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4)
- 2023(6523)
- 2022(5530)
- 2021(5306)
- 2020(4459)
- 2019(10308)
- 2018(10361)
- 2017(19601)
- 2016(10899)
- 2015(12630)
- 2014(12510)
- 2013(12349)
- 2012(11212)
- 2011(10152)
- 2010(10615)
- 2009(9366)
- 2008(9380)
- 2007(7996)
- 2006(7308)
- 2005(6468)
- 学科
- 济(38326)
- 经济(38290)
- 管理(36443)
- 业(29590)
- 企(25735)
- 企业(25735)
- 方法(16210)
- 数学(13509)
- 数学方法(13243)
- 环境(12109)
- 中国(11573)
- 财(10810)
- 农(10546)
- 地方(9143)
- 划(9128)
- 学(9023)
- 业经(8997)
- 和(8858)
- 理论(8626)
- 制(8240)
- 资源(8173)
- 技术(7608)
- 农业(7063)
- 务(6819)
- 财务(6772)
- 财务管理(6756)
- 教学(6622)
- 发(6458)
- 策(6360)
- 贸(6353)
- 机构
- 学院(150231)
- 大学(149375)
- 管理(58819)
- 济(54980)
- 经济(53464)
- 研究(50152)
- 理学(49775)
- 理学院(49187)
- 管理学(48267)
- 管理学院(48005)
- 中国(38635)
- 京(33140)
- 科学(32269)
- 财(25859)
- 所(25490)
- 江(24173)
- 中心(23609)
- 农(23589)
- 研究所(23099)
- 业大(21872)
- 范(21740)
- 师范(21522)
- 北京(21040)
- 财经(19980)
- 州(19282)
- 院(19067)
- 农业(18326)
- 经(18044)
- 技术(17957)
- 师范大学(17022)
- 基金
- 项目(101692)
- 科学(78984)
- 研究(75251)
- 基金(70630)
- 家(61992)
- 国家(61487)
- 科学基金(52385)
- 社会(45535)
- 社会科(43130)
- 社会科学(43111)
- 省(41404)
- 基金项目(37265)
- 教育(35264)
- 划(35100)
- 自然(34102)
- 自然科(33094)
- 自然科学(33083)
- 自然科学基金(32422)
- 编号(31558)
- 资助(29025)
- 成果(25581)
- 重点(23188)
- 发(22398)
- 课题(22351)
- 部(22131)
- 创(21282)
- 创新(19879)
- 科研(19168)
- 项目编号(18988)
- 计划(18708)
共检索到23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徐勇
从国家重建规划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应用需求出发,解析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承载能力应急评价难点,初步构建在灾后资源赋存、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以及灾害风险多重约束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基本范式与技术流程,并提出未来灾后承载能力评价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对评价周期短、涉及内容广、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强、数据基础不足等特点与难点,需从地域功能预估与指标体系、单项要素评价与技术准则、综合集成评价与重建分区、人口容量测算与重建模式4个方面实施灾后应急评价。未来,建议从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阈值与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徐勇
从国家重建规划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应用需求出发,解析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承载能力应急评价难点,初步构建在灾后资源赋存、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以及灾害风险多重约束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基本范式与技术流程,并提出未来灾后承载能力评价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对评价周期短、涉及内容广、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强、数据基础不足等特点与难点,需从地域功能预估与指标体系、单项要素评价与技术准则、综合集成评价与重建分区、人口容量测算与重建模式4个方面实施灾后应急评价。未来,建议从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阈值与参数研究,应急评价辅助支撑体系与规划衔接技术研究,灾后承载能力演化特征与弹性机理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及近邻山区等灾害高风险区的重点研究与超前应对,以及灾后应急评价及重建规划的工作协调与应用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提升未来应急评价快速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为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灾后系统应对能力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代子伟 高佳斌 陈阳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保护优先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思想体系逐步得到升华。因此,笔者拟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保护优先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思想体系逐步得到升华。因此,笔者拟从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规划 长远计划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阳 孙建军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正在面临新一轮体制改革,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业务领域对大数据情报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对智慧应急"大情报"格局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本文总结了应急管理情报资源支持的现状,指出其情报认知不足、构建力度不够、开发技术欠缺、合作共享偏低、持续保障缺失等症结。立足本土情境和现代特征,提出面向智慧应急的情报资源保障能力建构这一现实命题,并分析了其内涵定位。基于能力解构视角,从情报资源基础储备能力、情报资源深度开发能力、情报资源协同共享能力、情报资源持续发展能力四个维度阐释了相关能力体系的主体内容和运作机理。最后,提出情报资源自觉自为、情报资源技术拓新、情报资源整体动员、情报资源生态优化的能力培育对策,支持新时代应急管理"情报灵"的智慧化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君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叶君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叶君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苏玲 王金亮 角媛梅 周京春 农兰萍 朱泓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研究区域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研究区2008—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云玲 郭旭宁 郭东阳 王晓红
为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讨论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从水资源承载负荷和承载能力2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物量指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各因素分别评价,采用"短板法"全面考虑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而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河北省为案例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最后结合资源承载状况和超载成因,提出了河北省水资源调控措施建议,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
关键词:
承载能力 超载 水资源 评价方法 河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云玲 郭旭宁 郭东阳 王晓红
为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讨论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从水资源承载负荷和承载能力2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物量指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各因素分别评价,采用"短板法"全面考虑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而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河北省为案例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最后结合资源承载状况和超载成因,提出了河北省水资源调控措施建议,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承载能力 超载 水资源 评价方法 河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