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4)
- 2023(15168)
- 2022(13132)
- 2021(12524)
- 2020(10832)
- 2019(24998)
- 2018(24970)
- 2017(49140)
- 2016(26642)
- 2015(30300)
- 2014(30448)
- 2013(29773)
- 2012(27743)
- 2011(24862)
- 2010(25008)
- 2009(23452)
- 2008(23338)
- 2007(20889)
- 2006(18095)
- 2005(16112)
- 学科
- 济(107949)
- 经济(107835)
- 管理(80835)
- 业(78032)
- 企(65789)
- 企业(65789)
- 方法(56385)
- 数学(50594)
- 数学方法(49840)
- 财(32404)
- 农(28214)
- 中国(26360)
- 制(25570)
- 银(24678)
- 银行(24532)
- 行(23018)
- 业经(22144)
- 贸(21842)
- 贸易(21826)
- 务(21766)
- 财务(21695)
- 财务管理(21643)
- 易(21272)
- 企业财务(20574)
- 融(19751)
- 金融(19748)
- 地方(19397)
- 学(18927)
- 农业(18436)
- 理论(18019)
- 机构
- 学院(375691)
- 大学(374612)
- 济(156319)
- 经济(153062)
- 管理(150881)
- 理学(129983)
- 理学院(128707)
- 管理学(126279)
- 管理学院(125603)
- 研究(118762)
- 中国(99296)
- 京(77442)
- 财(75826)
- 科学(70101)
- 农(60772)
- 财经(59971)
- 所(58963)
- 中心(58721)
- 江(57341)
- 经(54474)
- 业大(53743)
- 研究所(53101)
- 北京(48382)
- 经济学(48027)
- 农业(47905)
- 州(45746)
- 范(45598)
- 师范(45113)
- 财经大学(44747)
- 经济学院(43585)
- 基金
- 项目(248417)
- 科学(196993)
- 基金(182690)
- 研究(180417)
- 家(157780)
- 国家(156508)
- 科学基金(136453)
- 社会(113957)
- 社会科(108220)
- 社会科学(108191)
- 省(96604)
- 基金项目(95750)
- 自然(90366)
- 自然科(88393)
- 自然科学(88373)
- 自然科学基金(86834)
- 教育(85732)
- 划(81484)
- 资助(77594)
- 编号(73879)
- 成果(59861)
- 部(56304)
- 重点(55406)
- 创(51688)
- 发(51657)
- 课题(50264)
- 教育部(48983)
- 科研(48259)
- 创新(48206)
- 人文(47455)
- 期刊
- 济(163256)
- 经济(163256)
- 研究(109179)
- 中国(70282)
- 财(61351)
- 管理(54921)
- 学报(53767)
- 农(53259)
- 融(52461)
- 金融(52461)
- 科学(50333)
- 大学(41832)
- 学学(39552)
- 教育(37602)
- 技术(34929)
- 农业(34061)
- 财经(30052)
- 经济研究(26854)
- 业经(26297)
- 经(25603)
- 问题(21411)
- 统计(20757)
- 理论(19143)
- 贸(18946)
- 技术经济(18919)
- 策(18852)
- 业(18645)
- 实践(17353)
- 践(17353)
- 决策(17196)
共检索到558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先平
本文利用MS-VAR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本土银行在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时的信贷行为,发现不论是在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时期还是相对扩张时期,本土银行发放的信贷都会随货币供给增加而增加;外资银行信贷反应相对较弱;在货币政策相对扩张时期,外资银行发放的信贷会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时期,其发放的信贷并不会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对于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信贷行为 MS-VAR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施静静
利用我国2002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结合"CC—LM"模型研究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7天加权平均利率可以作为恰当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在央行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依旧能够对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信贷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钱燕 万解秋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时的信贷行为。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信贷行为在货币政策调整时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货币政策调控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强,而外资银行的信贷增量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第二,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货币政策调整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影响大于对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不区分货币政策松紧状态和区分货币政策松紧状态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回归系数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都大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的研究支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调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魏巍 蒋海 庞素琳
本文采用BANKSCOPE数据库中2002-2012年间中国116家银行的相关数据,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仍是影响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监管政策中,合格稳健的资本持有水平有利于银行信贷增速的提升,其在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中会弱化紧缩货币环境对银行信贷扩张的负面影响,且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存在差异,而动态拨备率与流动性比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本文不仅剖析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果,也指出两个决策当局为避免政策效果冲突存在政策协调的必...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监管政策 银行信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素华
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取决于东道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外资银行和东道国银行对东道国企业贷款业务的相互替代关系,以及东道国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在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实行的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外资银行有可能在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期间,运用存量外汇资金替代中资银行贷款业务。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中央银行需要协同多个部门完成货币政策操作过程。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中资银行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岳隆杰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行为调整传导了调控政策,同时也引致了对冲调控策略行为。为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约束力的量级差异,本文以银行信贷期限配置行为和房贷行为为例,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纳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信贷行为 货币政策 量级差异 脉冲响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泽盛 周舒舒
本文将影子银行化企业部门引入DSGE模型,动态模拟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渠道影响的存在性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供给和信贷条件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它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但不利于解决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虽然当前企业影子银行化仍存在监管滞后和发展不透明等问题,但不应否定其积极作用而强行抑制其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调控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及其信贷去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蔡镇锐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基于DCC-MV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价格型工具相比,数量型工具与影子银行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更大;货币政策工具与影子银行业务关系并非恒定不变,主要看当时市场资金的松紧程度。当市场资金紧张时,提高市场利率,影子银行业务增加,替代信贷业务;增加基础货币,影子银行业务减少,被信贷业务替代。因此,应协调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调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坚持价格型调控改革方向,尽快建立影子银行体系监测统计制度,加快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立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郑斌
文章围绕超额准备金率时序特征展开,通过构建一个适于我国政策环境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调控中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传导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速和超储率双下滑的环境下,基准利率工具并不能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其对信贷需求的调控效能会有所减弱。而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对信贷供给的传导效率有所增强。文章还使用结构变点单位根检验和SVAR模型对政策工具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文章认为在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转变的当下,货币政策经历着从需求调控向供给调控方式的转型。而伴随着流动性收缩,价格型调控方式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郑斌
文章围绕超额准备金率时序特征展开,通过构建一个适于我国政策环境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调控中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传导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速和超储率双下滑的环境下,基准利率工具并不能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其对信贷需求的调控效能会有所减弱。而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对信贷供给的传导效率有所增强。文章还使用结构变点单位根检验和SVAR模型对政策工具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文章认为在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转变的当下,货币政策经历着从需求调控向供给调控方式的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顺红 邵德标 蒋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