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3)
- 2023(10859)
- 2022(8606)
- 2021(8025)
- 2020(6554)
- 2019(14509)
- 2018(14256)
- 2017(25689)
- 2016(13719)
- 2015(15079)
- 2014(15138)
- 2013(14298)
- 2012(12884)
- 2011(11493)
- 2010(11580)
- 2009(10689)
- 2008(10663)
- 2007(9515)
- 2006(8363)
- 2005(7983)
- 学科
- 济(52658)
- 经济(52611)
- 业(49896)
- 管理(44898)
- 企(40421)
- 企业(40421)
- 中国(22253)
- 技术(20409)
- 方法(19988)
- 农(16773)
- 数学(16669)
- 数学方法(16545)
- 业经(14873)
- 财(14637)
- 制(13710)
- 技术管理(13266)
- 银(12324)
- 银行(12308)
- 行(11741)
- 农业(11325)
- 融(10933)
- 金融(10933)
- 险(10858)
- 保险(10767)
- 地方(10593)
- 理论(9739)
- 体(9650)
- 贸(9086)
- 贸易(9077)
- 易(8849)
- 机构
- 学院(184040)
- 大学(183789)
- 济(78925)
- 经济(77371)
- 管理(73372)
- 研究(63459)
- 理学(61853)
- 理学院(61250)
- 管理学(60372)
- 管理学院(59994)
- 中国(52972)
- 财(38871)
- 京(38794)
- 科学(35443)
- 中心(30323)
- 所(30139)
- 财经(29477)
- 江(29105)
- 经(27012)
- 研究所(26990)
- 农(26647)
- 北京(24657)
- 经济学(24227)
- 业大(23603)
- 范(23389)
- 院(23382)
- 师范(23177)
- 州(23010)
- 财经大学(22058)
- 经济学院(21721)
- 基金
- 项目(122218)
- 科学(98765)
- 研究(93826)
- 基金(89114)
- 家(77050)
- 国家(76386)
- 科学基金(66901)
- 社会(62114)
- 社会科(58843)
- 社会科学(58831)
- 省(48334)
- 基金项目(46713)
- 教育(43144)
- 自然(40619)
- 划(40359)
- 自然科(39785)
- 自然科学(39780)
- 自然科学基金(39126)
- 编号(37169)
- 资助(33804)
- 创(32002)
- 成果(30157)
- 创新(28938)
- 重点(28112)
- 部(27308)
- 发(26856)
- 国家社会(26521)
- 课题(26455)
- 制(25021)
- 教育部(24079)
共检索到299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建红
1面向2035年技术创新风险治理的重要性贝克曾指出:"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1]技术创新可能衍生的问题无所不在,现代技术创新引发的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甚至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比如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风险,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
技术创新风险 治理共同体 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志迎
组稿人按: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要内生于经济体系产生支撑作用。企业是创新主体,首先要成为科技研发投入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多层次形成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超前预见技术发展趋势,超前布局产业未来技术体系;大企业在基础研究上开始发力,中小企业在小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成为"隐形冠军",形成合力协同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科技创新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支撑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杨波 卢嘉琦
【目的/意义】为揭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竞争情报预警特性及机理,进而为企业制定技术创新风险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过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竞争情报预警过程的因果关系与演化特性,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竞争情报预警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与灵敏度仿真分析。【结果/结论】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运行能够较好地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竞争情报预警演化过程进行拟合,同时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义嘉 翁坚毅
技术创新活动可能由于风险而失败,采用合理的评测方法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通过建立创新风险因素体系,结合数学模型形成了一套创新风险评测方法。并通过实证检验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风险 风险因素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科范 罗险峰 倪曙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建红
组稿人按:科技创新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如何实现高效治理,面向2035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社会影响的应对,从而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组论文从宏观层面对科技创新社会风险治理进行总体探讨,从微观层面针对新兴增强技术的风险规避进行探索,并就科技创新对政治、文化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展开分析,包括就业变化、
关键词:
影响及对策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志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书同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聚焦2035,客观描绘省域终身学习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愿景,分析研判重点任务,探索提出治理策略,对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省域终身学习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愿景是:建成全民向学、时时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成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新格局,建成遍及城乡、开放优质的社区教育新体系,建成覆盖广泛、服务周到的老年教育新模式。重点任务是强化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制度环境、专业团队等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共享学校、社区、社会等终身学习优质资源,完善继续教育、学习型村镇、学习型组织等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治理策略是建立政府管理、多方协作的现代治理模式,健全各方合理分担、多渠道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培育学习者为本、全民参与的终身学习文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泽沛 王琼
全面正确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创新风险学说,对正确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方法至关重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随着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外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定义存在多种观点和争论,我国学者对此也有种种看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茂波 王运转
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社会经济转型、国家创新战略、高职教育内涵拓展驱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和高职教育质量是其价值目标。其定位于培养出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积累匹配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人力资本。实现上述目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发面向大众的课程资源,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训实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青鹏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利用政府调控实现内外合作日益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出融合研究趋势。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判断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罗小芳 李柏洲 白旭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主要风险的识别和防范。首先,基于合理的猜想,从优化结果角度,提出了基于可靠指标矢量-概率网格估算法的改进的FMEA方法,即在传统FMEA方法基础上,基于失效模式相关性进行失效模式替代,得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失效模式。其次,将改进的FMEA方法应用于一个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案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FMEA方法用于风险管理不仅能节省企业资源,还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效率,是企业有效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定量分析工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覃浩高 崔剑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 ,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 ,创新与风险共存 ,技术创新是企业寻求自我发展的探索过程 ,政策、市场、技术以及其它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中的因素对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技术创新风险的发生。一旦发生 ,将可能在技术、组织、心理、经济等方面带来严重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 ,识别、衡量进而调控技术创新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 企业管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蓉
A-U动态模型解释了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交替演进的生命周期过程,在其不同阶段潜存着创新的风险。该文通过风险利益原理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创新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创新主体具有风险规避的特性,这也是我国技术创新低效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说明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助于规避技术创新风险,使创新主体获得更多的风险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金融支持体系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