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5)
2023(13566)
2022(11273)
2021(10527)
2020(8790)
2019(19538)
2018(19395)
2017(36737)
2016(19511)
2015(21546)
2014(20663)
2013(20078)
2012(18230)
2011(16331)
2010(16444)
2009(15432)
2008(15235)
2007(13947)
2006(12318)
2005(10933)
作者
(51530)
(44049)
(43177)
(41042)
(27290)
(20690)
(19298)
(16807)
(16576)
(15370)
(14937)
(14565)
(13959)
(13541)
(13338)
(13152)
(12644)
(12641)
(12611)
(12394)
(10730)
(10644)
(10355)
(10228)
(9726)
(9720)
(9698)
(9681)
(8701)
(8669)
学科
(72091)
经济(71983)
(68658)
管理(61474)
(47664)
(47588)
企业(47588)
农业(31931)
方法(23959)
业经(23796)
中国(22739)
(21515)
(21098)
数学(19811)
数学方法(19586)
技术(19210)
地方(15600)
(14840)
(14061)
银行(14045)
(13450)
(12708)
贸易(12698)
(12691)
技术管理(12630)
(12491)
(12486)
金融(12484)
(12416)
(12365)
机构
学院(263120)
大学(258047)
(111138)
经济(108902)
管理(104653)
理学(89680)
理学院(88783)
管理学(87599)
研究(87329)
管理学院(87081)
中国(70007)
(56942)
(53276)
(53141)
科学(49909)
农业(43114)
中心(42468)
(42100)
业大(42076)
(41877)
财经(40428)
研究所(37223)
(36797)
(33538)
师范(33264)
经济学(33024)
北京(32698)
(32657)
(31453)
经济管理(29843)
基金
项目(176956)
科学(141868)
研究(137299)
基金(128278)
(110820)
国家(109742)
科学基金(95435)
社会(89474)
社会科(84471)
社会科学(84455)
(70801)
基金项目(68452)
教育(61690)
自然(58105)
(58031)
编号(56817)
自然科(56741)
自然科学(56732)
自然科学基金(55765)
资助(48356)
成果(45843)
(42621)
(40579)
(39847)
重点(39669)
(39363)
创新(38969)
课题(38753)
国家社会(37472)
(34680)
期刊
(132205)
经济(132205)
研究(79136)
中国(64493)
(60370)
(41613)
农业(40508)
管理(38936)
学报(37079)
科学(36590)
教育(32359)
大学(30481)
(29176)
金融(29176)
学学(28444)
业经(27455)
技术(24147)
(20537)
财经(19889)
经济研究(18392)
问题(17903)
(17198)
农村(15127)
(15127)
农业经济(14413)
科技(14389)
(14014)
技术经济(13521)
世界(13424)
现代(12512)
共检索到411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贵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落实好这一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实践来看,这一做法不仅能够显著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又可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诗嫚   孟圣翔   卢新海   李卓凡  
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研究多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或农地流转单方面探讨耕地细碎化的治理路径,难以全面、系统刻画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文章深入解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地流转与耕地细碎化的关系,利用湖北省46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不同联动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表明:“先建设后流转”与“先流转后建设”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32和-3.14,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且“先流转后建设”模式显著优于“先建设后流转”模式。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文章从充分发挥市场调整与工程技术的融合作用、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联动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不仅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还能对促进林地细碎化治理、优化配置林地资源、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水平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领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薛剑  郧文聚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旱涝保收、"不靠天吃饭"的永久基本农田。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的有力举措。良种、良法和良田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三个要素,相比之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