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3)
2023(16041)
2022(13567)
2021(12699)
2020(10453)
2019(24250)
2018(23652)
2017(43406)
2016(23043)
2015(25900)
2014(25774)
2013(25074)
2012(23143)
2011(21011)
2010(20943)
2009(19079)
2008(18454)
2007(16263)
2006(14206)
2005(12729)
作者
(64572)
(53911)
(53618)
(50949)
(34166)
(25929)
(24430)
(21140)
(20585)
(19254)
(18407)
(18374)
(17266)
(16942)
(16675)
(16450)
(15994)
(15713)
(15540)
(15490)
(13507)
(13009)
(12912)
(12640)
(12195)
(12100)
(11813)
(11807)
(10800)
(10719)
学科
(98424)
经济(98335)
管理(69562)
(68186)
(56423)
企业(56423)
方法(39691)
数学(33638)
数学方法(33089)
中国(31170)
(26848)
地方(25662)
业经(23430)
技术(22839)
(22716)
(18996)
农业(18614)
理论(17690)
(17512)
(16859)
贸易(16842)
(16756)
银行(16739)
(16738)
金融(16736)
(16253)
(16148)
(15670)
环境(15294)
(14166)
机构
学院(321721)
大学(320662)
(131406)
经济(128648)
管理(126644)
研究(110105)
理学(108110)
理学院(106903)
管理学(105007)
管理学院(104369)
中国(84738)
(68690)
科学(66475)
(60402)
(53796)
中心(52000)
(49121)
研究所(48549)
(48207)
财经(47225)
(45223)
师范(44803)
业大(44510)
北京(43531)
(42913)
(40515)
(39870)
经济学(39082)
农业(37058)
师范大学(36075)
基金
项目(216453)
科学(172708)
研究(162370)
基金(155630)
(134921)
国家(133733)
科学基金(116414)
社会(103216)
社会科(97921)
社会科学(97898)
(86390)
基金项目(82077)
教育(75430)
自然(73726)
(72908)
自然科(72120)
自然科学(72103)
自然科学基金(70796)
编号(65640)
资助(62251)
成果(53081)
(50995)
(49629)
重点(49354)
(47368)
课题(46566)
创新(45616)
国家社会(42724)
教育部(41008)
科研(41007)
期刊
(149579)
经济(149579)
研究(99596)
中国(73858)
管理(50560)
(47593)
学报(46159)
科学(45312)
教育(44567)
(43792)
大学(36673)
技术(34045)
学学(33746)
(30938)
金融(30938)
农业(30500)
业经(25386)
经济研究(23828)
财经(23772)
(20658)
问题(18823)
图书(18367)
科技(18140)
技术经济(17864)
(17236)
(15703)
论坛(15703)
统计(15657)
(15407)
(15268)
共检索到50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小芳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琳馨  张向前  
金融科技人才是拉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沿海城市人才扶持政策力度大、国有银行对人才需求度高、高校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重视度高和提高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普遍方法是目前行业所处现状。面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定位不确定性大、资金体系不完善、发展周期长难度大、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定位,持续推进人才机制建设;扩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立专门化资金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明确人才需求标准,精准对接企业空缺;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提高预警意识;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国际化,实现同世界接轨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实现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发展2035年的远景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弯  刘晓勇  
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WSR系统方法论的物理、事理、人理3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展开定性分析,明确三者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系统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对该模型中3个维度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尽可能地为人才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全面而崭新的视角与分析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颜诗琪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发现我国当前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人才回流上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培养造成了影响。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民族文化和文化开放,采取诱因战略,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地区化、个性化等建议,为更好地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我国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夯实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军杰  史轲  
1面向203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栖息地——创新生态系统的城市模式以知识生产、扩散和传播为目标的创新空间,作为基于知识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了知识密集型网络的空间集聚,并构成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全球知识经济增长的纽带。创新活动一方面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促进了城市更新与城市空间质量提升。相应地,城市空间一方面吸引和承接创新资源集聚,另一方面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健康生长的栖息地。可见,创新栖息地的营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杨敏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政策的推进,催生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万家,创造了近一半的财政税收,贡献了70%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综合了经济和科技双重优势,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特点与规律出发,凝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面向203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锐  
组稿人按:"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不断壮大。本专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思路、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知识产权对策、创新能力建设路径、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对策、创新栖息地营造和培育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建红  
组稿人按:科技创新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如何实现高效治理,面向2035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社会影响的应对,从而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组论文从宏观层面对科技创新社会风险治理进行总体探讨,从微观层面针对新兴增强技术的风险规避进行探索,并就科技创新对政治、文化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展开分析,包括就业变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茂波  王运转  
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社会经济转型、国家创新战略、高职教育内涵拓展驱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和高职教育质量是其价值目标。其定位于培养出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积累匹配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人力资本。实现上述目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发面向大众的课程资源,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训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将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WSR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理""事理"和"人理"三方面因素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运用WSR系统方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要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抓好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抓好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新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真才实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三成  王超  高洁  史新峰  李刚  
基于WSR方法论构建烟草物流绿色创新系统模型,分别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对烟草物流绿色创新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以期对烟草物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倪闽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加速发展,科学教育的滞后性越发突出,教育“内卷”也不断加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只有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理解大脑的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和方法,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希望应该寄托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才能树立面向全体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观念,让更多的青少年超越兴趣,走向志趣与痴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庞伟   王佳君   何昕泽   张名芳   李振华  
该文首先通过分析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建立了产教融合“双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整合路侧感知计算系统、驾驶模拟器等实验设备,并结合数字孪生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交通类专业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最后,从学生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满意度、竞赛获奖等多个角度对实验系统进行了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丙海  谢富纪  韩雨卿  贾友  柳咏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创业者等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在创新教育、科技创新体制、创业政策环境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各阶段青年人才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次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的思路,希望能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青鹏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利用政府调控实现内外合作日益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出融合研究趋势。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