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0)
- 2023(3022)
- 2022(2265)
- 2021(2334)
- 2020(1975)
- 2019(4459)
- 2018(4550)
- 2017(8037)
- 2016(4789)
- 2015(5924)
- 2014(5936)
- 2013(5770)
- 2012(5048)
- 2011(4543)
- 2010(4931)
- 2009(4519)
- 2008(5021)
- 2007(4767)
- 2006(4225)
- 2005(4029)
- 学科
- 管理(24684)
- 业(18678)
- 企(17867)
- 企业(17867)
- 济(13922)
- 经济(13906)
- 财(8706)
- 务(6775)
- 财务(6746)
- 财务管理(6727)
- 企业财务(6273)
- 方法(5903)
- 制(5280)
- 业经(4761)
- 策(4688)
- 中国(4630)
- 理论(4298)
- 教育(4263)
- 划(4110)
- 农(4044)
- 数学(4002)
- 银(3989)
- 银行(3984)
- 经营(3974)
- 数学方法(3924)
- 人事(3799)
- 人事管理(3799)
- 行(3594)
- 决策(3545)
- 和(3540)
- 机构
- 大学(64320)
- 学院(64057)
- 管理(25931)
- 济(21020)
- 经济(20211)
- 理学(19456)
- 理学院(19187)
- 研究(18932)
- 管理学(18906)
- 管理学院(18720)
- 中国(18148)
- 京(14992)
- 财(14393)
- 江(12282)
- 科学(11464)
- 所(9946)
- 北京(9801)
- 州(9677)
- 财经(9644)
- 中心(9502)
- 农(8892)
- 范(8671)
- 经(8625)
- 师范(8607)
- 省(8545)
- 研究所(8500)
- 公司(8012)
- 业大(7838)
- 技术(7836)
- 财经大学(6983)
共检索到118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国栋 韵江
鞍钢宪法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一,它并没有随着特定时期政治经济体制的终结而消亡,而是以多种形式在国内外企业治理中渐进扩散,并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后现代管理思潮高度契合。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逻辑造成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与压迫,追求管理过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鞍钢宪法与后现代管理共同的理论聚焦点。鞍钢宪法同时蕴含参与管理与"去中心化"、制度创新与"重新想像"、团队协作与整体性思维等后现代管理思想。
关键词:
鞍钢宪法 科学管理 后现代管理 管理范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成果挖掘中,"鞍钢宪法"可谓一项舶来经济思想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实践理论化的双重典型案例。文章以经济思想史的视角,考察了"鞍钢宪法"的成因、机理以及现实与理论价值,凭借参与式管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区别了其与"马钢宪法"控制式管理思想的差异,并分解出该法中信息共享、知识培训、权力共享以及思想政治激励的四大参与式管理维度,指出,其中的思想政治激励既是符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的特征,也是其难以持续维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根据"鞍钢宪法"针对如何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给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国 魏鑫珂
在现代股份制的公司体制中,盛行的是"一股一票"的资本民主,公司治理只是股东及其代理人的权利,而员工被排除在公司治理结构之外。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治理成本。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在缺少健全的内部监督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职工监督是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鞍钢宪法"中的"民主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尤其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企业的民主管理不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还是劳动者应有权利的体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胡国栋
鞍钢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土诞生并对后福特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管理思想。本文借鉴遗传、变异、选择机制的演化分析方法,建构了管理移植的动态演化模型,考察了鞍钢宪法对20世纪管理思想移植路径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鞍钢宪法作为本土化的管理思想的价值,以及在管理学范式转换与重建中承载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鞍钢宪法 管理移植 管理创新 演化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郭英 胡国栋
鞍钢宪法是新中国对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一种探索,其核心内涵是两参一改三结合。鞍钢宪法在以下方面对马钢宪法提出了批判:技术表演竞赛是一种混杂了泰罗主义、后泰罗主义以及自我泰罗化的管理制度;一条龙协作赛具备自组织管理的雏形;技术研究小组具备团队生产的萌芽形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代议制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体现。鞍钢宪法的解放意蕴包括:技术表演赛和三结合小组通过个人与团体的持续创新,打破了僵化的理性主义的束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则打破了管理的三大主体之间对立情绪和紧张关系的束缚;一条龙协作赛则打破了部门边界的束缚;职工代表大会则增加了工人决策自主权以及决策的执行力...
关键词:
鞍钢宪法 马钢宪法 后福特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目标管理理论是德鲁克的"招牌菜",是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认为,目标管理理论凸显了当代管理理论的众多悖论和尖锐性,以及我们对于管理主体和管理权力意义的相反回应——重新审视。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目标管理所包含的后现代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成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海尔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引起了全球管理学界广泛关注与研讨。而回顾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段历史,"鞍钢宪法"创新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则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一、"鞍钢宪法"的内涵"一五"(1953-1957年)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在我国实施,苏联专家在我国企业推行的管理模式多为集权化管理,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烦琐的规章制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晓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纯粹的工厂到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转换。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过挫折,企业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国人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探索从未止歇。从“鞍钢宪法”到“华为基本法”,再到“华侨城宪章”,在中国企业管理的走势中,留下了多个脉冲式的节点,令人对探索者们的勇气充满敬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牛艺琳 高发雷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隐喻,以"鞍钢宪法"、华为基本法和华侨城宪章为代表的内部控制"宪法化",体现出的人本经济思想与"限政"思想,为提高企业的反脆弱能力贡献了一个重要思路与方法。通过把哈耶克的社会理论思想引入企业内部控制"宪法化"隐喻理论架构,解构企业整体秩序的组成部分即组织秩序和自发秩序,并应用良性自发秩序形成的知识论基础与法理学基础,重点分析作为企业一般性规则的内部控制"宪法化"对企业自发秩序应对"无知"状态和企业经营混沌状态的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珉 李永强
本文认为 ,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是一种新思潮和新理论的萌芽。虽然后现代管理还未能在管理理论上建立起一个系统严密的构架 ,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不能不说它对原有的管理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有力的挑战。应当说 ,后现代管理本身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 ,对它们应作具体分析 ,它们都以不同方式探究或表现了当代西方的企业组织与文化特征 ,并揭示了西方管理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内在矛盾与种种消极后果 ,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后现代管理的价值与借鉴。
关键词:
后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学 思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肖泽忠
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和监督什么、审计工作如何维持是审计制度的基本方面。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 ,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与特征。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出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 ,并随着中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而导致中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
关键词:
宪法思想 人大 国家审计制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和女权主义等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些理论提出的知识、权力、解构、理解、对话、交际、自由、解放、平等和正义等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话语,并推动了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尽管我国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但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我国教育管理也遇到了西方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理解和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栋
后现代管理发轫于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社会理论,其理论旨趣是对现代管理进行基础性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管理批判现代管理中的理性霸权,倡导非理性解放;反对管理的中心性主体,倡导主体离心化;批判管理中的普遍主义,强调差异性与偶然性;反对管理研究中的价值无涉,倡导价值介入;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在管理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倡导多元话语分析;反对现代组织的机械隐喻,倡导后现代组织形态。后现代管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解构而在于重建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后现代管理,并不是要摒弃一切现代管理理论,而是应该寻求现代管理与后现代管理两者之间的整合路径以进行优势互补。
关键词:
后现代管理 主体性 范式 整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联世
“加强企业管理”的目标在今天尚未从根本上真正落实,一定程度还出现滑坡趋势,究其原因,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误解误读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