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7)
2023(9006)
2022(7424)
2021(7211)
2020(6095)
2019(13967)
2018(13914)
2017(25663)
2016(13749)
2015(15984)
2014(15612)
2013(15573)
2012(14789)
2011(13825)
2010(13716)
2009(12534)
2008(12372)
2007(11197)
2006(10084)
2005(9138)
作者
(39138)
(32428)
(32362)
(31066)
(20790)
(15197)
(14819)
(12694)
(12666)
(11886)
(11258)
(11062)
(10587)
(10545)
(10326)
(10080)
(9625)
(9616)
(9412)
(9246)
(8532)
(7901)
(7866)
(7630)
(7301)
(7272)
(7164)
(7134)
(6734)
(6703)
学科
(54666)
经济(54602)
管理(33922)
(25135)
中国(22069)
方法(20526)
(18584)
企业(18584)
数学(18122)
数学方法(17942)
(15450)
(13623)
(12945)
(12237)
贸易(12227)
(12184)
(11996)
地方(10911)
图书(10619)
业经(10410)
书馆(10069)
图书馆(10069)
工作(9790)
(9662)
(9582)
银行(9559)
农业(9550)
(9450)
金融(9443)
(9407)
机构
大学(194690)
学院(186474)
(81069)
经济(79426)
研究(74582)
管理(66009)
中国(57821)
理学(54555)
理学院(53804)
管理学(52857)
管理学院(52429)
(44024)
科学(43030)
(38032)
(37628)
研究所(34052)
中心(32863)
(31731)
(29175)
财经(28885)
北京(28825)
(27767)
师范(27489)
(27246)
(26586)
经济学(26383)
业大(25608)
农业(24650)
(23610)
经济学院(23583)
基金
项目(121753)
科学(94596)
研究(92848)
基金(88153)
(78099)
国家(77507)
科学基金(64008)
社会(59052)
社会科(55871)
社会科学(55859)
基金项目(44930)
(43578)
教育(41978)
编号(38431)
(38398)
自然(37939)
自然科(37083)
自然科学(37067)
自然科学基金(36436)
资助(36391)
成果(34880)
(28062)
重点(27749)
(26588)
课题(26555)
国家社会(26124)
中国(25541)
(24323)
教育部(24097)
项目编号(23857)
期刊
(92150)
经济(92150)
研究(61679)
中国(48136)
学报(33990)
图书(31257)
(29590)
(28729)
科学(27566)
教育(26871)
大学(25887)
管理(25282)
书馆(25144)
图书馆(25144)
学学(21898)
农业(20223)
(17482)
金融(17482)
经济研究(16312)
技术(16220)
财经(15279)
(13470)
(13224)
世界(12628)
(12536)
论坛(12536)
问题(12461)
业经(12449)
国际(12023)
(11912)
共检索到317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国新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设施总量、建筑面积总量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三项基础性指标已居世界第一,一所设施平均覆盖人数和电子资源总量两项基础性指标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与英、美、日、韩等国相比,目前我国存在短板,一是基层、农村公共图书馆质量水平低,二是基础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三是体现服务效能的指标差距明显。英、美、日、韩等国公共图书馆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历程显示出一些基本规律: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有赖于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共图书馆整体跃升到世界先进水平一般经历10—20年,公共图书馆立法是推动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基层、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是普遍重视的任务。我国公共图书馆迈向世界一流的重点举措包括:一是建设世界一流卓越公共图书馆群,打造100家主要共性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公共图书馆,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之城"建设;二是实施公共图书馆"强县馆"计划,主要包括县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和服务效能倍增"三步走"计划、县级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三是实施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融合发展,公共阅读广泛嵌入乡村文旅设施,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向乡村延伸。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战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政府强有力主导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区域协作、对口帮扶,全国一盘棋促进公共图书馆均衡协同发展。表3。参考文献34。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宫平  柯平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调查与网络调查补充与扩展相关内容可以发现,我国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为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转型,服务地方并彰显特色;建设模式为覆盖全省的“五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技术平台为支撑的业务与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基于业务协作的省域内图书馆联盟,直属示范性分馆服务体系;实现路径为以顶层设计加强保障制度化,以技术应用推进服务均等化,以资源共享实现效能最大化。基于此,面向2035的省域公共图书馆应当着眼于区域一体化进行战略布局,回归图书馆本质,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刘静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高等教育谋篇布局,绘制出"双一流"建设蓝图。随着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我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转入推进实施阶段,各建设高校聚焦点也转向以建设为重。由于评价对建设的导向作用,"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问题成为大学关注热点。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一个目标""两个策略""三个视角""四个结合""五个维度"的评价内涵,构建了创新理念的建设成效指数,引导各建设高校静下心来搞建设,聚焦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文化方向、参与全球治理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清华  孙耀斌  许仪  
要以国际学术标准推动国内学术发展,但不应是唯一标准,更不能简单地复制西方的逻辑和模式。建立中国特色评价体系,促进中国大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与国家民族的振兴同向同行。从机制上引导中国大学找准办学定位,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在各自领域、类型中追求卓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振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获得感、认同感。肩负责任使命,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巾煌  黄亚妮  
全球化的要求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外在要求,使得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历史使命。但要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需要首先解除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包括职业技术学校自主办学的文化土壤及制度缺乏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拥有办学自主权要求难以对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平衡的局面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教授+师傅"的"双师"治校局面难以对接,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伪创新"价值追求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实事求是精神实质难以对接等,并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是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树立办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意义,讲话殷切勉励我们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是指导做好高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周奕  
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任务,是在各项“重点发展政策”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等教育内生动力,更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梳理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具有重要参考。鉴于此,我国应根据各大学和学科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包括升级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制定并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国家计划、创造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的环境、开拓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办学数字化新空间、发挥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任务,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阐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谈三点体会和认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继续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作出了长远谋划,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根祖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对当前开展工作具有极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家俊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必须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勇  
高等教育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造就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并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对清华大学而言,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成效检验是提高办学质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14年10月经中央批准,清华全面启动了综合改革。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清华105周年校庆发来贺信,要求学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世恒  郭逸尘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应强化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的地位,构建高效科学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形式,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宝印  
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施晓光  
一是为什么要建设一流学科。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学科建设担负着基础性作用。学科的价值,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二是怎么去理解一流学科。第一个因素是声誉,表现在学科、高被引率产出、校友发展、用户对毕业生的反馈和评价等。第二个因素是身份的合法性。这个身份不仅仅是荣誉,也含有其背后的资源。身份的合法性包括官方认可和行业认证。这对建设一流学科非常重要。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