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5)
- 2023(12586)
- 2022(10546)
- 2021(10074)
- 2020(8265)
- 2019(18591)
- 2018(18236)
- 2017(33234)
- 2016(17952)
- 2015(20191)
- 2014(19633)
- 2013(19076)
- 2012(18159)
- 2011(16544)
- 2010(16564)
- 2009(15307)
- 2008(15242)
- 2007(14083)
- 2006(12354)
- 2005(11339)
- 学科
- 济(76026)
- 经济(75956)
- 管理(53163)
- 业(50293)
- 企(41696)
- 企业(41696)
- 方法(28580)
- 中国(25807)
- 数学(24068)
- 数学方法(23772)
- 技术(19480)
- 农(19402)
- 地方(17710)
- 财(16853)
- 业经(16541)
- 贸(16400)
- 贸易(16386)
- 易(15945)
- 制(15427)
- 学(14655)
- 银(13804)
- 银行(13784)
- 行(13307)
- 融(13078)
- 金融(13076)
- 农业(13027)
- 技术管理(12879)
- 理论(12460)
- 和(11635)
- 环境(11338)
- 机构
- 大学(252853)
- 学院(251802)
- 济(109054)
- 经济(106873)
- 管理(92795)
- 研究(92627)
- 理学(78537)
- 理学院(77509)
- 管理学(76192)
- 管理学院(75693)
- 中国(72990)
- 京(55825)
- 科学(54380)
- 财(48972)
- 所(46358)
- 中心(42158)
- 研究所(41616)
- 江(39100)
- 财经(38292)
- 北京(36025)
- 农(35765)
- 范(35340)
- 师范(35045)
- 经(34900)
- 经济学(34444)
- 院(34036)
- 业大(31807)
- 州(31291)
- 经济学院(30878)
- 师范大学(28419)
- 基金
- 项目(163017)
- 科学(130681)
- 研究(122959)
- 基金(118976)
- 家(103830)
- 国家(103014)
- 科学基金(88526)
- 社会(79909)
- 社会科(75838)
- 社会科学(75820)
- 基金项目(62480)
- 省(62326)
- 教育(56470)
- 自然(54631)
- 自然科(53467)
- 自然科学(53451)
- 划(52960)
- 自然科学基金(52523)
- 编号(48535)
- 资助(47444)
- 成果(40298)
- 创(39230)
- 重点(37304)
- 部(36702)
- 发(36433)
- 创新(35845)
- 课题(34816)
- 国家社会(34242)
- 教育部(31781)
- 中国(31358)
- 期刊
- 济(126202)
- 经济(126202)
- 研究(82287)
- 中国(60243)
- 管理(39501)
- 财(37736)
- 科学(36066)
- 学报(35743)
- 教育(34592)
- 农(32749)
- 大学(27963)
- 学学(25609)
- 融(25023)
- 金融(25023)
- 技术(23743)
- 农业(22532)
- 经济研究(20915)
- 财经(19468)
- 业经(18386)
- 经(17133)
- 贸(16381)
- 问题(16174)
- 国际(14976)
- 科技(14956)
- 世界(14024)
- 业(13954)
- 图书(13937)
- 技术经济(13882)
- 坛(13727)
- 论坛(13727)
共检索到402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大英 陈金良 范勇
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区、市)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关键词:
指标 预测 区域 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志刚 周丽先 乔现玲
文章从知识管理角度,提出了针对区域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理论。并从创新个体与创新输出单位层面、创新需求企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论述了知识管理在搭建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中的重要性,对构建创新服务平台中的知识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框架以及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企业创新 服务平台 云计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琴 刘晓辉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29个省市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各类地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特征各不相同。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强化科技投入水平,提高科技产出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桂黄宝
笔者以2000年~201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TOPSIS-TheIl分解模型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对我国创新能力区域空间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1)就总体而言,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差距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从组内差距来说,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小,而西北和东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3)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影响最大因素是组间差异,而组内差异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玉梅
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数据资源作为一种新的要素投入,因其流动性不受地理空间限制,正在成为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变革力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易梦春
新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扩大。面向2030,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值将可能突破50%,主要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地区)在学规模增长可能放缓,除中国、印度等少数国家以外的主要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地区)将仍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欠发达国家(地区)难有大的突破。为实现"教育2030"的愿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基于公平与优质的高等教育体系,探索更有效的终身教育模式,加强高等
关键词:
世界高等教育 普及化 趋势预测 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炬 陈为旭
区域技术创新的演化研究近年来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目前,学者们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概念、演化主体、演化过程、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等方面的描述仍然存在分歧。有鉴于此,文章逐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演化、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区域技术创新的聚集与合作,最后给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演化 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树宽 张大伟
[目的 /意义]在分析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信息资源配置实践进展和影响面向区域创新的科技信息资源配置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科技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方法 /过程]结合科技信息资源的特点,设计科技信息资源配置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影响因素和配置原则构建科技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分析区域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分别为主导的科技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以单一主体进行的配置都不是最优的,面向区域创新的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政府的指导、企业的联合、高等院校的知识创新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联合。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科技信息资源 优化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谢萱
本文概述了信息素质的定义及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阐明了图书馆在军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职能和优势、军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图书馆对军校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 军校大学生 信息素质教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丽萍
文摘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简称为SIC)是信息共享空间(简称为IC)与深层次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本文主要构想了学科IC中的新型学科馆员,创新了学科馆员服务,探讨了学科馆员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和学习科研需求。
关键词:
IC SIC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服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占荣
中国经济转型有着诸多迷人之处。基于空间价值取向的视角,从"制度变迁"和"特定区域优先"相结合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的变迁及今后的趋势。研究表明:从贡献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正在实践着从"增量转型战略"到"渐进式的总量转型战略"的转变;从评价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勾勒出了"制度变迁+区域突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试验—示范—推广"的转型方式;从推进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处理好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在进一步的推进中要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区域政策 经济转型 价值取向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志强 邓雪湲 干靓
通过《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六本的解读梳理出世界城市规划的类型、重点、趋势。世界城市规划的类型框架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不同和发展阶段不同,将城市规划分为5类,分述其城市规划的特征,并由此提出未来城市规划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创新实践的规划、包容的城市规划、规划范畴扩大、尺度多样、以及规划作为治理工具。城市规划的趋势聚焦在两个关键词:包容性城市规划,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第一个趋势是面向和谐包容的城市规划,这包括:包容性规划、社会资本规划、缝合的规划、弥合城乡差距的规划和大都市区规划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个趋势是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通过反思20世纪全球规划模式(GS20C),提出面对创新、面向繁荣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贵 李媛媛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国区域经济也正在经历大布局、大棋局、大格局。如何关注和积极投入这次历史变迁中,并及时给予理论解读和诠释,是理论工作和学术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基于此,2014年10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中国融入全球化趋势必须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融入战略。跨区域、泛空间的城市以某种资源、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要素的跨时空整合,在更高层次上结成新型城市联盟,是推进区域经济的外向型、开放型发展的高级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