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4)
- 2023(14286)
- 2022(11958)
- 2021(11102)
- 2020(9182)
- 2019(20837)
- 2018(20753)
- 2017(39143)
- 2016(21360)
- 2015(23999)
- 2014(23966)
- 2013(23602)
- 2012(22140)
- 2011(20301)
- 2010(20406)
- 2009(19444)
- 2008(19046)
- 2007(17474)
- 2006(16013)
- 2005(14874)
- 学科
- 济(104094)
- 经济(103910)
- 管理(62313)
- 业(53029)
- 企(45060)
- 企业(45060)
- 方法(36771)
- 数学(31069)
- 数学方法(30873)
- 中国(29959)
- 财(27749)
- 制(24022)
- 农(23262)
- 业经(22013)
- 税(21882)
- 地方(21617)
- 税收(20424)
- 收(20253)
- 学(18788)
- 体(18027)
- 贸(17499)
- 贸易(17482)
- 融(17337)
- 金融(17330)
- 银(17118)
- 银行(17098)
- 易(17004)
- 行(16517)
- 和(15086)
- 理论(14966)
- 机构
- 大学(308319)
- 学院(304559)
- 济(143145)
- 经济(140469)
- 研究(113061)
- 管理(110290)
- 理学(92811)
- 理学院(91769)
- 管理学(90501)
- 管理学院(89902)
- 中国(89849)
- 财(73626)
- 京(66006)
- 科学(60890)
- 所(56581)
- 财经(55736)
- 经(50609)
- 研究所(50091)
- 中心(49876)
- 江(47245)
- 经济学(47079)
- 农(43928)
- 北京(42879)
- 经济学院(42052)
- 财经大学(41157)
- 院(40087)
- 范(38896)
- 师范(38545)
- 业大(37237)
- 州(36222)
- 基金
- 项目(188727)
- 科学(150098)
- 研究(142971)
- 基金(139756)
- 家(120696)
- 国家(119743)
- 科学基金(102326)
- 社会(96630)
- 社会科(90987)
- 社会科学(90964)
- 基金项目(71730)
- 省(69395)
- 教育(65600)
- 自然(60793)
- 自然科(59421)
- 自然科学(59403)
- 划(59010)
- 自然科学基金(58404)
- 资助(57726)
- 编号(56066)
- 成果(48640)
- 部(44392)
- 重点(42794)
- 国家社会(41631)
- 发(41109)
- 制(40402)
- 课题(40215)
- 教育部(39178)
- 创(38710)
- 性(38264)
- 期刊
- 济(169253)
- 经济(169253)
- 研究(108756)
- 中国(70297)
- 财(58598)
- 管理(44947)
- 学报(43414)
- 农(41049)
- 科学(40959)
- 教育(35097)
- 融(34672)
- 金融(34672)
- 大学(34586)
- 学学(32327)
- 财经(29994)
- 经济研究(29017)
- 农业(27031)
- 经(25988)
- 技术(25736)
- 业经(22695)
- 问题(21746)
- 贸(19815)
- 国际(18796)
- 务(17996)
- 世界(17934)
- 税(16406)
- 技术经济(15502)
- 业(14628)
- 税务(14620)
- 统计(14452)
共检索到50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志勇
深化税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三大任务之一。面向未来,中国应该推行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深化税制改革必须走出六大认识误区: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同于建立以直接税收入为主的税制结构;认为税制改革可以替代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迈向急于求成、徒有其表的所谓现代税制;过高估计税收作用;将发达经济体的税制当成改革目标;以为存在一劳永逸的理想税制改革方案。深化税制改革必须应对四大挑战:国家治理风险的挑战;技术进步、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挑战;全球化的挑战;税收理论缺乏的挑战。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树立起税制改革的现代理念。当下,减税降费背景下的税制改革的逻辑是以大税种减税为重点,全面减税,尽可能不出台增税的改革措施。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战略指引,改革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深化税制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防范措施,以消除改革的阻力,推动税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旭 张普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财税金融政策的协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也内生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求。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持续优化多方结构、统筹监管各类风险,既是衡量财税金融政策协同效率、协同能力和协同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进一步提升政策协同水平的关键策略。未来,应基于风险防范责任前置、政策主导角色后置、疏通经济循环阻滞、完善综合评价机制的推进原则,实现财税金融政策更高水平的协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和宏观治理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雅妮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伟业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分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时代特征及丰富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探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功能,据此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四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庞庆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性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取向,又具备理论意义上的相关条件,并且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其完备的结构来完成特定功能,使这一体制质的规定性全面展开,并以固有规律稳定运行,因而具有自成一体的层次结构性、综合集成性、动态平衡性的系统性内涵。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层次结构,使之综合集成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并努力实现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及其与外部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京京 李红亮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厚植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更高起点”高在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空方位”、坚持党的领导的“阶级方位”、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价值方位”,“更高层次”高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统一、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统一、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相统一的辩证智慧,“更高目标”高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具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琪
2020年,习近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强调了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体制论述的研究主要也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重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地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研究的学理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保江
<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关键在协同。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了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形成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合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雪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经济体制的高水平要注重法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寻找实现路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析经济法治的理论基础。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要义出发,法治路径可以从促进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以及加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融合三个方面探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静 任振宇 魏依庆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2))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3))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刘高鼐沅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提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是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作出的重大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的重点在“优化税制结构”。
关键词:
现代税收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逄锦聚 赵春玲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本文拟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一些看法。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改革促进了发展。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杨柔 徐文斌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全面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陈超然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柏麟 孙新雷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不仅标志着我们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上的认识深化,而且也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总动员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做一个历史过程,目前只是处在这个过程的中期。在这样的起点上,应当正确把握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特别是近期的改革重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