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2)
- 2023(11727)
- 2022(10259)
- 2021(10008)
- 2020(8213)
- 2019(19260)
- 2018(19092)
- 2017(36669)
- 2016(19778)
- 2015(22489)
- 2014(22320)
- 2013(22346)
- 2012(20548)
- 2011(18776)
- 2010(18485)
- 2009(16792)
- 2008(16196)
- 2007(13673)
- 2006(11863)
- 2005(10577)
- 学科
- 济(81007)
- 经济(80919)
- 管理(54197)
- 业(50768)
- 企(41846)
- 企业(41846)
- 方法(38508)
- 数学(33679)
- 数学方法(33360)
- 中国(23707)
- 农(20210)
- 财(18586)
- 学(17476)
- 贸(17094)
- 贸易(17086)
- 易(16671)
- 业经(16524)
- 地方(14389)
- 制(13768)
- 农业(13259)
- 和(13077)
- 理论(12625)
- 环境(12520)
- 银(12180)
- 银行(12145)
- 融(11838)
- 金融(11837)
- 技术(11792)
- 行(11639)
- 务(11464)
- 机构
- 大学(284601)
- 学院(278458)
- 济(117235)
- 经济(114978)
- 管理(111980)
- 研究(98833)
- 理学(97591)
- 理学院(96494)
- 管理学(95023)
- 管理学院(94523)
- 中国(73544)
- 京(61717)
- 科学(59708)
- 财(50229)
- 所(49399)
- 研究所(45394)
- 中心(43056)
- 农(42012)
- 财经(41259)
- 业大(40292)
- 北京(39862)
- 经(37879)
- 范(37328)
- 江(37066)
- 师范(37043)
- 经济学(35798)
- 院(35666)
- 农业(32967)
- 经济学院(32296)
- 财经大学(31007)
- 基金
- 项目(193362)
- 科学(152297)
- 基金(142406)
- 研究(142235)
- 家(124123)
- 国家(123166)
- 科学基金(105243)
- 社会(90116)
- 社会科(85456)
- 社会科学(85432)
- 基金项目(75633)
- 省(71442)
- 自然(68114)
- 自然科(66540)
- 自然科学(66525)
- 自然科学基金(65345)
- 教育(64542)
- 划(61707)
- 资助(59236)
- 编号(56835)
- 成果(46662)
- 部(44205)
- 重点(42940)
- 发(40718)
- 创(39788)
- 课题(38827)
- 教育部(38148)
- 国家社会(37419)
- 创新(37155)
- 科研(36980)
- 期刊
- 济(123281)
- 经济(123281)
- 研究(86158)
- 中国(49932)
- 学报(43760)
- 科学(41196)
- 管理(40724)
- 农(37750)
- 财(35669)
- 大学(33184)
- 学学(30812)
- 教育(30683)
- 农业(27134)
- 技术(22543)
- 融(22028)
- 金融(22028)
- 经济研究(20629)
- 财经(19843)
- 业经(17807)
- 经(16952)
- 图书(16206)
- 问题(16071)
- 业(14692)
- 贸(14225)
- 理论(14192)
- 世界(13705)
- 科技(13658)
- 技术经济(13277)
- 国际(12782)
- 实践(12687)
共检索到403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弛
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1正式从第三世界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主要支柱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国内学界关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的不足便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野下来观察和反思我国的周边外交。因此,了解周边邻国之一——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利于反思目前周边外交工作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拓展周边外交"由外而内"的研究新模式。
关键词:
中国 周边外交 韩国学界 反思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孔祥富
韩国是东亚地区的军事强国 ,冷战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武器。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多变 ,以及应付周边多元潜在威胁 ,韩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强大 ,使韩国的国防战略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 ,加剧了其武器进口的步伐。韩国军火进口增速快 ,规模大 ,多元化 ,尽可能利用进口实现武器国产化。韩国的军火出口着眼于经济利益 ,物美价廉 ,信誉度高 ,武器的转售在韩国的军火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关键词:
韩国 军火 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
安全困境 韩国 东北亚安全 安全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张玉国 巴殿君 沈和 张慧智 王箫轲 徐博 高科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形势日趋动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日本的"右倾化"日益明显,朝鲜核问题错综复杂,蒙古发展"第三邻国"的关系,俄罗斯积极推进北极开发战略。上述新变化也给我国的东北亚问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为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2014年3月12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与东北亚研究新视野"的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东北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等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本刊针对美日韩同盟、安倍政治与国家战略转型、朝核问题、中日韩合作、中俄北极战略、蒙古与北约的关系等一些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与思考整理成文,在此辑要发表,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变化,并对我国未来周边外交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云飞
十八大后,中国政府对周边外交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调整周边外交最重要的目标是助推中国崛起,并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崛起之后的愿景。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引发了地区大国的不同反应,而平衡和互信问题成为困扰中国调整周边外交的两大障碍。在此次周边外交调整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对地区机制的创设,此举将会帮助中国将经济实力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权力,即"以权力生产权力"。这表明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到创设国际机制。中国此次对周边外交的调整是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一次,将会逐渐改变中国的外交格局,使中国成为一个"大亚太"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启秀
东扩后欧盟面临新的边界,欧盟展开了针对包括巴尔干和中东欧国家的东部“小周边”近邻外交和在大欧洲概念下针对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南部“大周边”远邻外交。欧盟出于对冷战后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和欧盟欧洲安全认知框架的修正,对“小周边”的外交,主要是推动“东扩”与“颜色革命”;对“大周边”的外交则以合作、发展促进稳定与安全,并对欧盟与以色列的关系加以谨慎处理。
关键词:
欧盟 周边外交 小周边 大周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长敏 黄建达
自新世纪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被赋予首要地位,而首脑外交是这一地位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首脑"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体成员,首脑出访也就是"九大常委"的出访活动。从2003年至2009年七年间,与受访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首脑出访周边国家呈现了出访次数多,出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出访安排上具有优先性,参加周边地区多边国际会议和重点庆典活动多等特征。通过首脑的出访,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特点:地缘政治的特殊考量决定了周边外交在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重,全面、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方位周边外交;首脑出访务实高效,经济外交空前...
关键词:
首脑出访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联合
冷战结束后 ,由于内因与外因的交相作用 ,美国外交决策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统外交权力相对削弱 ,国会外交影响显著扩大。尽管这一变化并未根本改变总统主导外交政策的局面 ,但国会的积极介入还是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总统 国会 外交 “复兴” “私有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腾蛟
冷战后,美国依据复杂、动态的现实,加紧调整和转型公共外交,突出公共外交战略的地缘政治性,运用多元化的传播策略,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的双向交流,推动公共外交向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美国继续奉行霸权主义战略,其言辞与行为严重背离,使得公共外交的有效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与自身的和平发展道路相一致,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成为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家间相互依存复合发展的条件下,国际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机制与和谐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前者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长期性,在这一过程中和谐地区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中,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也是新时期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根本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以政府间合作为主体、非政府间合作为补充的多重...
关键词:
蒙古 平衡外交 第三邻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淑兰 赵树行
与冷战时期的相互淡漠相比,冷战后印韩关系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急剧升温。促成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相互认知、两国的亚洲战略、美国的亚太战略部署以及亚太局势的变化。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亚洲的政治安全局势和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前景。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将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重新思考亚洲国际秩序的建构。
关键词:
印度 韩国 关系 美国 中国 亚太 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芹
朝鲜战争之后,美朝关系一直是影响东北亚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朝关系能否走向正常化成为本文关切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美朝关系正常化历经的三个时期——美朝全面敌对时期、"交叉承认"议案博弈期和边缘核战争对冲期,论述双边关系难以正常化的瓶颈——朝核问题、韩国因素和美国因素,探索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三个可能性路径——非常手段路径、机制内路径和机制外路径,尝试提出促成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与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预案,深入分析美朝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永峰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战后支配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走出了东西方冷战时代,转而进入了冷战后时期。面对国际关系的转折变化,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外交政策大辨论,"新孤立主义"就是这场大辨论的产物。可以预见,尽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很难全盘接受"新孤立主义"的主张,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走势,却将难以摆脱这一政治思潮的影响。相对衰落: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土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效应,曾使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3,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黄金和外汇储备占3/5,并以其绝对的经济优势,确立了以美国元为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黄国华
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对峙终结,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外交成为总体外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经济外交。在出现经济摩擦的情况下,中国从来都避免采取武力或经济制裁等硬性手段,主张在平等协商和谈判的基础上解决分岐。而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受其资本主义经济外交理念的支配,却将经济制裁作为其经济外交政策的核心。经济制裁是把“双刃剑”,有可能在国际政治中得以延续.但是如果不转变传统的制裁思维,经济制裁的最终破产又将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
冷战后 美国 经济外交 经济制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