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6)
2023(10240)
2022(8545)
2021(8103)
2020(6730)
2019(15299)
2018(14937)
2017(28429)
2016(15321)
2015(17132)
2014(17062)
2013(16836)
2012(15740)
2011(14415)
2010(14238)
2009(13471)
2008(13404)
2007(11914)
2006(10524)
2005(9708)
作者
(42898)
(36196)
(36008)
(34386)
(23010)
(17250)
(16311)
(13961)
(13704)
(12823)
(12594)
(12008)
(11796)
(11613)
(11563)
(11053)
(10585)
(10484)
(10347)
(10293)
(9139)
(8741)
(8553)
(8220)
(8195)
(8093)
(8073)
(7668)
(7253)
(7210)
学科
(63524)
经济(63344)
管理(46694)
(42061)
(35755)
企业(35755)
方法(27883)
数学(23243)
数学方法(23030)
中国(21204)
(19012)
(17833)
(16416)
业经(14749)
(13547)
贸易(13540)
(13330)
(12864)
(12237)
(12035)
银行(12022)
(11595)
(11298)
金融(11295)
(10973)
财务(10947)
财务管理(10920)
(10636)
企业财务(10483)
体制(10301)
机构
大学(225210)
学院(219878)
(100321)
经济(98597)
研究(81614)
管理(81335)
理学(70004)
理学院(69157)
管理学(68159)
管理学院(67722)
中国(63182)
(49101)
(47661)
科学(45882)
(40712)
财经(38674)
研究所(36767)
中心(35740)
(35437)
(34135)
经济学(33278)
(31470)
北京(30522)
经济学院(29756)
(29204)
财经大学(29158)
业大(29135)
(28226)
师范(27963)
农业(26626)
基金
项目(146166)
科学(117516)
基金(111236)
研究(106935)
(97589)
国家(96865)
科学基金(82737)
社会(74150)
社会科(69526)
社会科学(69506)
基金项目(57651)
(52140)
自然(51277)
自然科(50144)
自然科学(50130)
自然科学基金(49324)
教育(49242)
(45734)
资助(45459)
编号(39817)
(35341)
成果(34365)
重点(33509)
(32419)
国家社会(32308)
教育部(30984)
(30526)
(30283)
(29715)
中国(29690)
期刊
(109373)
经济(109373)
研究(71434)
中国(47851)
(39123)
学报(35092)
科学(33562)
(31916)
管理(31849)
大学(27591)
学学(26016)
教育(22891)
(22327)
金融(22327)
农业(21395)
财经(21040)
经济研究(18901)
(18205)
技术(16099)
问题(14740)
业经(14523)
(14035)
世界(12962)
国际(12198)
(11829)
(10691)
技术经济(10005)
统计(9476)
科技(9236)
现代(9143)
共检索到338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旭明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先进和强大,韧性是重要指标之一。韧性是强而不脆、刚柔并济、主动变革、灵活适应、遇危不乱、遇乱不慌、遇挫有为等品性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彰显了鲜明的韧性品性,主要包括原则性和边界性、灵敏性和适应性、抗压性和耐挫性。这种韧性的生成、维系和巩固,是制度的特有优势、制度自身固有的优良禀赋和特质、中华文明的韧性基因和气息滋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化中国制度韧性研究,体现了制度理性和制度自觉的统一,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锐  
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学术理论界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确立的重大意义、内涵、特征和优势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以期该项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成果,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等人撰写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是目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全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学术著作。该书从理论渊源、形成发展、体系逻辑、优势价值、自信公信、比较评析等维度全方位剖析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也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本书的出版顺应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丹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100年里,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现实的社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制度,也是当今世界最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制度。对于这样的社会制度,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该制度的优势,并增强对制度的信心,这是发展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必须前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小平   熊高鹏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衣永红  
新时代党的扶贫政策强调要实现精准扶贫,完成脱贫攻坚,这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正义理念的反贫困传统,另一方面准确把握了我国新时代贫困问题的特点,诠释了新时代党对人民主体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深刻理解,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正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不能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公营企业,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不能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基本经济制度规定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必须是成功改革后的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使命,不仅需要精准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创新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或重复的实践,不可能是可取得重大改革成果的实践。制造飞机需要先有理论,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样需要先有理论。中国经济理论界必须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必须而且只能是改革成功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没有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成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明伟  
在新时代条件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人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人民群众而言,赋予并强化了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经济地位与基本经济权利;激发了其劳动兴趣,肯定了其劳动价值,保障了其合法劳动所得和提高了其生活文化水平;推动了人与人、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保障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为人民群众全面发展和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基础。对公共自然资源而言,保障了其归全体人民群众共同所有,丰富了人民群众与其之间的真实结合渠道,推进了对其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以及优先保护与强化治理等,确保其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发展服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耘涛  武建奇  
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优势的相关论述,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活、与西方多方面较量中我国制度优势所表现出的比之于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效率,推动了中国奇迹的创造和中国崛起的进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林毅  
"中国之治"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中国之制"发挥比较制度优势的结果。因此,以解构西方话语为起点,深入剖析制治互洽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得以重建的表现与原因意义重大。通过考察中国制度在赶超和防范风险上的双重优势不难发现,中国的制治互洽逻辑,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演绎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制度中人民立场的政治性理念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实践过程间的内在统一为支撑,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其中国化实践品质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才稳定地链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的"善治"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原则,并就今后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些经验和原则提出了要求。这些经验和要求包括: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城  
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理论逻辑来讲,应该先研究什么是经济制度,然后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后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实体内容来说,应该区分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两个层次,把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统一起来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基本经济制度做了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在考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的讲话,主要内容集中在为什么必须以及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以及如何必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为什么以及如何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等,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比较优势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与重要贡献的研究以及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与支持路径等方面展开,需要加强的是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历史、理论与现实逻辑统一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课题组  张津  柳华平  
本文从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历史源流入手,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基本范畴、特征特色及现实瓶颈并研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价值取向,指出要坚持公平正义及民生价值导向、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税收政策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玉德  韩彬  
改革开放四十载,长风万里无暇待。跋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山水间,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与包容开放的博大胸襟交相辉映,时空蜿蜒交替中浓墨重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当代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大写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清晰界定和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内涵及范畴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演进历程,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丰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内容,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改革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