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1)
- 2023(5194)
- 2022(4610)
- 2021(4655)
- 2020(3712)
- 2019(9019)
- 2018(8596)
- 2017(16218)
- 2016(9138)
- 2015(10118)
- 2014(10281)
- 2013(10059)
- 2012(9736)
- 2011(9112)
- 2010(9337)
- 2009(8926)
- 2008(8672)
- 2007(7540)
- 2006(7141)
- 2005(6598)
- 学科
- 济(36618)
- 经济(36583)
- 管理(27192)
- 业(25972)
- 企(21503)
- 企业(21503)
- 方法(14250)
- 数学(12334)
- 中国(12177)
- 数学方法(12151)
- 农(10903)
- 财(10883)
- 策(9372)
- 贸(8795)
- 贸易(8792)
- 易(8557)
- 制(8506)
- 地方(7890)
- 学(7369)
- 业经(7220)
- 银(6816)
- 银行(6806)
- 农业(6730)
- 及其(6636)
- 融(6615)
- 金融(6615)
- 行(6593)
- 政策(6074)
- 理论(5811)
- 务(5708)
- 机构
- 大学(125105)
- 学院(124110)
- 济(55105)
- 经济(53896)
- 研究(48092)
- 管理(47535)
- 理学(39901)
- 理学院(39388)
- 管理学(38747)
- 管理学院(38499)
- 中国(38192)
- 财(27935)
- 京(26841)
- 科学(26520)
- 所(24515)
- 中心(21808)
- 研究所(21725)
- 财经(20415)
- 江(20216)
- 农(18933)
- 经(18586)
- 范(17985)
- 师范(17892)
- 北京(17834)
- 院(17369)
- 经济学(15836)
- 州(15776)
- 业大(15282)
- 财经大学(14943)
- 农业(14526)
- 基金
- 项目(75290)
- 科学(59968)
- 研究(57870)
- 基金(54695)
- 家(46857)
- 国家(46417)
- 科学基金(39592)
- 社会(36430)
- 社会科(34482)
- 社会科学(34477)
- 省(27986)
- 基金项目(27662)
- 教育(27272)
- 自然(24861)
- 划(24539)
- 自然科(24282)
- 自然科学(24276)
- 编号(24070)
- 自然科学基金(23877)
- 资助(23347)
- 成果(21182)
- 部(17749)
- 课题(17317)
- 重点(17031)
- 发(16397)
- 教育部(15419)
- 性(15352)
- 创(15314)
- 人文(14738)
- 国家社会(14522)
共检索到214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敦球
韩国的“北方外交”政策源于韩国政府成立后的历届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各届政府明确提出并共同执行的北方外交政策是不存在的,只是韩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政策的一种统称。韩国政府“北方外交”的基本内容广北方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揭示了中韩关系的改善和外交关系的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早于政治关系,以经济促进政治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中韩建交对建立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中韩自1992年建交至今走过了15周年的历程。其间,经贸往来互利互惠,政治合作共识增多,文化交流日益扩展。相对中韩各自对外关系的发展均展现出如下三个典范:一是速度之快的典范,二是领域之广的典范,三是共识之多的典范。当然在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包括经济摩擦,司法问题和历史认识差异等。不过经综合评价,认为态势基本健康,问题尚处发展中。因而展望中韩关系发展前景有望再上新台阶,即有必要把目前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定位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据在于中韩关系发展日益呈现出经济合作密切化,战略意义明显化,人文交流深层化的趋势。
关键词:
中韩关系 成果盘点 战略优化 前景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赛康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 共和国于1972年10月11日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因此(还在冷战时期)作出了一个目光深远的政治决定。当时,德国分为两部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被意识形态的鸿沟和相互对立的军事集团所分割。然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都清楚地看到,双方存在长期一致的政治利益,并相信它们的行动将结出长期的硕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生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短短的15年中,两国关系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堪称和平共处的典范。中韩关系发展的前景是极其光明的,但也不能忽视可能影响中韩关系继续发展的问题。中韩友好局面需要双方共同呵护,实现"繁荣共赢"。
关键词:
韩国 中韩邦交正常化 中韩关系 15周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林晓光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宣布正式建交。9月27日,韩国总统卢泰愚访华。中韩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双边贸易不断增加,韩国对华投资也迅速增长,出现了第3次对华投资高潮。一、韩国对华投资的发展中韩两国虽地理位置相近,但战后以来双边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经济往来上除了少量民间贸易、转口贸易外,几乎是空白,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就更是几近于无了。70年代以后,韩国经济飞速发展,跻身于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兴工业国之列,对海外商品和资金市场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因而对中国这一近在咫尺的广大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尽管两国关系尚未正常化,但一些眼光较远的韩国财团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固执坚持孤立主义理念,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不仅对盟友痛下狠手,而且把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竞争对手",全方位扩大中美矛盾与摩擦,中美竞争格局凸显。中美是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半岛发展方向与命运起到重要作用。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使韩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韩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也难以放弃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文在寅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其良好成果增强了韩国作为中等强国发挥其外交自主性与灵活性,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信心。在中美竞争格局下,韩国只有对东亚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对中美竞争结果做出合理预期,结合自身实力发展,才可能摆脱选择困境,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关键词:
韩国民族主义 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詹德斌
2010年3月发生韩国"天安舰"事件,以及同年11月发生延坪岛炮击事件后,中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但在应对后"天安舰"事件过程中,中韩两国发生了严重的外交矛盾。韩国认为,"天安舰"事件是中韩关系发展的分水岭,并展开了重新评价对华政策的讨论。李明博政府部分接受了讨论的结果,并进行了局部调整,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转变对中国的认识。
关键词:
“天安舰”事件 中韩关系 对朝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光耀 刘晓宁
本文利用海关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回顾了20年来中韩双边贸易结构演变和高技术产品贸易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借平台、降门槛、延伸产业链等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双边贸易 高技术产品 贸易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才奉 李红艳 储雪林
本文通过中韩两国科技政策的对比 ,分析了两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意在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政策 技术创新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中韩建交30年间,两国关系在经济合作、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百年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俄乌冲突推动并加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变、中美竞争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韩两国均加快了国家战略调整步伐,尤其是韩国新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出现较大变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中韩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中韩关系,两国有必要加强双边关系的顶层设计,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升级各领域的高级对话机制,恢复和加强相互理解和互信,加强地区事务的合作与沟通,有效改善民间负面情绪,夯实中韩战略合作实质内容,开启中韩关系的新时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继东南亚金融动荡之后,韩国的金融体系也迅即出现严重危机。真露、起亚、海天及纽科等一系列大型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经营危机。美元对韩元的汇率不断上升,股市也暴跌不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金融、流通及制造业等各个领域最为严峻的局面。面对这一形势,韩国政府决定将分两次接受国际金融机构570亿美元的借贷。这一援助性贷款已经超过墨西哥货币危机时国际金融机构等对墨西哥的约500亿美元的实际援助额。至1997年年底止,韩国欠各大国际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凌磊
公共外交政策作为增强国际互信、提升国际形象的有效途径,是韩国参与全球治理、拓宽外交渠道的重要手段。韩国高等教育发展与韩国公共外交政策维系着依存共生、互为载体的关系。韩国公共外交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主要包括以高等教育为载体,向外国适龄青年介绍和推广本国教育情况;以国外大学生、留学生为对象,组织相关体验活动,推广本国文化;采用语言培训、教育援助、增派专家教授等方式,助推国外高校建设韩国语言、文化等相关专业。韩国公共外交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了一条维系国家之间相互认同、互利互惠、和平友好的纽带,推进了外交事业和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韩国 公共外交 高等教育 政策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1992年8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和韩国外务长官李相玉在北京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建交公报上签了字,决定两国从即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联合公报指出:韩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尊重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尊重朝鲜民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愿望。并支持由朝鲜民族自己来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我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倩,曲为民
从韩国在山东的投资看中韩经济技术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王倩,曲为民山东与韩国,地理毗邻,文化相近,民间交往历史悠久,经济互补性很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亲缘和文缘优势,使山东省成为韩国在华投资最集中的区域。可以说,韩国在山东的投资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一个缩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