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0)
- 2023(12857)
- 2022(11135)
- 2021(10653)
- 2020(8575)
- 2019(20167)
- 2018(20095)
- 2017(37963)
- 2016(20957)
- 2015(23436)
- 2014(23466)
- 2013(23045)
- 2012(21350)
- 2011(19367)
- 2010(19604)
- 2009(17816)
- 2008(17164)
- 2007(14980)
- 2006(13274)
- 2005(11239)
- 学科
- 济(78938)
- 经济(78829)
- 业(56288)
- 管理(53209)
- 企(41558)
- 企业(41558)
- 农(34779)
- 方法(34565)
- 数学(29615)
- 数学方法(29228)
- 农业(23769)
- 中国(21713)
- 业经(20716)
- 财(19287)
- 学(18629)
- 地方(17422)
- 制(15198)
- 理论(14495)
- 贸(13352)
- 贸易(13344)
- 易(12945)
- 和(12831)
- 教育(12448)
- 环境(12144)
- 银(12109)
- 银行(12067)
- 融(12030)
- 金融(12028)
- 发(11716)
- 技术(11586)
- 机构
- 大学(293103)
- 学院(292227)
- 管理(114998)
- 济(109777)
- 经济(107102)
- 理学(99953)
- 理学院(98787)
- 研究(98530)
- 管理学(96981)
- 管理学院(96462)
- 中国(72267)
- 科学(62682)
- 京(62413)
- 农(53015)
- 所(49384)
- 财(49203)
- 业大(45658)
- 研究所(45343)
- 中心(44884)
- 江(42813)
- 范(42398)
- 师范(42039)
- 农业(40396)
- 财经(39435)
- 北京(39350)
- 经(35860)
- 院(35525)
- 州(35264)
- 师范大学(34089)
- 经济学(31861)
- 基金
- 项目(203545)
- 科学(158844)
- 研究(152490)
- 基金(145421)
- 家(126227)
- 国家(125054)
- 科学基金(106479)
- 社会(93659)
- 社会科(88201)
- 社会科学(88176)
- 省(80141)
- 基金项目(77964)
- 教育(70344)
- 自然(68223)
- 划(67375)
- 自然科(66562)
- 自然科学(66546)
- 自然科学基金(65325)
- 编号(64332)
- 资助(58589)
- 成果(53527)
- 重点(45350)
- 部(44726)
- 课题(44250)
- 发(43639)
- 创(42145)
- 创新(39138)
- 项目编号(38496)
- 科研(38313)
- 教育部(38198)
共检索到424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志章 陈亮 王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经历了农村经济衰退与乡村贫困。为了振兴农村,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韩国政府于20世纪中后期开展了"新村运动",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建立了发达的农业发展体系,成功地改善了农村住房条件,使农业发展步入了现代化的道路,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韩国当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从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心理贫困3个维度分析了韩国乡村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归纳出韩国乡村反贫困的经验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强化农民组织建设、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得出一些启示,这无疑对推动中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韩国 乡村贫困 “新村运动” 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志章 郝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决胜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解决国内贫困问题,在农业、就业、社会保障与贫困地区开发方面实施了诸多反贫困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大职业培训,解决就业困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冬民 韦苇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贫困理论 比较与启示 西部反贫困实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雪琪
教育贫困治理是帮助贫困人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逐步构筑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贫困治理格局,探索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互动、多机制协同的教育贫困治理机制,扩展了教育扶贫的内容,丰富了教育扶贫的方法,提升了教育扶贫的效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路径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需求,推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取教育资源、解决贫困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一方面,要巩固教育扶贫的成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教育帮扶,补齐脱贫人口在意识、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教育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雪琪
教育贫困治理是帮助贫困人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逐步构筑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贫困治理格局,探索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互动、多机制协同的教育贫困治理机制,扩展了教育扶贫的内容,丰富了教育扶贫的方法,提升了教育扶贫的效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路径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需求,推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取教育资源、解决贫困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一方面,要巩固教育扶贫的成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教育帮扶,补齐脱贫人口在意识、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教育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昭沄 江金启 孙学涛
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韩国在快速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对中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出发,系统梳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演进,探讨其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开展系列新村教育、完善新村组织结构、完善法律保障、开发区域特产品及观光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依据韩国新村运动的重要经验,中国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构建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特色农业园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孟艳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生产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也出现了显著增长,但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甚至还经常受到饥饿的威胁。同时,贫困问题具有国际性,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贫困问题,发达国家也同样长期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和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贫困问题在两类国家的表现是不同的,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孟艳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生产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也出现了显著增长,但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甚至还经常受到饥饿的威胁。同时,贫困问题具有国际性,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贫困问题,发达国家也同样长期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和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贫困问题在两类国家的表现是不同的,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曼乐 胡胜德 金钟燮
韩国政府为盘活闲置土地和调整农业劳动力结构,实施了多项政策推进归农归村,促进韩国农村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韩国归农归村事业的总结,分析其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大对农村政策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强化专项教育培训支持;成立农业综合中心,建设信息共享系统;综合整治村镇环境,扩大农村宣传力度等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键词:
韩国 归农归村 支持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曼乐 胡胜德 金钟燮
韩国政府为盘活闲置土地和调整农业劳动力结构,实施了多项政策推进归农归村,促进韩国农村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韩国归农归村事业的总结,分析其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大对农村政策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强化专项教育培训支持;成立农业综合中心,建设信息共享系统;综合整治村镇环境,扩大农村宣传力度等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键词:
韩国 归农归村 支持 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仁贵 高鸿鹰
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开始扩大。为此,韩国政府尝试发展地方增长极带动首都以外区域的发展:发展工业园区并逐渐增强其辐射功能,培育东南沿海的重化工主导产业,引导人口的合理分散。韩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其对中国的区域平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韩国 增长极 增长中心 分散化 区域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道铉 田杨
韩国新村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农村开发的成功案例。本文基于农村开发政策视角,结合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韩国新村事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及重要因素。政府、市场、村庄的交互作用,政府体系化的支农政策及激励机制,村庄指导者的领导力及村民的协同创新,韩国新村运动的这些经验启示可以为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镜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利用“国家在场”的人类学分析框架,对乡村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动力机制做出全景立体描述,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基于G乡的田野调查,发现反贫困治理中的“国家在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全面交往、广泛交流与深度交融。新时期,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红光 娄辉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为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经过30年的发展,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从1970年的25.6万韩元增长至2000年的2307万韩元;到2020年,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已达到4503万韩元。“新村运动”推动了韩国农业农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期间,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农协”)在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农协的金融事业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韩国农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