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9)
- 2023(4918)
- 2022(4236)
- 2021(4111)
- 2020(3332)
- 2019(7783)
- 2018(7573)
- 2017(15688)
- 2016(8486)
- 2015(9287)
- 2014(9273)
- 2013(8941)
- 2012(8524)
- 2011(7563)
- 2010(7872)
- 2009(7153)
- 2008(6960)
- 2007(6382)
- 2006(5978)
- 2005(5452)
- 学科
- 济(36045)
- 经济(36005)
- 管理(23155)
- 业(22621)
- 企(16160)
- 企业(16160)
- 方法(14484)
- 数学(13461)
- 数学方法(13289)
- 中国(12396)
- 农(11363)
- 财(10373)
- 地方(10095)
- 策(8213)
- 农业(7790)
- 贸(7777)
- 贸易(7770)
- 易(7577)
- 税(7104)
- 制(6990)
- 税收(6928)
- 收(6877)
- 业经(6317)
- 及其(6268)
- 银(6181)
- 银行(6173)
- 融(6089)
- 金融(6089)
- 行(5931)
- 学(5929)
- 机构
- 学院(113081)
- 大学(112659)
- 济(54775)
- 经济(53627)
- 管理(43540)
- 研究(42173)
- 理学(36719)
- 理学院(36343)
- 管理学(35857)
- 管理学院(35616)
- 中国(32545)
- 财(27004)
- 京(23057)
- 科学(22309)
- 所(21122)
- 财经(20204)
- 中心(19206)
- 研究所(18668)
- 经(18443)
- 江(18043)
- 经济学(17608)
- 农(16029)
- 经济学院(15939)
- 院(15038)
- 范(14968)
- 师范(14876)
- 财经大学(14857)
- 北京(14714)
- 州(13788)
- 业大(13313)
- 基金
- 项目(70966)
- 科学(56793)
- 研究(54883)
- 基金(52331)
- 家(44509)
- 国家(44142)
- 科学基金(38082)
- 社会(35951)
- 社会科(34172)
- 社会科学(34168)
- 基金项目(26316)
- 省(26202)
- 教育(25085)
- 自然(23010)
- 自然科(22496)
- 自然科学(22492)
- 划(22430)
- 资助(22410)
- 编号(22352)
- 自然科学基金(22126)
- 成果(19241)
- 部(16622)
- 发(16469)
- 重点(16023)
- 课题(15856)
- 国家社会(15111)
- 教育部(14635)
- 策(14451)
- 性(14442)
- 创(14425)
共检索到185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从1993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诸省市中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由于人口增长态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控制相联系,因而,这一人口现象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乃至对人口政策本身的检讨是正常的。本文从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角度探讨负增长与人口政策的关系,进而讨论人口政策是否需要改变的问题。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结果,而低生育率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向,由负增长引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人口问题)亟须关注重视,但这些问题的消弭并不可能指望通过人口政策的调整(哪怕是较大的调整)来实现,并且,盲目的调整可能引出新的问题。因此,就上海的人口政策而言,至少在本世纪内不宜作大幅度调整,根本性的改变则更不可取。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刘永良 林荫亚 沙神才
通过上海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人口负增长的历史经验,为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供科学的管理经验;预测上海人口发展趋势,为调整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资料;研究与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理想人口发展目标,探索为之奋斗的人口规模和达到这一规模目标的可行途径;研究国外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状态的历史资料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吸取可供借鉴的经验;最终在综合以上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以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人口管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舒
1993年上海人口自然变动在全国率先进入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0.78‰,并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这是长期以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推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上海除了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外,还要调节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不断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平衡、资源利用等方面达到协调发展。由负增长引发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程度加剧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人口负增长现象的范例和机会。人类今天正在为减级人口增长并为早日实现零增长而努力。上海的事例说明,人口要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从人口因素来说,要满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结构老化两个条件;从非人口因素来说,要求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计划生育的努力。另一方面,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变得更为复杂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龚六堂
本文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中引入人口政策,将劳动力结构内生化。当生产技术表现为资本与技能的互补性和知识的外溢性时,人口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资本与劳动力结构的匹配程度。如果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小或者替代性比较高,那么适度放松生育率限制,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技能比,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入,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竞争性不断增强,人口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逐渐由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
关键词:
人口政策 劳动力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蔡昉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挑战和冲击,也有赢得改革红利的机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不期而至”两大特点。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四点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负增长:一是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二是关注人口趋势性变化而非总量变化,三是提高人才质量与机器替代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四是把握增量的挑战、结构的潜力、总量的机遇。改革和政策的机会窗口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以提高人力资本,改革户籍制度以释放农业劳动力,改善收入分配和均等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释放消费动力。此外,借鉴欧洲的经验,福利国家的建设还可以逆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全球人口在近一个世纪中先后经历了死亡率下降、规模高速增长、生育率下降、规模增速减缓等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变化与全球人口变化大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历程在时间上大大压缩,在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前后,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球在21世纪将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适应人口新变化,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各种新挑战。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子慧
江苏省的太仓县198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75‰,成为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个人口负增长县。在目前我国人口普遍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期,太仓县的负增长可能没有普遍意义。但是,就区域范围的人口现象、人口过程以及从中探讨我国人口类型的发展变化来说,无疑是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宝
利用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人口负增长存在明显的年龄(组)传导过程,大多数国家(地区)遵循0~14岁人口负增长—15~59岁人口负增长—总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轨迹。人口负增长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参与率、失业率等指标的关系表现出渐行渐远的特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已经开始负增长,根据预测,中国总人口将在2027~2029年期间进入负增长。负增长阶段中国有望保持劳动力缓慢下降,但仍会出现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建议消除生育障碍,提高生育水平;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参与率,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把握好经济结构转型节奏及应对结构转型的就业冲击;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劳动参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翟振武 陶涛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几乎遵循着指数增长模式,间或穿插短期外生性的人口负增长。1990年代后中国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负增长惯性开始积聚。2000~2010年,全国1/4的市级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但主要是由人口迁移流动所致。2010年,全国8%的县级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负。预测中方案显示,中国人口将在2027年后进入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更早、更快;21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仍将快速增加。负增长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人口负增长具有隐蔽性、过程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结构问题;人口负增长受生育、死亡和年龄结构的直接影响;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强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人口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的过程呈现出转折速度快、出门即低点、未发达先转负的特征,且中国未来的人口负增长将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发展速度快、缩减规模大、回弹难度大”的演变趋势。未来长期型、快速型人口负增长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提高人口质量,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有效激发消费增长活力,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主动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生育水平 政策应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义
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介绍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确立了核心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体内容,并针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指出了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区域性研究应把握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