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9)
- 2023(4035)
- 2022(3365)
- 2021(2785)
- 2019(5251)
- 2018(5238)
- 2017(10322)
- 2016(5444)
- 2015(6199)
- 2014(6330)
- 2013(6538)
- 2012(6547)
- 2011(6201)
- 2010(6461)
- 2009(6163)
- 2008(5955)
- 2007(5405)
- 2006(5170)
- 2005(4870)
- 2004(4333)
- 学科
- 济(52423)
- 经济(52380)
- 管理(14986)
- 地方(14723)
- 方法(14230)
- 数学(12608)
- 数学方法(12546)
- 地方经济(11657)
- 业(11503)
- 企(9092)
- 企业(9092)
- 学(8727)
- 中国(8607)
- 业经(7894)
- 经济学(6606)
- 农(6495)
- 财(6068)
- 融(5803)
- 金融(5803)
- 环境(5679)
- 制(5488)
- 发(5083)
- 和(5032)
- 体(5006)
- 贸(4967)
- 贸易(4964)
- 产业(4866)
- 易(4702)
- 农业(4609)
- 银(4577)
- 机构
- 大学(93251)
- 学院(92100)
- 济(53135)
- 经济(52302)
- 研究(36519)
- 管理(32649)
- 理学(27444)
- 理学院(27122)
- 中国(27020)
- 管理学(26819)
- 管理学院(26630)
- 财(21813)
- 京(19079)
- 科学(18777)
- 所(18743)
- 经济学(18313)
- 财经(17260)
- 研究所(16643)
- 经济学院(16129)
- 经(15502)
- 中心(15179)
- 江(13949)
- 北京(12620)
- 财经大学(12613)
- 院(12590)
- 农(11567)
- 范(11355)
- 师范(11274)
- 科学院(11156)
- 社会(10905)
- 基金
- 项目(53345)
- 科学(42002)
- 研究(39937)
- 基金(39297)
- 家(33434)
- 国家(33183)
- 社会(28289)
- 科学基金(27989)
- 社会科(26895)
- 社会科学(26886)
- 基金项目(19911)
- 省(19668)
- 教育(17156)
- 资助(16936)
- 划(16051)
- 自然(15566)
- 自然科(15169)
- 自然科学(15166)
- 自然科学基金(14890)
- 编号(14647)
- 发(13263)
- 济(12901)
- 经济(12785)
- 成果(12461)
- 部(12385)
- 国家社会(12329)
- 重点(11968)
- 发展(11571)
- 展(11431)
- 教育部(10953)
共检索到151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贞东 赵凤彬
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韩国于1971年开设马山出口加工区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根据笔者从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对中国南方几个特区、马山出口加工区进行实地考察所取得的宝贵资料,就两国经济特区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比较,以供研究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锦和
一、厦门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形成既有特区,又有实施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政策的多层次开放格局,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1981—1991年累计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9.67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6亿元,相当于前31年累计总和的10.1倍,全市累计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前31年总和的2.76倍,创造的国民收入相当前31年总和的2.95倍。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5.7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4.7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 魏清泉
从1979年起,我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划出共338.4平方公里的四小块地方,筹办经济特区。三年多来,特区建设进展迅速,举世瞩目。它们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经济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区位条件以及各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伟丽 李楚童
成功的经济特区兼顾上层建筑创新与经济发展效率的双轨并行。随着经济特区尤其是中国深圳的成功崛起,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国家也试图依靠他国发展经验布局特区战略。从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人类学三大理论视角对世界经济特区的比较来看,各国经济特区均具有相似的发展特点,包括作为国家意志的探索者创造创新制度供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内外溢出效应、自发创造内生性动力等。但各国特区在发展模式上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发展演进和发展效果也因地而异。世界各国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启示我们,特区应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增强发展韧性;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提高发展保障。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区域协调 特区比较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涛 史培军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城市土地政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超前性与典型性。论文旨在通过回顾1980年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土地政策改革过程,分析中国城市土地政策改革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文章首先从土地产权制度和地租、地价体系两个方面分别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政策改革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工具变量法对政策变化进行量化,并将其与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出土地政策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和0.879。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根据其特点,经济特区大致可分作五类: 1、自由港。这类经济特区是在国境之内、关税之外的免税区,一般来讲,它与国内其它地区是隔离开的。它通常规定,外国商品进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坚 罗海平
原生市场起源的内在规律同样支配着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内在化起源于共同体的边界和尽头,特区模式是我国非均衡、渐进式对外开放和转型市场形成的帕累托改进。作为内地共同体的"人拟边界",特区充当了共同体与外部世界的"市场集聚地"和"交换中介"。而作为"公共产品",特区既要为转型市场提供试验,又需迅速成为渐进市场化"诱致极点"。特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旧体制能否生产出具有"改革家精神"的"改革家"。因为"改革家"是中国式转型经济的独特增长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关键词:
原生市场 转型市场 经济特区 改革家精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斯琴 王林
作为改革先行者,经济特区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1979—2020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和汕头5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中国早期经济特区发展效率,对各具特色及时代特征的5个经济特区40年来差异化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契机,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效率模型 深化改革开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玖立 吴敏 包群
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制度试验的重要战略步骤。凭借各种优惠和政策,经济特区在转型经济中营造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细分贸易数据考察了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研究发现,除了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之外,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本文结论不受样本选择、度量指标和贸易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 契约执行 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斯琴 王林
作为改革先行者,经济特区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1979—2020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和汕头5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中国早期经济特区发展效率,对各具特色及时代特征的5个经济特区40年来差异化发展以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契机,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效率模型 深化改革开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清沛
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从微观层面以厦门为例详述地方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其对厦门发展的意义。本文还重点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跨境电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进行探讨,厦门宜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拓展渠道,助推民企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跨境电商 机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邱声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建设蓬勃发展,成效卓著,举世瞩目。国家审计机关如何审时度势,通过履行职能,促进特区经济健康发展,是广大审计界人士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就国家审计在经济特区的地位、作用和工作重点、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红
免税区或其他名义的自由经济区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大亚历山大征服腓尼基岛的时代。虽然免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迟至近20年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70多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近400个免税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运用贸易理论分析免税区。直到1974年Hamada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标准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开放经济最前沿去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实现从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向"推动规则演化"转变上海自贸区运行已逾一年,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再度引燃了国内外对中国自贸区的关注热情。我国设立的这四家自贸区,本质上是旨在发展开放经济的一种经济特区,就开放程度而言,自贸区堪称经济特区的"终极版"。经济特区的前世今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