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3)
- 2023(10430)
- 2022(8441)
- 2021(7872)
- 2020(6636)
- 2019(15139)
- 2018(14657)
- 2017(28240)
- 2016(14862)
- 2015(16754)
- 2014(16422)
- 2013(16501)
- 2012(15155)
- 2011(13640)
- 2010(13835)
- 2009(13205)
- 2008(13633)
- 2007(12238)
- 2006(10981)
- 2005(10384)
- 学科
- 业(78724)
- 济(77978)
- 经济(77900)
- 企(74077)
- 企业(74077)
- 管理(61180)
- 方法(34212)
- 业经(27095)
- 数学(25795)
- 数学方法(25696)
- 财(25324)
- 贸(23911)
- 贸易(23898)
- 易(23310)
- 农(22920)
- 务(20032)
- 财务(20020)
- 财务管理(20008)
- 中国(19647)
- 企业财务(18924)
- 技术(16922)
- 农业(16558)
- 策(15267)
- 制(14946)
- 划(14380)
- 和(13291)
- 理论(12235)
- 企业经济(12149)
- 体(12079)
- 经营(12023)
- 机构
- 学院(226314)
- 大学(221732)
- 济(113406)
- 经济(111912)
- 管理(92820)
- 理学(79376)
- 理学院(78708)
- 管理学(78103)
- 管理学院(77679)
- 研究(75321)
- 中国(61450)
- 财(50219)
- 京(45622)
- 财经(40287)
- 科学(37860)
- 经(36798)
- 所(36643)
- 经济学(35258)
- 江(32855)
- 研究所(32617)
- 中心(31959)
- 经济学院(31925)
- 农(31398)
- 财经大学(29762)
- 北京(29317)
- 商学(28768)
- 商学院(28518)
- 院(26967)
- 贸(26541)
- 业大(26263)
- 基金
- 项目(138578)
- 科学(112751)
- 研究(105978)
- 基金(105194)
- 家(89075)
- 国家(88307)
- 科学基金(78026)
- 社会(72308)
- 社会科(68969)
- 社会科学(68952)
- 基金项目(54475)
- 省(51139)
- 自然(47607)
- 教育(47044)
- 自然科(46615)
- 自然科学(46605)
- 自然科学基金(45913)
- 资助(43410)
- 划(42226)
- 编号(41127)
- 业(33728)
- 部(33024)
- 创(32235)
- 成果(32155)
- 国家社会(31008)
- 发(30666)
- 重点(30625)
- 教育部(29391)
- 创新(29195)
- 人文(28909)
- 期刊
- 济(128352)
- 经济(128352)
- 研究(71564)
- 财(42124)
- 管理(41435)
- 中国(40379)
- 农(30009)
- 科学(27692)
- 学报(23815)
- 融(22406)
- 金融(22406)
- 经济研究(21846)
- 贸(21440)
- 农业(21350)
- 财经(21167)
- 业经(21069)
- 技术(20975)
- 大学(19929)
- 国际(19885)
- 学学(19096)
- 经(18491)
- 问题(17869)
- 世界(16661)
- 教育(15320)
- 技术经济(14931)
- 业(14898)
- 现代(12314)
- 商业(11809)
- 财会(11449)
- 经济管理(10899)
共检索到350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和洙 赵秀香 高春兰
韩国企业对中国(东北亚)贸易与投资战略韩国中央大学张和洙一、韩国对中国贸易和经济交流的现状分析中国过去的贸易方式是易货贸易,即在计划体制下,制定进口量,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口量,也就是所谓的互惠平等贸易。自从对外开放以后,中国的贸易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炯徒,任明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一、韩国的新举措与中韩经济贸易韩国经济的增长率曾跃居“四小龙”榜首。但近年来发生了新的变化。1992年韩国外贸增长率仅为3.3%,大大低于香港(21%)、台湾(10.4%)和新加坡(6.4%)。这引起韩国经贸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韩国外贸协会认为,韩国进出口增长率减低,主要是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放慢。金泳三总统上台后就韩国的新经济政策问题发表讲话时,强调韩国经济在“稳定中求发展”。韩国政府将对企业包括金融活动放宽限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和洙 赵秀香
一、韩国对中国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引进外资的现状中国于1978年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第二年颁布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首先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设备,同时为了吸引外资,设立“经济特区”、“技术开发区”、“开放地区”等。一方面扩充社会间接资本,另一方面完善港口、公路、运输、通讯、银行、行政机关等基础设施。到1990年末,中国政府所有对外开放区引进的外资项目达29 660项,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仅直接投资为29.52项,投资合同额为403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189亿美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
安全困境 韩国 东北亚安全 安全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汉信 乔均
本文认为,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是由韩国首先提出的,其模式经历了从竞争模式到合作与竞争模式的转变。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适应国际航运市场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能够实现区域内资源在空间上的互补,节省成本,避免物流设施的供过于求。在此过程中,政府、行业物流协会和企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物流中心 原动力 合作 竞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燕铭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理论回顾,以韩国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例,分析了政府干预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功过得失,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其政府干预作用的重新定位,从而尝试得到一些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职能定位的启示。
关键词:
政府主导 政府干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治勇
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并超越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也同时成为中国的第六位投资对象国和第四大交易国。随着中国加入 WTO,逐 渐对外开放金融和流通领域的服务 行业以及基础产业,在开放的新市场韩国企业通过与中国企业达成战略协同,投资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市场购买力的增强,使得扩大营业网,预先抢占市场份额的投资形式日趋增多。
关键词:
韩国企业 直接投资 投资现状 投资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立华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战略资源。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亚洲重要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的中日韩三国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一场争夺能源和战略影响力的“博弈”。由于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无法单独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又由于消费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晓昌 甄霖 魏云洁 李芬 杨莉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使森林资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开发程度不高的森林资源,其森林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状况将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1992年~2006年东北亚六国木材贸易和横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亚区域木材贸易量与国家间木材流动量呈增长趋势;②俄罗斯是木材贸易与流动量最大及增加最明显的国家;③木材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木材贸易的影响最大,经济合作状况对各国的资源流动影响最大;④木材出口潜力国为俄罗斯、蒙古、朝鲜:俄罗斯增加强势,蒙古受资源基础及自然条件影响,朝鲜受经济技术影响;木材进口潜力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强势增加,日韩微弱下...
关键词:
木材 资源贸易 资源流动 东北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兴镐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开发与发展的资源优势与经济环境不足同在。本文简述了中国西部开发前景和境外企业投资开发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与事项。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环境 建设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景跃军 陈英姿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亚各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如何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环境是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偏离保护环境的初衷,将环境保护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这一点在东北亚地区主要体现在日本与我国之间。面对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我国可以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和完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措施入手,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关键词:
东北亚 绿色壁垒 贸易与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战略东移 东北亚 地缘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