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0)
- 2023(12793)
- 2022(10251)
- 2021(9395)
- 2020(7724)
- 2019(16974)
- 2018(16835)
- 2017(30072)
- 2016(16226)
- 2015(18331)
- 2014(18247)
- 2013(17388)
- 2012(16186)
- 2011(14908)
- 2010(15043)
- 2009(14053)
- 2008(13542)
- 2007(12335)
- 2006(11195)
- 2005(10380)
- 学科
- 济(82961)
- 经济(82891)
- 管理(49629)
- 业(46534)
- 企(38193)
- 企业(38193)
- 中国(25801)
- 方法(23698)
- 地方(22283)
- 农(19998)
- 数学(19778)
- 数学方法(19617)
- 业经(18822)
- 技术(18784)
- 学(17007)
- 财(15704)
- 制(15311)
- 农业(13815)
- 地方经济(13810)
- 融(13142)
- 金融(13135)
- 银(13024)
- 银行(12991)
- 体(12751)
- 行(12600)
- 技术管理(12424)
- 理论(12204)
- 发(11610)
- 和(10950)
- 产业(10930)
- 机构
- 学院(230118)
- 大学(230008)
- 济(103410)
- 经济(101369)
- 研究(87714)
- 管理(83969)
- 理学(70624)
- 理学院(69797)
- 管理学(68633)
- 管理学院(68187)
- 中国(66582)
- 科学(51205)
- 京(49421)
- 财(46432)
- 所(44173)
- 研究所(39712)
- 中心(39293)
- 江(37289)
- 农(37288)
- 财经(35417)
- 经济学(32613)
- 经(32101)
- 院(31935)
- 北京(31524)
- 范(31270)
- 业大(31185)
- 师范(30934)
- 州(29293)
- 经济学院(28869)
- 农业(28557)
- 基金
- 项目(148731)
- 科学(118205)
- 研究(112307)
- 基金(105949)
- 家(92647)
- 国家(91851)
- 科学基金(78420)
- 社会(73120)
- 社会科(69273)
- 社会科学(69256)
- 省(60157)
- 基金项目(55120)
- 教育(50787)
- 划(49707)
- 自然(46951)
- 自然科(45932)
- 自然科学(45915)
- 自然科学基金(45126)
- 编号(44201)
- 资助(40938)
- 成果(36812)
- 创(36484)
- 发(34751)
- 重点(34292)
- 创新(33223)
- 课题(32663)
- 部(31901)
- 国家社会(31081)
- 发展(28616)
- 展(28219)
- 期刊
- 济(127205)
- 经济(127205)
- 研究(77669)
- 中国(58519)
- 管理(37392)
- 财(36317)
- 学报(35679)
- 农(35323)
- 科学(33837)
- 教育(31521)
- 大学(27610)
- 学学(25624)
- 融(23611)
- 金融(23611)
- 技术(23541)
- 农业(23493)
- 经济研究(21452)
- 业经(19259)
- 财经(18912)
- 经(16680)
- 问题(15900)
- 科技(14410)
- 技术经济(13936)
- 业(13149)
- 贸(12790)
- 坛(12342)
- 论坛(12342)
- 国际(11811)
- 世界(11690)
- 图书(11615)
共检索到380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志迎
组稿人按: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要内生于经济体系产生支撑作用。企业是创新主体,首先要成为科技研发投入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多层次形成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超前预见技术发展趋势,超前布局产业未来技术体系;大企业在基础研究上开始发力,中小企业在小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成为"隐形冠军",形成合力协同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科技创新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创新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协调发展产业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市场和产学研融合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建红
组稿人按:科技创新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如何实现高效治理,面向2035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社会影响的应对,从而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组论文从宏观层面对科技创新社会风险治理进行总体探讨,从微观层面针对新兴增强技术的风险规避进行探索,并就科技创新对政治、文化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展开分析,包括就业变化、
关键词:
影响及对策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志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如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21点战后复兴计划"中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2]。因此,开发科技资源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青鹏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利用政府调控实现内外合作日益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出融合研究趋势。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判断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晓宁
组稿人按: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共赢的帕累托改进式的制度基础,使其理念和实践更易为世界各民族广泛接受。其中,量子科技是众多人类已触及未来科技中最能颠覆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科技;通过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指引。科技创新中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分析了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
关键词:
创新引领 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锐 李锋
1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1科技创新环境亟待改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尚待改善,受到市场信誉以及渠道环境等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变,而且存在一些歧视性条款,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市场环境不够友善。科研人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兼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存在制度障碍,知识产权摩擦事件时有发生。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对策 人才培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沈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技术和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双引擎,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擎驱动,立足于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调互动。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季雷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统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生产力是解决多重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理论自觉和非凡理论魄力,提出并阐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王洪彬 林周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测度体系,并以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结构为参照系,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市场条件及环境条件3个方面,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基于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要素间结构与要素内结构两方面研究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艳春 杨添天 杨继成
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系统的有效支撑。京津冀地区的数字创新丰度和经济梯度差距均较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更具挑战性。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化和绿色化的阶段特征,建议实施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路径:以制造业数字化为突破,以产业技术对接为导向,构建适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形成技术-产业-市场-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京津冀产业协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银兴
十九大提出了要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中间隐含着新时代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准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菁 王奇 叶文虎
经济系统向生态系统学习是解决日趋激化的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本策略。从发展目标、系统结构、物质流动、能量驱动、生产与消费模式等五个方面比较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从增长经济到稳态经济、从直线型经济到循环型经济、从化石型经济到阳光型经济、从产品型经济到功能型经济的生态化经济体系,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系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问题。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生态化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