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9)
2023(10281)
2022(8740)
2021(8252)
2020(6424)
2019(14855)
2018(14876)
2017(27419)
2016(15330)
2015(16883)
2014(17419)
2013(16749)
2012(15789)
2011(14609)
2010(15317)
2009(14219)
2008(14228)
2007(13008)
2006(12286)
2005(11482)
作者
(43269)
(35798)
(35776)
(34153)
(23108)
(17270)
(16375)
(13790)
(13665)
(13455)
(12242)
(12192)
(12003)
(11543)
(11443)
(10979)
(10643)
(10588)
(10552)
(10437)
(9435)
(8912)
(8729)
(8464)
(8414)
(8190)
(8139)
(8101)
(7343)
(7194)
学科
(62944)
经济(62869)
管理(40567)
(37843)
(29331)
企业(29331)
中国(22638)
(20893)
地方(20868)
业经(16762)
(16162)
方法(16158)
(15457)
农业(13987)
(13662)
银行(13651)
(13323)
(12895)
金融(12894)
数学(12118)
理论(11914)
数学方法(11881)
(11775)
(11743)
(11350)
(11344)
贸易(11330)
(10898)
地方经济(10866)
(10736)
机构
学院(214076)
大学(207051)
(85594)
经济(83348)
研究(79554)
管理(75222)
中国(63334)
理学(61182)
理学院(60377)
管理学(59350)
管理学院(58895)
科学(46360)
(46312)
(45259)
(40860)
(37980)
中心(36133)
研究所(35844)
(34044)
师范(33751)
(33141)
财经(32349)
北京(30890)
(30658)
(28977)
(28964)
(27246)
师范大学(26627)
业大(25756)
技术(25172)
基金
项目(123241)
研究(99137)
科学(96130)
基金(83447)
(70853)
国家(70083)
社会(59804)
科学基金(59402)
社会科(56477)
社会科学(56467)
(51109)
教育(46245)
编号(43296)
基金项目(42789)
(41744)
成果(37479)
资助(35200)
自然(35023)
自然科(34059)
自然科学(34052)
自然科学基金(33412)
(33299)
课题(32530)
重点(28081)
发展(27551)
(27314)
(27051)
(26172)
(26099)
(25382)
期刊
(116823)
经济(116823)
研究(75334)
中国(56104)
教育(37542)
(34548)
(32579)
管理(31107)
(28597)
金融(28597)
科学(26493)
学报(25767)
农业(21674)
业经(21107)
技术(20721)
大学(20314)
学学(18309)
经济研究(17580)
财经(15601)
问题(14482)
(13595)
图书(11780)
(11762)
职业(11564)
(11396)
论坛(11396)
(10919)
(10757)
(10681)
国际(10612)
共检索到368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永乐  
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红色旅游为改善老区面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认为,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及其营销;重视社区参与;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科  熊子怡  黄细嘉  赵磊  
作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富民工程。但是,发展红色旅游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革命老区城乡统筹发展,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本文以革命老区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红色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显著缩小革命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强化这一效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促进革命老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投资和非农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和宗族文化较浓厚的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以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成方  
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政界、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红色旅游成为热门词,红色旅游也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种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资源开发程度低、红色文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也始终制约着红色旅游发展。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如何发挥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通过发展红色经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鑫  王卉  
很多革命老区面临域内红色旅游景点“热”而周边休闲农业企业“冷”这一现实问题。虽然学界对此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单方面开发或单个休闲农业企业项目开发,并且未考虑与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密切相关的革命老区群众。本文以革命老区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运用RMCP分析法分析区域内红色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资源禀赋、市场共性、社区参与、产品创新情况,进而提出有效的一体化开发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宗彪  
河南省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开发条件,向纵深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河南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强化旅游地生命周期意识;打造精品线路和品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红色旅游文化氛围;建设区域旅游合作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若山  
我国系统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以2004年为起点,至今已有16年。实践表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加强红色遗址遗存保护开发、用活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更能够推进红色文化弘扬、促进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年来接受有关部委委托,系统评估《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并谋划"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牵头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深度调研十省区市红色旅游。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但"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上,适时审视红色旅游发展,梳理当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汪紫薇  顾江  余瑞林  
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将对旅游地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产生强烈扰动,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厘定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有利于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共促共赢。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方面构建红色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与类型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为:(1)各县域"乡土—生态"系统韧性以中低水平为主,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各子系统韧性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县级行政单元的协调度呈现中等水平多、较高与较低水平少的"橄榄型"等级结构。(3)红色旅游资源的冷、热点区分别位于大别山南北两侧及中心地带,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根据其规模、影响力划为五种聚类分区。(4)依据"乡土—生态"系统韧性在红色旅游资源高富集区可通过内部要素重构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中低密度区因吸纳和适应外界扰动力较弱而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互抑制这一特征,初步厘定"三区、两带、三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并针对不同区域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提出差异化建议,以期排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乡土—生态"系统产生的干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淑军   丁淑锋   陈思洁  
作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时代前行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时代的先锋,更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担当者。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涵养品德的重要内容,继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对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强革命文化认同的属性和功能。利用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是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红色旅游策略: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认同氛围,营造高质量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革命文化呈现形式,各方为大学生红色旅游提供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淑军   丁淑锋   陈思洁  
作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时代前行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时代的先锋,更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担当者。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涵养品德的重要内容,继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对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强革命文化认同的属性和功能。利用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是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红色旅游策略: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认同氛围,营造高质量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革命文化呈现形式,各方为大学生红色旅游提供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鹏飞  
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红色旅游组织载体发展缓慢、人才队伍匮乏、创新发展不足、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其红色旅游追赶超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依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大力促进区域内红色旅游发展;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区域间红色旅游的联动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活动,深化红色旅游国际化合作;加强红色旅游组织载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构建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实现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鹏飞  
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红色旅游组织载体发展缓慢、人才队伍匮乏、创新发展不足、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其红色旅游追赶超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依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大力促进区域内红色旅游发展;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区域间红色旅游的联动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活动,深化红色旅游国际化合作;加强红色旅游组织载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构建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实现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鹏飞  
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红色旅游组织载体发展缓慢、人才队伍匮乏、创新发展不足、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其红色旅游追赶超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依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大力促进区域内红色旅游发展;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区域间红色旅游的联动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活动,深化红色旅游国际化合作;加强红色旅游组织载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构建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实现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蜜蜜  龙茂兴  
旅游转型是旅游发展实际的必然要求,是旅游研究的新课题。遵义红色旅游在经历了规模发展的阶段后,现进入转型发展时期。文章针对遵义红色旅游粗放式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遵义红色旅游转型的可行性,提出了立足自身优势,建设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地,打造红色休闲之都的转型构想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