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8)
- 2023(12088)
- 2022(10696)
- 2021(10027)
- 2020(8383)
- 2019(19410)
- 2018(19350)
- 2017(37559)
- 2016(20376)
- 2015(22683)
- 2014(22511)
- 2013(22221)
- 2012(20383)
- 2011(18270)
- 2010(17839)
- 2009(16070)
- 2008(15265)
- 2007(12931)
- 2006(11166)
- 2005(9416)
- 学科
- 济(79660)
- 经济(79573)
- 管理(56891)
- 业(53714)
- 企(43649)
- 企业(43649)
- 方法(37342)
- 数学(32570)
- 数学方法(32233)
- 农(22838)
- 地方(20213)
- 中国(19757)
- 财(19703)
- 学(18304)
- 业经(17867)
- 农业(15615)
- 环境(14528)
- 贸(13256)
- 贸易(13248)
- 和(12828)
- 制(12813)
- 易(12809)
- 技术(12797)
- 理论(12525)
- 务(12307)
- 财务(12248)
- 财务管理(12227)
- 企业财务(11581)
- 划(11538)
- 银(10413)
- 机构
- 大学(279309)
- 学院(278108)
- 管理(114124)
- 济(107406)
- 经济(105010)
- 理学(99963)
- 理学院(98848)
- 管理学(97206)
- 管理学院(96725)
- 研究(92492)
- 中国(66519)
- 科学(60506)
- 京(59131)
- 农(48162)
- 财(47113)
- 所(45998)
- 业大(45508)
- 江(43145)
- 研究所(42643)
- 中心(42373)
- 财经(38492)
- 农业(37922)
- 范(37582)
- 师范(37224)
- 北京(36073)
- 经(35119)
- 院(34105)
- 州(32683)
- 经济学(31417)
- 师范大学(30308)
- 基金
- 项目(203176)
- 科学(159838)
- 研究(147577)
- 基金(147217)
- 家(128592)
- 国家(127565)
- 科学基金(109883)
- 社会(92078)
- 社会科(87190)
- 社会科学(87163)
- 省(81874)
- 基金项目(79838)
- 自然(73065)
- 自然科(71297)
- 自然科学(71282)
- 自然科学基金(69970)
- 划(67429)
- 教育(66604)
- 编号(60363)
- 资助(59306)
- 成果(47132)
- 重点(45374)
- 部(44337)
- 发(43574)
- 创(42326)
- 课题(40736)
- 创新(39489)
- 科研(39015)
- 教育部(37583)
- 人文(37297)
- 期刊
- 济(113913)
- 经济(113913)
- 研究(77824)
- 中国(50717)
- 学报(46665)
- 农(42810)
- 科学(42678)
- 管理(39212)
- 大学(34536)
- 财(33935)
- 学学(32450)
- 农业(30217)
- 教育(29751)
- 技术(23027)
- 业经(20120)
- 融(19972)
- 金融(19972)
- 财经(17602)
- 经济研究(17226)
- 图书(16015)
- 资源(15733)
- 业(15157)
- 问题(14997)
- 经(14874)
- 科技(14515)
- 理论(13703)
- 技术经济(13042)
- 实践(12824)
- 践(12824)
- 版(12779)
共检索到39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祥芳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科学剖析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机制,对实现农用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农用地面源污染、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用地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对1990~2017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值为0.749,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设区市农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扁平"U"型特征,高效率地区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向"连片"分布变化,空间格局趋于非均衡化发展;(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均播种面积对农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精耕细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用地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国 陈苏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物质载体,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耕地利用效用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从时间维度来看,1992-2011年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子中,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强度效应,其次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广度效应对粮食生产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舒其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江西省如何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深入探讨,笔者从理论上对新形势下江西省扩大利用外商投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比较优势 中部崛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海英 傅春
近20a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耕地资源不断减少。选取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土地利用弹性系数理论分析了1990~2009年江西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江西耕地利用弹性系数较低且呈现剧烈波动性,说明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江西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关键词:
江西省 经济发展 耕地集约利用 定量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军 梅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必然,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方法及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998~2007年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得出在这期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PSR各子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社会经济因素、耕作资源及政策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
PSR 耕地集约利用 驱动力 江西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聂淑花
服务业凭借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被喻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西服务业发展正值大好时机,切实把握好发展契机,明确产业主导地位,优化投资,加速城市化,保障人才需求,是促进江西服务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新常态 服务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少坤 王少军 张志 陈晓倩
[目的]本研究以三维生态足迹视角对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高经济水平,高自然资本存量”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自然资本,并用GWR模型识别可持续性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从时间序列上:全省自然资本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内部组分构成看,生物账户是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和林地是流量资本占用的主要方式。②从空间格局上:足迹深度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南部>东部,其中新余市最高达13.264hm~(2)/人,鹰潭市最低为2.717hm~(2)/人;足迹广度在0.460~0.526hm~(2)/人之间波动,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东部>北部,其中鹰潭市最大值为0.860hm~(2)/人,萍乡市最小值为0.199hm~(2)/人;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区表现为中部低于四周地区。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整体呈现变好趋势,通过定量回归分析发现,引起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态足迹强度、城市化率、生态承载力,且这3个因素在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模式。[结论]该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和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变化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大力提升东、中部自然资本流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降低生态足迹强度,提高生态承载力和控制城市化速率三项因素入手,以期实现江西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美球 刘中婷 周丙娟 邓爱珍 吴萍 何维佳 邹秀清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县(区)21村的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调查,对在不同生存发展环境下的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耕作目的、轳地投入、耕地流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民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在不断降低,他们耕种耕地的主要目的更多地停留在满足自家口粮上,耕地土壤改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意愿在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更是很少,但他们对耕地的短期流转意愿却在增强。
关键词:
生存发展环境 耕地利用行为 实证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勇军 陆玉麒
江西省人均耕地已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且近年来耕地流失的趋势还在加快。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国家基建占地、退耕还林、退耕还塘以及灾害毁地等几个方面。近10年来,江西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耕地流失特征。人均GDP较高的地区,耕地减少率反而低。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传统工业城市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占用耕地较少,而相对落后的几个城市的工业正在起步,表现出占用耕地较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江西省耕地减少的四大驱动因素,分别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退耕政策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控制人口数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开垦、复垦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是当前...
关键词:
江西省 耕地 变化 驱动力 保护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敦 陈文波
研究目的: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特尔菲法。研究结果:(1)2006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为赣中高于赣南和赣北,赣西高于赣东。(2)江西省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的总体趋势是先抑后扬。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整体上良好,但不同城市及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
可持续性评价 土地利用 时空特征 江西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和平 王丽影
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1-2014年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域工业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如下:(1)2001-2014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N"型的波动性趋势走向,整体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具有可持续性。(2)南昌、上饶和九江在各个转型期的技术效率都在不断地进步,景德镇、新余、赣州和宜春的排名不断下降,整个研究期内达到生产前沿面上的最佳实践地区较少。(3)整体上看,工业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不断优化演变,赣北地区优于赣南地区,尤其"十二五"以来,环境技术效率整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盖兆雪 王子彤 赵映慧
【目的】低碳视角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分区研究,对于区域耕地低碳利用和用地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耕地数量、质量及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推进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低碳视角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借助超效率SBM模型(Super slacks-based measure)和ArcGIS软件揭示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耕地利用生态分区,提出各分区方向。【结果】① 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核密度波峰呈“双峰—单峰—双峰”的分布特征,主峰由“宽峰”转变为“尖峰”,两极分化特征明显,地区差异逐渐缓解;② 低效率型波峰由“双峰”向“单峰”转变,生态效率极化现象趋于好转;中效率型波峰为“一主一小”的双峰形态,生态效率呈现两极分化的区域聚集现象;高效率型主峰高度降低,生态效率内部差异逐步减小;③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集聚效应,形成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热点区向南扩展,冷点区围绕西南部移动,呈“收缩—扩大—收缩”趋势。④ 将耕地利用划分为耕地利用生态先导区、均衡区、互补区和升级区4个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低碳利用措施。【结论】研究结果有利于东北三省耕地低碳利用和优化用地布局,以期为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推进耕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品 曹静雅 吕珺
物流企业品牌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获取市场,推动区域行业快速发展。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对江西省37家物流企业的生态位维度、宽度、重叠度和密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物流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存在部分同质化现象,品牌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强。据此,提出生态位压缩、扩展、移动、协同进化的竞争策略和规范企业品牌建设管理机制、培养企业员工品牌意识、设定合理的品牌建设目标、基于市场导向的品牌定位、构建多渠道的品牌推广、加强人才培养的品牌建设策略。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品牌建设设 生态位 企业生态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