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0)
- 2023(13842)
- 2022(12005)
- 2021(11200)
- 2020(9390)
- 2019(21630)
- 2018(21602)
- 2017(41530)
- 2016(22530)
- 2015(25326)
- 2014(25701)
- 2013(25203)
- 2012(23383)
- 2011(21384)
- 2010(21465)
- 2009(19809)
- 2008(19046)
- 2007(16737)
- 2006(14968)
- 2005(13259)
- 学科
- 济(107737)
- 经济(107632)
- 管理(62236)
- 业(55674)
- 企(46364)
- 企业(46364)
- 方法(42673)
- 数学(36527)
- 数学方法(36177)
- 地方(25062)
- 中国(24856)
- 农(23791)
- 贸(23751)
- 贸易(23738)
- 学(23721)
- 易(22950)
- 财(21614)
- 业经(21214)
- 制(18056)
- 理论(16390)
- 农业(15481)
- 和(15244)
- 地方经济(15089)
- 环境(14721)
- 体(14614)
- 融(14481)
- 金融(14473)
- 银(13865)
- 银行(13818)
- 行(13269)
- 机构
- 大学(328431)
- 学院(326103)
- 济(139574)
- 经济(136701)
- 管理(125536)
- 研究(115761)
- 理学(108456)
- 理学院(107214)
- 管理学(105410)
- 管理学院(104846)
- 中国(83258)
- 科学(70265)
- 京(70059)
- 财(60216)
- 所(58791)
- 研究所(53626)
- 农(51995)
- 中心(50088)
- 财经(48472)
- 业大(47784)
- 江(47423)
- 北京(44439)
- 经(43954)
- 范(43194)
- 师范(42751)
- 经济学(42583)
- 院(42232)
- 农业(40726)
- 经济学院(38123)
- 州(37997)
- 基金
- 项目(219867)
- 科学(171664)
- 研究(161436)
- 基金(158494)
- 家(138101)
- 国家(136996)
- 科学基金(116424)
- 社会(101318)
- 社会科(96022)
- 社会科学(95993)
- 省(85291)
- 基金项目(83921)
- 自然(74814)
- 教育(73541)
- 自然科(73007)
- 自然科学(72991)
- 自然科学基金(71667)
- 划(71634)
- 资助(65779)
- 编号(65570)
- 成果(53917)
- 重点(49316)
- 部(48608)
- 发(47578)
- 课题(45643)
- 创(44881)
- 创新(41946)
- 教育部(41685)
- 科研(41672)
- 国家社会(41418)
- 期刊
- 济(158496)
- 经济(158496)
- 研究(100928)
- 中国(59583)
- 学报(52231)
- 科学(47319)
- 管理(47131)
- 农(47002)
- 财(43954)
- 大学(39297)
- 学学(37106)
- 教育(35236)
- 农业(32734)
- 技术(28347)
- 经济研究(26876)
- 融(25904)
- 金融(25904)
- 财经(24063)
- 业经(24006)
- 问题(21319)
- 经(20710)
- 贸(19503)
- 国际(17272)
- 技术经济(16703)
- 业(16555)
- 图书(16051)
- 世界(15825)
- 理论(15367)
- 商业(15023)
- 科技(14873)
共检索到486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岳敏 孟丽 张洪玮
文章结合LaLL(2000)和杨汝岱(2008)的分类标准,进一步对SITC REV.3两位数分类水平上的62类产品进行再分类,并计算了1992~2014年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相似度指数、产业间互补指数和产业内互补指数。结果显示:第一,韩国和日本的产品相似性最强,两国的出口优势商品都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第二,我国和东盟国家出口商品的优势在持续增长,但在某些方面和韩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三,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间的产业间贸易水平在不断下降,而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第四,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以产业间互补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表现为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闫国庆
文章选取东亚新兴经济体九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利用1985~2008年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协整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东亚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但短期内却具有替代效应。从因果关系看,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从具体国家(地区)看,对外直接投资对每个样本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都具有创造效应,但贸易弹性差异较大。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效应 东亚新兴经济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相平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宏青
从国(域)别、产品分类两层面,借助贸易份额等指标,考察中国对主要东亚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发现东亚地区都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市场(贸易)依赖较大,但依存程度总体上逐年下降,且变动趋势不对称的特征。总体上说,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基本稳定,对日本依存迅速下降,与东盟有较明显的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品出口的趋势。
关键词:
贸易依存 贸易份额 贸易密集度 HM指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朱慧慧
本文以东亚经济体参与缔结的25项区域服务贸易安排作为研究样本,并对这些区域服务贸易安排中所包含的"GATS-"承诺表现进行归纳梳理。本文指出在区域服务贸易安排框架下,东亚经济体在对外做出或被动接受"GATS-"承诺时会呈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东亚经济体对外做出的"GATS-"承诺比率要普遍高于其接受的"GATS-"承诺比率;二是东亚经济体在市场准入方面所做"GATS-"承诺比率要普遍低于国民待遇方面的"GATS-"承诺比率;三是东亚经济体更易于对非东亚经济体做出"GATS-"承诺;四是跟"南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比较而言,"GATS-"承诺更易于出现在东亚经济体对外缔结的"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戈
在系统梳理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的分析框架。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律)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当政府顺应这一规律,它就能选择性地运用产业政策来干预、影响甚至主导产业结构变迁的进程和速度。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下,政府会选择不同的产业政策,进而导致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变迁形式。以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政策 经济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宇璇
本文基于双边贸易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利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增加值的作用。研究表明,1995~2017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加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同时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增加值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值,表明中国不仅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而且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过承接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日益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转移日显重要。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将会给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或者"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柳 张捷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施杭胤
金融危机使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实体经济寻求稳定货币作为定价基准和结算媒介的努力,使得一直以来呈现美元化倾向的东亚地区开始出现松动。人民币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从考察东亚区域中各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区域货币汇率运行的情况,以评估人民币成为区域核心货币的可能性。结论显示:美元在2009年之前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地位逐渐有被人民币取代的趋势,"美元板块"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人民币板块"所赶超。本文亦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人民币 汇率 东亚货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东旭
文章首先通过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亚太各经济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发展中经济体则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然后文章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亚太各经济体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发现除了各经济体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以外,各经济体出口与其他经济体进口的互补性总体都呈下降趋势。接着以中国为参考标准,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定其他亚太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结构竞争性,发现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北之间的出口竞争性较强,而与文莱、智利、中国香港、柬埔寨、新西兰和俄罗斯的出口竞争性较弱。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在参与推进亚太自由贸易...
关键词:
亚太自由贸易区 互补性 竞争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荣艳
本文利用RCA指标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考察了东亚各经济体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与东亚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生产者服务贸易,随着东亚各经济体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也得以快速发展;从生产者服务贸易总体上看,其发展依然遵循"雁阵"主导的产业转移模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德民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东亚经济 中韩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信一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试图开始实质性的经济开发,到2004年为止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2004年,其GDP是6801亿美元,为世界第10位,人均收入14162美元,交易额4783亿美元,为世界第12位。2004年外币储备额是1991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韩国以韩国式经济开发,即实行市场亲和式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通过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正高速增长的中国亦以中国式社会主义,以中国式改革开放追求出口和贸易的共同增长。中国和韩国都持续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被公认为是以出口和贸易为主的经济开发模式的典范。韩国进口能源、原材料和资本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国的贸易由外资企业为主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准晔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8大区域,通过分析这8大区域与韩国、台湾地区、日本之间的贸易趋势,寻找影响中国各区域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韩国、台湾地区、日本这三个东亚经济体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同中国的贸易中存在着区域和商品种类上的差别。即韩国在东北地区、台湾在南部沿海地区、日本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显示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它们在中国各沿海地区的产品出口种类趋于相同,说明东亚三个经济体在中国各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对东亚三个经济体同中国各区域产业内贸易趋势的分析,发现,收入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高级的东部沿海区域表现出相互独立的贸易结构。这种现象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各区域之间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