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8)
- 2023(10732)
- 2022(8928)
- 2021(8292)
- 2020(6737)
- 2019(14601)
- 2018(14299)
- 2017(26982)
- 2016(14395)
- 2015(15566)
- 2014(14866)
- 2013(14034)
- 2012(12673)
- 2011(11246)
- 2010(11316)
- 2009(10369)
- 2008(10186)
- 2007(9117)
- 2006(7694)
- 2005(6870)
- 学科
- 济(49887)
- 经济(49839)
- 管理(46635)
- 业(46473)
- 企(40890)
- 企业(40890)
- 方法(21678)
- 数学(17858)
- 数学方法(17521)
- 技术(15609)
- 财(14410)
- 农(14202)
- 中国(13508)
- 业经(13259)
- 学(11403)
- 制(11057)
- 理论(10372)
- 务(10267)
- 财务(10236)
- 财务管理(10216)
- 贸(10022)
- 贸易(10019)
- 易(9796)
- 企业财务(9701)
- 农业(9464)
- 划(9021)
- 银(8796)
- 银行(8773)
- 技术管理(8750)
- 地方(8407)
- 机构
- 学院(198660)
- 大学(193932)
- 管理(75411)
- 济(74407)
- 经济(72741)
- 理学(65509)
- 理学院(64775)
- 研究(64726)
- 管理学(63478)
- 管理学院(63082)
- 中国(47045)
- 科学(41178)
- 京(39886)
- 财(34673)
- 农(32926)
- 所(32136)
- 业大(29953)
- 中心(29731)
- 研究所(29419)
- 江(29402)
- 财经(28205)
- 农业(26046)
- 经(25648)
- 范(25460)
- 师范(25162)
- 技术(24760)
- 北京(24118)
- 院(24050)
- 州(24045)
- 经济学(22419)
- 基金
- 项目(137508)
- 科学(108419)
- 研究(99630)
- 基金(99010)
- 家(87820)
- 国家(87130)
- 科学基金(74779)
- 社会(62901)
- 社会科(59731)
- 社会科学(59714)
- 省(55117)
- 基金项目(51505)
- 自然(49008)
- 自然科(47975)
- 自然科学(47961)
- 自然科学基金(47075)
- 教育(46774)
- 划(46305)
- 编号(40166)
- 资助(39593)
- 成果(31999)
- 重点(31650)
- 创(30315)
- 部(29530)
- 发(29509)
- 创新(28288)
- 课题(28222)
- 科研(26311)
- 国家社会(26217)
- 性(26096)
共检索到283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智
OpenAI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引发了全世界热议,其在各类现实应用中日益彰显出强大的价值效用,但学界尚缺乏学理化和动态性的系统关注。根据系统理论的一般性研究框架,以“物理层”“操作层”“战略层”分别对应ChatGPT应用的“技术特性”“演化过程”“治理方略”三组关键议题展开解析。围绕“韧性”及其延伸的“演进韧性”与“韧性治理”范式,归纳ChatGPT应用在“To B”层面的开发兼容与开放包容、“To C”层面的学习自适与类人调适等韧性特质,并以“开发r-保护K-释放Ω-更新α”的适应性循环系统阐述应用拓展中的演化过程,进而提出以政策规制为核、以技术发展为先、以协同建设为基的韧性治理方略。通过整体性“韧性”视角对ChatGPT应用进行全面解构和系统建构,有助于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人类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宇 宋永永 薛东前 叶昊 余娇娇
科学认知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规律,是推动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演化韧性视角下构建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演替与经济韧性响应分析框架,采用区域经济韧性测度和分解模型,从主导产业动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替和区域经济韧性转化3个方面,研究1990—2019年能源富集区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1)榆林市经济韧性演化经历了“重组-开发、开发-维持和维持-释放”3个阶段,区域经济韧性呈前期和后期弱、中期强的倒“U”形曲线;(2)1990—1999年第一和第三产业竞争力与结构素质是影响榆林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突破能力,2000—2019年榆林市经济韧性的剧烈波动主要由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下降”所引起,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性显著增强;(3)能源采掘业竞争力波动是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主要动因,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对能源化工产业韧性演化的作用日益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探索能源富集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昌 周锦锦 杨中楷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从技术动态演化过程视角识别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新方法,旨在识别具有生长潜力的技术融合领域。[方法/过程]首先提出演化路径的两种阶段,归纳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演化路径;然后针对技术融合生长点的特点,总结显著属性特征,构建识别的指标体系;最后计算属性在演化路径上的变化,实现技术融合生长点的识别。[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认为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技术融合生长点,并能追溯技术的起源与过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黎平
基于组织间关系协同治理视角,通过对产业集群韧性及其过程进行分解,可以构建起一个研究如何提升产业集群韧性问题的整体分析框架。集群韧性即为集群抵御风险冲击与恢复更新的能力,包括冲击吸收能力、冲击适应能力以及恢复更新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进行量化测度;冲击吸收阶段治理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出现集群组织间关系应急性调整"失灵"和结构"故障",此阶段社会网络治理与焦点企业治理须发挥主导作用;冲击适应阶段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有效阻滞冲击的进一步传导与扩散,此阶段社会网络治理、焦点企业治理继续发挥作用,但第三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治理的及时参与尤为关键;恢复更新阶段组织间关系治理主要由焦点企业治理以及第三方治理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影
如果从结构观、过程观、制度观三个角度去区分现有的知识治理研究,则易于发现,制度层面对知识治理概念及其内部机制的解释相对成熟。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认同知识治理的本质在于对知识活动所涉主体行为的协调这一前提下,着重归纳和分析了自发型、领导型、协作型三类典型知识治理模式的总体特征。进而以知识活动障碍可能引致成员偏离历史活动轨道,自发寻求知识合作对象为切入点,提出知识治理机制与合作知识创新行为之间的因果反馈是组织知识治理模式演化的内在机理。最后,以自发型知识治理模式为起点,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知识治理模式演化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蓉 王鉴雪 李强
实证研究了区域融合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入型和合作型区域融合方式以及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会增强产业升级韧性。融合发展的作用强度会由于地区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技术含量的不同产生一定差异。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融合正向调节作用有限,且具有最优作用区间,区域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会随其变动表现出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改善是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升级韧性提升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区域融合 产业融合 高技术产业 韧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兴志 王述勇 李少林
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并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效循环离不开金融支持。作为增强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安全可控的“源头活水”,金融市场具备信贷支持、融资保障、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效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新要求与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为货币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支持、保险市场支持、金融科技支持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机制形成与场景开发启迪了新思路。全球竞争格局重塑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产业链区域间优化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产业链韧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响应、金融发展的普惠覆盖、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金融资源供给的高度适配的新要求。可从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整合政策工具等方面强化金融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支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林之 宋明星 焦胜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区域整体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对提高区域韧性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对湖南省地级市生态系统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分析,揭示影响地区协调发展差异和发展制约因素,为湖南省生态可持续、区域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路径。【方法】从韧性视角出发构建生态系统—区域发展协调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了201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然后基于地理探测器、主成分回归分析、障碍度模型等方法进一步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结果】2010—2020年湖南省各市州的生态系统—区域发展的综合评分、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上升趋势,大致呈现“U”字形空间格局。在地区发展差异上,随着省域综合发展由东向西梯级推进,2020年耦合协调度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发展差异先增后减,洞庭湖区的生态系统和大湘西地区的区域发展评分仍为四大板块最末。在系统协调上,湖南省十年间从濒临失调发展提升为初级协调发展,然而生态系统的增长仍滞后于区域发展,大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未充分发挥生态基底优势。【结论】这十年间湖南省综合发展水平总体趋向均衡,但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差距依然明显。韧性视角下,生态网络和城市活动联系网络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生态连通性、城市夜间活力与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较强关联,生态连通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人均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额则是重要阻碍因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宝睿 董任 丁梓轩
城市道路网在不同时期具有独特的网络结构,然而在近百年历程中如何演变,其过程并不清晰。研究以城市非规则道路网为例,通过历史资料整理提取了南京市鼓楼片区1900年来4个时期道路网,运用分形理论量化表达道路网覆盖均匀度和发育复杂度。结果表明:鼓楼片区非规则路网是由贯通性主干路牵引形成的;其路网相对稀疏,依然有更新和改进的空间;路网覆盖度和连通度近年来趋于平缓,城市应重视干道的功能拓展和“大院制”支路的打通。通过文献史料分析,解释了不同阶段规划思想、社会变革等因素对道路网演变起到的作用,认为历史古城道路网的更新保护应重视起牵引作用的骨架干道,同时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需求,提升其可达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雪辉 李小红
韧性治理理论为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基于S市D街道社区花园营造案例,构建了“主体—结构—过程—方式”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发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多元主体力量涣散、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过程刚性规制和数字治理悬浮化等问题。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韧性治理,需要构建韧性治理共同体、健全网格化韧性治理结构、优化适应性韧性治理过程和强化数字赋能韧性治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悦风 项铭涛 王梦婧 吴次芳
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晓宇 杨若熙 邓胜利
[目的/意义]从信息韧性的角度对可持续信息学(Sustainability Informatics,SI)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概述,探讨信息技术如何赋能人类数字化实践。[研究设计/方法]对近五年(2018年至2023年)与SI研究相关的77篇国外文献进行内容分析,重点梳理其知识基础、研究命题和应用场景。[结论/发现] SI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图书情报学、信息系统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SI研究方法既有传统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也有重视实践效果反馈与迭代的行动设计研究;核心议题包括保存集体文化记忆、促进社会公正包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应用场景涵盖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全球气候数字化行动等具体案例。[创新/价值] SI研究试图让信息技术的行动实践符合信息韧性社会的发展理念,对实现人、信息、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潜力。
关键词:
可持续信息学 图书情报学 信息韧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恒 胡真一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抵御风险危机的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然而,学界较少从“韧性”的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危机管理问题。质言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激活诸如公共性、全态性、共同体性、动态过程性等“韧性”要素,并通过激活传统治理因素、推进动态循环、生发生活性秩序、集聚伦理向心力等机制,逐渐形成一种从社会内部主动适应风险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坚持深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中韧性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动态过程,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韧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董涵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物流企业要想迅速恢复生产、达到预期战略目标,其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有战略韧性。以后疫情时代为研究背景,从疫情大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反思出发,对战略韧性进行界定与辨析;进而探索了物流企业战略韧性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与机理,构建了后疫情时代物流企业战略韧性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然后全方位分析了疫情冲击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状况,设计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度量标准,进一步对疫情期间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韧性不足的问题予以全面诊断。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健全人力资源规划、优化招聘与配置、加快培训体系建设、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丰富薪酬结构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物流企业战略韧性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陈玲玲 尚婷
本文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要素配置和流通产业链韧性展开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三者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对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产业链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促进流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强化流通产业链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