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2)
2023(6541)
2022(5072)
2021(4851)
2020(4163)
2019(9775)
2018(9409)
2017(18869)
2016(9739)
2015(11091)
2014(11058)
2013(10753)
2012(9635)
2011(8679)
2010(9431)
2009(9119)
2008(7639)
2007(6682)
2006(5936)
2005(5489)
作者
(26508)
(21855)
(21833)
(20876)
(13784)
(10441)
(10083)
(8381)
(8352)
(7841)
(7582)
(7404)
(7034)
(6868)
(6863)
(6673)
(6516)
(6417)
(6184)
(6040)
(5541)
(5368)
(5214)
(5012)
(4937)
(4920)
(4800)
(4630)
(4429)
(4307)
学科
(40733)
经济(40704)
(27123)
(26000)
金融(25998)
管理(25566)
(23405)
企业(23405)
(22586)
银行(22584)
(21981)
方法(20531)
数学(19057)
数学方法(18562)
中国(17411)
中国金融(10998)
(10625)
(10482)
(9460)
业经(8941)
地方(8821)
理论(8164)
(8007)
贸易(7994)
(7868)
(7713)
财务(7676)
财务管理(7665)
企业财务(7325)
农业(6577)
机构
学院(133176)
大学(132666)
(57061)
经济(55867)
管理(51002)
理学(43886)
研究(43512)
理学院(43496)
管理学(42419)
管理学院(42211)
中国(40588)
(27056)
(26039)
科学(24063)
中心(22205)
(21459)
财经(20911)
研究所(19507)
(19058)
(18830)
(18806)
经济学(18334)
(18145)
金融(17788)
(17409)
业大(17389)
北京(17311)
银行(16811)
经济学院(16549)
(16156)
基金
项目(87381)
科学(68591)
研究(64226)
基金(63293)
(54327)
国家(53924)
科学基金(46736)
社会(40711)
社会科(38945)
社会科学(38933)
(34234)
基金项目(32332)
教育(30440)
自然(29945)
自然科(29358)
自然科学(29354)
自然科学基金(28803)
(28593)
资助(27916)
编号(26177)
成果(20989)
重点(19960)
(19265)
(18815)
(18777)
课题(18218)
创新(17572)
教育部(17009)
大学(16869)
科研(16762)
期刊
(58876)
经济(58876)
研究(39737)
(29693)
金融(29693)
中国(25421)
管理(19714)
(19559)
(17607)
学报(17217)
科学(16564)
教育(14550)
大学(14028)
学学(13261)
技术(13039)
农业(11694)
财经(10191)
经济研究(10014)
(8689)
业经(8659)
统计(8469)
(7772)
国际(7500)
世界(7215)
决策(7022)
(6884)
问题(6883)
理论(6858)
现代(6649)
技术经济(6572)
共检索到205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祥  
韩国和日本是实行“亚洲模式”的两个典型国家。1997年末,随着韩国和日本卷入金融危机,人们对“亚洲模式”议论纷纷。本文在肯定亚洲模式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指出这一模式在长期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亚洲模式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书堂  禹在基  
近些年来,由于东亚经济增长快速,龙腾虎跃,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于是“东亚经济模式的成功”,“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等等,一时广为传颂。正是当人们陶醉于这些美好言词的时刻,一场席卷亚洲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突然袭来,使人们一时头晕目眩,莫知所从。西方经济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牟中仁  李想  
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亚洲正逐渐淡化,但造成的政治经济后果或许更为持久。这场危机在亚洲政治界引发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相关的对各种问题的思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许多亚洲国家是治理改革的催化剂。一些人希望2008年的危机也能有同样的效果——使亚洲经济体的政府和商业更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建中  陆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玉丽  
本文就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外因素入手分析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并就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探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新和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促使亚洲各国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利弊。本文对东西方文化与经济模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亚洲经济模式的特点中找出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亚洲经济模式与“信息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以及亚洲银行承受了过多的额外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熙成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多米诺效应波及多个国家。然而,韩国与泰国有所不同,东亚经济模式的代表是韩国而不是泰国,只因爆发金融危机而指责东亚经济模式出现危机或东亚经济模式结束,是言过其实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山  
面对东亚金融危机 ,时下颇为流行的观点之一便是对东亚经济模式的否定和质疑 ,即认为这“是一个模式失灵的问题” ,“是东亚经济模式的危机 ,是东亚经济模式的结束”。如何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认识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 ,并正确借鉴其经验教训 ,这对于确保我国经济今后持续、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看到 ,东亚经济模式之所以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因为其本质性内涵依然适合东亚经济社会的实际 ,它既包涵了东亚的优秀精神文化 ,也体现了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恬  周建东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现代经济中,一国的潜在产出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及技术进步等要素。在上述各要素中,土地及自然资源是相对固定的要素,对动态的经济增长贡献微乎其微;劳动、资本及技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考察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喜有  
1997年以来 ,韩国大企业接连破产 ,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困难 ,外汇告急 ,美元对韩圆汇率不断攀升 ,股市暴跌。政府向IMF求援 ,答应调低经济增长率并对金融机构、税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大力整顿。韩国经济进入所谓“IMF时代”。危机根源在于经济结构性矛盾 ,即政府保护下形成的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同时 ,政府对危机应对失误 ,责无旁代。鉴于韩国经济基础较实 ,加之危机使韩国政府、企业、国民猛醒 ,因而 ,从中长期看 ,人们有理由对韩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前车之鉴 ,我当戒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红芳  
本文探讨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演变 ,比较泰菲危机爆发的不同根源。通过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国经济造成的不同影响 ,两国政府对危机爆发的不同认识 ,从而采取形式各异的应对、改革与调整措施 ,得出亚洲金融危机对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 ,东亚地区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