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4)
2023(6583)
2022(5368)
2021(5076)
2020(3898)
2019(8834)
2018(8435)
2017(16547)
2016(8780)
2015(9606)
2014(9668)
2013(9493)
2012(9054)
2011(8471)
2010(8945)
2009(8537)
2008(8218)
2007(7781)
2006(7282)
2005(6174)
作者
(24080)
(20310)
(20131)
(19376)
(12852)
(9623)
(9238)
(7790)
(7659)
(7478)
(6936)
(6652)
(6517)
(6369)
(6213)
(6062)
(5868)
(5831)
(5813)
(5793)
(5078)
(4885)
(4797)
(4788)
(4628)
(4559)
(4541)
(4371)
(4161)
(4113)
学科
(37797)
经济(37649)
(27407)
(26547)
管理(22545)
(18462)
企业(18462)
农业(17426)
业经(13853)
中国(12744)
方法(12036)
(10668)
(10200)
(9900)
地方(9597)
数学(8668)
数学方法(8522)
及其(8066)
政策(7778)
农业经济(7588)
(7487)
方针(7310)
(6982)
(6981)
阐述(6981)
收入(6905)
(6900)
贸易(6897)
理论(6778)
(6759)
机构
学院(128766)
大学(124791)
(56701)
经济(55347)
管理(49880)
研究(45135)
理学(42278)
理学院(41846)
管理学(41243)
管理学院(40978)
中国(35251)
(27776)
(25184)
(24109)
科学(24031)
中心(21564)
(21528)
(21146)
财经(20638)
研究所(18989)
(18632)
(18451)
师范(18384)
农业(17194)
经济学(16924)
业大(16859)
(16224)
北京(15897)
(15683)
经济学院(15072)
基金
项目(80013)
研究(65112)
科学(64371)
基金(58064)
(48188)
国家(47622)
社会(44682)
科学基金(41450)
社会科(40936)
社会科学(40924)
(31225)
基金项目(29712)
教育(29080)
编号(28315)
(25537)
成果(24584)
自然(23184)
资助(23018)
自然科(22635)
自然科学(22632)
自然科学基金(22240)
课题(19376)
(18478)
(18475)
国家社会(17676)
(17514)
重点(17338)
(16792)
人文(16314)
教育部(16276)
期刊
(74836)
经济(74836)
研究(42515)
(29864)
中国(29403)
(19787)
农业(19364)
管理(17206)
(17080)
金融(17080)
科学(16724)
教育(15744)
业经(15490)
学报(15338)
大学(13337)
学学(12528)
经济研究(10506)
财经(10134)
技术(9795)
问题(9642)
农业经济(9314)
农村(9076)
(9076)
(8765)
(7204)
世界(7120)
社会(7104)
(6993)
(6712)
经济问题(6665)
共检索到20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昭沄  江金启  孙学涛  
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韩国在快速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对中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出发,系统梳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演进,探讨其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开展系列新村教育、完善新村组织结构、完善法律保障、开发区域特产品及观光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依据韩国新村运动的重要经验,中国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构建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特色农业园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龙翔  
中韩建交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贸发展。众所周知,韩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战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此,政府极为重视振兴出口的金融政策,并一直把它看成是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向读者简要介绍六十年代韩国政府振兴出口的各项政策,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东亚各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城乡社会的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系统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都是循着国别路径展开的,多注重研究中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提出及实施,而没有从比较社会政策的视角展开总体性比较研究。故结合东亚主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实践,展开总体性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涵,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于涵  
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政策经历了“城乡统筹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的演进,始终将城乡交流作为乡村社会摆脱衰退、实现振兴的关键。21世纪初期,城乡统筹被列入“五大统筹”之首,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原则被具体化,切实提升了乡村与城市交流的基准和条件。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在将乡村振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庞大的政策群,建构起城乡交流的政策体系。城乡交流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国家通过政策创新实现城乡交流的条件积累,建立起包括人才、土地、资本等在内的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乡交流”获得新的战略定位并被充分展开。同时,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相衔接,建立起城乡间相互援助体系。但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发展落差导致城乡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城乡交流政策依然存在较大的政策调整和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于涵  
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政策经历了“城乡统筹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的演进,始终将城乡交流作为乡村社会摆脱衰退、实现振兴的关键。21世纪初期,城乡统筹被列入“五大统筹”之首,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原则被具体化,切实提升了乡村与城市交流的基准和条件。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在将乡村振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庞大的政策群,建构起城乡交流的政策体系。城乡交流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国家通过政策创新实现城乡交流的条件积累,建立起包括人才、土地、资本等在内的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乡交流”获得新的战略定位并被充分展开。同时,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相衔接,建立起城乡间相互援助体系。但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发展落差导致城乡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城乡交流政策依然存在较大的政策调整和提升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道铉  田杨  
韩国新村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农村开发的成功案例。本文基于农村开发政策视角,结合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韩国新村事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及重要因素。政府、市场、村庄的交互作用,政府体系化的支农政策及激励机制,村庄指导者的领导力及村民的协同创新,韩国新村运动的这些经验启示可以为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镜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近年来,我国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力度,休闲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小镇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加激起了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的热情。为此,国家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尤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红光  娄辉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为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经过30年的发展,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从1970年的25.6万韩元增长至2000年的2307万韩元;到2020年,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已达到4503万韩元。“新村运动”推动了韩国农业农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期间,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农协”)在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农协的金融事业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歆  罗远萍  
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备、审计资源不充足、审计效率难以满足全覆盖要求、审计质量与乡村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等问题。建议结合不同政策执行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目标体系,分类别考虑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分阶段考虑审计重点,上下协同推进审计工作,结合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分别从政策线和资金线来规范审计内容体系与执行标准,建立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库、案例数据库等政策跟踪审计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政策文本挖掘和疑点筛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现代农民、大学生村官、科研杰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来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吴琼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茹蕾  杨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乡村振兴运动,通过推行立法、规划配套、农地改革、三产融合、服务配套、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和基建完善等一系列措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解决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等方面问题上成效显著,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自然资源督察联合调研组  
日前,在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的统筹部署下,北京督察局会同南京督察局、济南督察局,针对土地政策支持乡村振兴的情况,选取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和正定县,邢台南宫市和威县,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徐州市贾汪区和睢宁县,山东省德州市,河南省信阳市等6个地级市、7个县(区)开展了典型调研。土地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印发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凝聚共识,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