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3)
- 2023(8438)
- 2022(7236)
- 2021(6867)
- 2020(5995)
- 2019(14367)
- 2018(13941)
- 2017(26855)
- 2016(14457)
- 2015(16950)
- 2014(16954)
- 2013(17225)
- 2012(16476)
- 2011(15076)
- 2010(15055)
- 2009(14190)
- 2008(14448)
- 2007(12912)
- 2006(11092)
- 2005(10201)
- 学科
- 济(68651)
- 经济(68597)
- 业(35957)
- 管理(35659)
- 方法(33379)
- 数学(29568)
- 数学方法(29391)
- 企(27449)
- 企业(27449)
- 贸(23634)
- 贸易(23624)
- 易(22984)
- 中国(20095)
- 农(17494)
- 财(15182)
- 学(12555)
- 制(12406)
- 业经(12074)
- 地方(11903)
- 农业(11156)
- 银(10816)
- 银行(10794)
- 出(10703)
- 融(10563)
- 金融(10561)
- 行(10400)
- 关系(10259)
- 和(9755)
- 环境(9095)
- 务(8479)
- 机构
- 大学(221301)
- 学院(217743)
- 济(104448)
- 经济(102725)
- 研究(82510)
- 管理(79568)
- 理学(68029)
- 理学院(67224)
- 管理学(66281)
- 管理学院(65863)
- 中国(63440)
- 京(47555)
- 科学(47022)
- 财(44273)
- 所(42692)
- 研究所(38836)
- 农(37451)
- 中心(36473)
- 财经(35784)
- 经济学(34339)
- 经(32664)
- 经济学院(31237)
- 江(31159)
- 北京(30875)
- 业大(30579)
- 农业(29753)
- 院(29065)
- 范(27778)
- 师范(27553)
- 财经大学(26508)
- 基金
- 项目(139093)
- 科学(108800)
- 基金(102981)
- 研究(101797)
- 家(89972)
- 国家(89335)
- 科学基金(74601)
- 社会(66130)
- 社会科(62828)
- 社会科学(62810)
- 基金项目(53643)
- 省(50446)
- 自然(46205)
- 教育(46127)
- 自然科(45127)
- 自然科学(45111)
- 自然科学基金(44357)
- 划(43886)
- 资助(43458)
- 编号(39931)
- 成果(33290)
- 部(33166)
- 重点(31877)
- 发(30798)
- 中国(29136)
- 国家社会(28641)
- 教育部(28448)
- 创(28416)
- 课题(27570)
- 科研(27008)
共检索到330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盛晓白
一、日本贸易盈余量新上升随着对外贸易盈余再次大幅度上升,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重趋尖锐化。1990年。日本贸易顺差为524亿美元,1991年激增50%,达780亿美元,其中,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434.4亿美元,比1990年递增5.7%,日本对欧共体贸易顺差达275.5亿美元,比1990年递增48.1%。1991年11月中旬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日本,暗示华盛顿可能要做出激烈的保护主义反应。继之布什总统访日,围绕着美日贸易问题展开一系列会谈。欧共体驻日代表也发表看法,认为欧对日贸易赤字“非常严重”。在美国和欧共体的政治压力下,日本通产省公布了一揽子方案,以促进制成品进口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江银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 贸易顺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吉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连续多年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目前贸易顺差问题,采取措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矛盾和摩擦,是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课题组 毕吉耀 陈长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持续出现货物贸易顺差。由于外贸出口和国内供给结构是长期形成的,而政策传导又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贸易顺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收支调整,不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陈抗 李文溥 龚敏
一、问题的提出2005-2006年在出口增速高位缓慢下降、进口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4年贸易顺差仅为320.9亿美元,2005年快速攀升至1020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扩大为1775亿美元。为了缓解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在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在1978—2006年间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中国实际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使用成本与贸易顺差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中国居民实际财富和政府实际消费支出与贸易顺差显著负相关;中国实际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和居民实际财富缓慢爬升是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短期内,实际资本存量与居民实际财富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要素分工 贸易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 重商主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万青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而忽略了国际分工对贸易收支的作用以及贸易品的异质性问题。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本文认为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这个结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但只要东亚分工格局未变,我国大量外贸顺差的局面就不会改变。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当实施鼓励出口的措施,例如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和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等;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逐...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加工贸易 产品内国际分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家胜 祁春节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过度扩张、贸易品生产相对过剩与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是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产品内分工 向量自回归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