096)
- 理学(11427)
- 理学院(11338)
- 管理学(11209)
- 管理学院(11144)
- 中国(8112)
- 科学(7139)
- 京(7009)
- 所(6368)
- 研究所(5846)
- 农(5644)
- 技术(5457)
- 中心(5402)
- 业大(5252)
- 江(4948)
- 财(4734)
- 经济学(4601)
- 农业(4505)
- 北京(4457)
- 院(4265)
- 经济学院(4224)
- 财经(3959)
- 经济管理(3892)
- 范(3854)
- 师范(3811)
共检索到49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韩国的技术引进与“技术立国”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尤安山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韩国不仅在引进、消化外来技术,而且在自力开发高科技方面都是相当成功的。在论及韩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近几十年来,韩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期维持高增长的势头,很大程度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柱锡
韩国经济的开发成就,自60年代初期以来虽然得力于其开发战略与技术引进政策的有效性,但也伴随种种失败的教训。系统地分析、概括韩国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研究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包括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的战略部署及其政策到位将有一定的启迪和参考价值。一般地说,技术引进、开发的全过程要经历规划、调查→交涉、谈判、签约→工程设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亚沙
韩国技术引进的经验教训对我们的启示杨亚沙(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韩国自60年代开始其工业化进程。从进口替代型工业发展到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韩国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过程。其间,韩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小文 翟冬平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人均GDP的年均增长在1965-1989年期间超过了7%。但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韩国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对韩国技术能力培育的分析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韩国从上世纪6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广,王京文,郝文平,张新民,邢厚祯
“技术立国”奠定了韩国工业化的基础国家科委调研室王宏广,王,王京文,郝文平,张新民,邢厚祯韩国资源匮乏,曾因高度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成为其政治“附庸国”。痛定思痛,提出“技术五国”之国策,仅用了40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进程。究真原因,一是技术立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令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地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促进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关于技术引进的内涵,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本文把引进制造某种产品(或掌握某种方法)的知识称为狭义的技术引进,把引进制造某种产品的设备称为设备引进,广义的技术引进包括这两大部分。狭义的技术引进,即技术软件的引进,它包括研究、设计、工艺、制造、操作、装配和维修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或技术成果,主要表现为专利和专有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太才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技术,这些引进就总体来讲,对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其中有一部分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宏观管理不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引进单位和引进工作者在技术方案的选择工作上出现失误,这里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由于没有一种相当科学合理的适合于引进技术的专门的优选方法可循。因此笔者在本文试图探求一种尽量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引进方案的优选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少平
一、技术引进的概念分歧及其分析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但目前对技术引进的概念尚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引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利许可证交易进行技术转让,单纯机器设备的进口不属于技术引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无形的生产技术知识的购买与有形的、凝结着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文育
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牛文育(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管理系)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一国的经济发展,从量上来说是经济总值的增长,从质上来说,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在于其产业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江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技术引进,有的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增强了技术实力,如日本、巴西、南朝鲜等。但许多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发挥良好效果,反而往往因重复引进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或与国内产业不配套使引进技术设备大量闲置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