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1)
- 2023(3693)
- 2022(2892)
- 2021(2870)
- 2020(2326)
- 2019(5125)
- 2018(5139)
- 2017(9870)
- 2016(5509)
- 2015(6388)
- 2014(6358)
- 2013(5986)
- 2012(5838)
- 2011(5231)
- 2010(5298)
- 2009(5183)
- 2008(5311)
- 2007(5180)
- 2006(4732)
- 2005(4156)
- 学科
- 济(22191)
- 经济(22046)
- 管理(15198)
- 业(13925)
- 企(13050)
- 企业(13050)
- 方法(8967)
- 中国(7462)
- 业经(7305)
- 农(6879)
- 理论(6785)
- 学(5946)
- 和(5810)
- 财(5714)
- 数学(5308)
- 制(5188)
- 数学方法(5155)
- 教育(5096)
- 社会(4252)
- 农业(4125)
- 地方(3806)
- 企业经济(3691)
- 经济理论(3647)
- 策(3577)
- 体(3433)
- 贸(3294)
- 贸易(3289)
- 政治(3220)
- 工作(3210)
- 易(3206)
- 机构
- 大学(80636)
- 学院(78967)
- 济(29381)
- 经济(28634)
- 研究(28179)
- 管理(27647)
- 理学(23458)
- 理学院(23142)
- 管理学(22523)
- 管理学院(22375)
- 中国(21304)
- 京(17649)
- 科学(17109)
- 财(15099)
- 所(14402)
- 中心(12865)
- 研究所(12782)
- 江(12692)
- 农(12538)
- 范(12169)
- 师范(12074)
- 财经(11521)
- 北京(11238)
- 业大(10518)
- 经(10328)
- 州(10024)
- 院(9822)
- 师范大学(9725)
- 农业(9604)
- 经济学(9131)
- 基金
- 项目(48246)
- 科学(38026)
- 研究(36393)
- 基金(34875)
- 家(29942)
- 国家(29611)
- 科学基金(25271)
- 社会(25110)
- 社会科(22339)
- 社会科学(22326)
- 省(18103)
- 基金项目(17893)
- 教育(17512)
- 划(15388)
- 编号(15330)
- 自然(15247)
- 自然科(14952)
- 自然科学(14950)
- 自然科学基金(14695)
- 成果(14208)
- 资助(14114)
- 部(11029)
- 重点(10716)
- 课题(10608)
- 教育部(9719)
- 性(9661)
- 国家社会(9618)
- 发(9605)
- 大学(9592)
- 项目编号(9519)
共检索到128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宏
韩国作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代表性国家,在短短的20年间,继令人瞩目的经济腾飞之后,实现了从威权主义政治向政治民主化的转型,其中韩国市民社会发展和民主化运动的高涨被认为是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对韩国政治转型与市民社会变迁之互动过程进行考察与分析,探究市民运动作用于政治转型的作用模式和途径,揭示其在民主化进程中为其他国家提供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民主化 政治转型 市民社会 市民运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宋国华
就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直接因素来说,韩国政党无疑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然而国内的韩国学研究当中,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乃至刻意回避了韩国政党在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尝试着对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政党这一"隐形的力量"所具有的民主化功能进行了初步地考察和分析,并将这种研究视角推及到了整个东亚地区,以期表明这种研究成果的地区规律性,及其地区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何炤华
家庭变迁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现象。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要素共同作用于家庭结构、关系、功能和价值取向。家庭规模变小、代数变少,主要家庭模式趋于稳定,但家庭形式更为多样,家庭关系既亲密又疏离,部分家庭功能社会化,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基于深厚传统的中国家庭仍有很强的抗逆力,加上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家庭形式对亲代和子代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生、养、教化功能仍多由家庭承担。不过,子女数量的持续偏少,子代社会和地域流动的久盛不衰,婚姻观念的不断变迁,都会进一步改变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并给政府和家庭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观念 变迁与延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剑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脆弱性,逐步将政策重心从促进出口贸易转向刺激国内消费。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韩国的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对韩国家庭债务的特征、起因、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韩国 经济转型 国内消费 家庭债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连英祺 杨宏伟
当我们在研究如何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和引导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时 ,我们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两个假设 :第一 ,技术的变迁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关联性 ;第二 ,技术的变迁受到制度性因素的激励和制约。直观上和宏观经济数据分析都可以证明这两个假设是正确的 ,然而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 ,没有人对此给予历史的追溯 ,因此这两个假设尚未经历过经济史的检验。这与现阶段对技术创新的功利性研究有关 ,研究者认为技术创新是现代的事 ,主体是企业 ,因此历史中的技术创新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这种研究的现实性很强 ,但从研究的逻辑来讲 ,是残缺的 ,从研究的基础讲 ,是不牢固的。 1 981年 ,诺思发表了《...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 技术变迁 社会变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雨辰
韩国的市民社会诞生于相对开放的威权政治环境,发育过程的独特性塑造了韩国市民社会的民主特质。市民社会是韩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推动了政府与社会关系范式的变迁。在威权政治时代,市民社会是为争取民主而与军政府对抗的激进挑战者;在民主转型时期,是向政府进行利益表达与整合的理性代言人;在民主固化后,转向为与政府合作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市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内源性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建立、权利意识的复苏、公共利益的驱动以及威权政治的失灵;外源性动力来自于民主价值的输入和美韩同盟关系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韩国市民社会的角色转换还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和均衡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将面临...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民主主义 角色转换 韩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则生 肖友瑟
日本教育与社会变迁曲则生,肖友瑟教育史学者一般把日本教育的发展分为以下3个阶段:近代前教育(即江户时期的教育),近代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二战后新教育制度的创立时期。笔者试从这3个时期来阐述日本教育与社会变动的关系。一、江户时期的教育制度日本的现代教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振华
公民社会是执政者的"对手"还是"帮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答案。韩国样本表明,公民社会有对抗国家权力的一面,也有改善民主治理的一面。在威权体制下,韩国公民组织表现出很强的反威权属性,在促进威权体制的自由化和民主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威权体制"有限政治多元主义"的特征也利于这种转型;在民主巩固阶段,激进的劳工运动让位于相对温和的公民运动成为主流。保守的转型方式使得民主政权继承了韩国威权体制强国家的遗产,有能力协调不同公民组织间的冲突,公民社会与政治体制的对抗逐渐缓和,这对韩国民主巩固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韩国样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但不能放大其适用性。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民主化 民主巩固 转型 韩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士军 赵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中一
本文透过对一个地区两个时期的婚俗比较,发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农村改革开启了农村社会婚嫁习俗各个方面的重塑,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农村社会婚嫁习俗形式的更迭和内容的变异。在此意义上,乡村婚姻习俗的变迁过程实际是传统婚姻习俗与现代婚姻理念的互动过程,互动的结果并不是哪一方完全消灭对方,而是由冲突而融合,由融合而再造。农民正对传统婚嫁习俗和现代婚姻文化二者同时进行"扬弃",从而创造了一种包含两者因素又不同于任何一方的婚俗新样态。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婚俗 乡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探讨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教育紧随社会变迁,即教育被动的改变;二是教育引领或加速社会变迁与发展。无论被动变革还是主动引领,社会变迁与教育之间都不会是亦步亦趋的线性关系,其演绎出的结构与理路亦非显而易见。目前针对两者关系的研究,理论性的概括较多,而少有通过实证资料将两者关系加以过程性的具体呈现。教育社会学要做的便是深入教育的细微之处,将这一复杂的过程与关系一一展开,从而把脉教育的变迁特征,并透过表象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达飞
价格是审视历史的重要线索。它不仅记录了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货币的价值,也深刻地反映了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迁。休眠多年后,通货膨胀(通胀)已卷土重来。2021年12月,美国CPI同比高达7%,创近30年来的新高。疫情之后通胀的持续性超出了美联储的预期,也导致其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远远超出了原计划(Fed,2021)。这让人们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笔者认为,虽然两个历史时期在货币政策、能源冲击等多方面有相似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庆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泽龙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技术 乡村社会 华村 传统稻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