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1795)
- 2022(9602)
- 2021(8874)
- 2020(7261)
- 2019(16713)
- 2018(16510)
- 2017(30832)
- 2016(16224)
- 2015(17608)
- 2014(17302)
- 2013(16659)
- 2012(14606)
- 2011(12754)
- 2010(12316)
- 2009(10945)
- 2008(10273)
- 2007(8177)
- 2006(6849)
- 2005(5549)
- 学科
- 济(65934)
- 经济(65853)
- 管理(45519)
- 业(43649)
- 企(35229)
- 企业(35229)
- 方法(31276)
- 数学(28481)
- 数学方法(28076)
- 农(21939)
- 财(21347)
- 中国(17452)
- 业经(16744)
- 农业(15341)
- 制(13868)
- 地方(12841)
- 收入(10545)
- 务(10521)
- 财务(10489)
- 财务管理(10464)
- 贸(10398)
- 贸易(10394)
- 体(10209)
- 易(10129)
- 企业财务(9923)
- 银(9508)
- 银行(9494)
- 融(9454)
- 金融(9451)
- 技术(9428)
- 机构
- 学院(211584)
- 大学(210586)
- 济(91789)
- 经济(90131)
- 管理(86564)
- 理学(76058)
- 理学院(75335)
- 管理学(74129)
- 管理学院(73707)
- 研究(66895)
- 中国(49359)
- 财(43688)
- 京(41599)
- 科学(37547)
- 财经(34662)
- 中心(32043)
- 经(31950)
- 农(30974)
- 所(29930)
- 江(29872)
- 经济学(29665)
- 业大(29479)
- 研究所(27240)
- 范(27152)
- 经济学院(26993)
- 师范(26917)
- 财经大学(26228)
- 院(25242)
- 北京(25040)
- 农业(23676)
- 基金
- 项目(154430)
- 科学(124565)
- 基金(115350)
- 研究(115264)
- 家(99962)
- 国家(99129)
- 科学基金(87382)
- 社会(77446)
- 社会科(73574)
- 社会科学(73556)
- 基金项目(61251)
- 省(59285)
- 自然(54839)
- 自然科(53662)
- 自然科学(53645)
- 教育(53640)
- 自然科学基金(52661)
- 划(50191)
- 编号(45358)
- 资助(45248)
- 部(35293)
- 成果(34941)
- 重点(34674)
- 国家社会(33626)
- 创(33254)
- 发(33217)
- 教育部(31333)
- 创新(31020)
- 人文(30715)
- 制(30698)
共检索到29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基于2009-2019年19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且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中西部县域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突出,且只有当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才有效。此外,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毗邻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林香 卢光熙
本文基于2005-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在省界毗邻县的乡村振兴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省界毗邻县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偏低,但在研究期内明显提高;第二,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有力提升了试点县乡村振兴水平,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三,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提升三条路径提升试点县乡村振兴水平;第四,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的乡村振兴效应不会因试点县处于偏远地区、距离中心城市较远而变弱,这种效应在一类和二类革命老区样本中更强。因此,政府不仅要在省界毗邻地区扩大振兴规划试点范围,还需制定差异化的振兴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畅通振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增强省界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柏旭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志安 胡博
基于2010-202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借助2016年央地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这一事件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效应存在一定的政策滞后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部以及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较高的地区显著,在东部、中部以及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通过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工业偏向型发展战略、城市偏向型支出策略,进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廓清了增值税分成改革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逻辑,并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为建立健全适应共同富裕发展的央地财政分配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海 赵路犇 胡雅淇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2012-2021年全国2997个县级行政区的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考察了数字基础条件和数字乡村治理两个维度,使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对革命老区农村居民相对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硬环境维度的数字基础条件推动了革命老区农村地区的收入增长,也拉大了革命老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造成数字鸿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软环境维度的数字乡村治理在消除数字鸿沟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由此,本文认为,在大力建设革命老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同时,需优化数字乡村治理措施,加强数字赋能,革命老区才有可能从数字乡村建设中获取更大收益,从而实现跨越式增长和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琴 朱火云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利 黄韵雪 汪发元
文章利用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共同富裕;并且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分别在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效果更显著;在产业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刘书成
降低收入不均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明晰城镇化影响收入差距机制与路径的基础上,依据2000—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多角度实证考察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稳健的“倒U”型特征,城乡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门槛值为46.5%;城镇化影响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城镇化与总体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总体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拐点为53.8%。新型城镇化应强化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内涵,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镇化 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英 王海英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的主要变化特征及面临挑战的分析,阐述立足新阶段,应对发展新挑战,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意义重大,迫切需要《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见效。针对城乡、区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聚焦农民生活富裕目标,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框架下提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主要路径,以构建生活富裕理论指导体系为支撑,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有的放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为手段,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以城乡融合为价值尺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抒 李向东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是我国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2012-2021年全国省域样本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收入差距的逆向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产生较为明显的固化效应,且这种固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固化效应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表现的更强。同时,消费结构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收入差距的逆向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会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固化效应。文章最后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视角提出研究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