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3)
- 2023(14822)
- 2022(12835)
- 2021(12168)
- 2020(9966)
- 2019(22893)
- 2018(22735)
- 2017(44161)
- 2016(24030)
- 2015(26894)
- 2014(27137)
- 2013(26544)
- 2012(24652)
- 2011(22288)
- 2010(22507)
- 2009(20455)
- 2008(19697)
- 2007(17264)
- 2006(15461)
- 2005(13143)
- 学科
- 济(96191)
- 经济(96088)
- 管理(66458)
- 业(64907)
- 企(49765)
- 企业(49765)
- 方法(39990)
- 农(36605)
- 数学(34922)
- 数学方法(34454)
- 中国(26438)
- 地方(25333)
- 财(24238)
- 农业(24218)
- 业经(23053)
- 学(19927)
- 制(17994)
- 贸(16461)
- 贸易(16452)
- 易(15904)
- 策(15302)
- 环境(15232)
- 理论(14916)
- 和(14739)
- 银(14093)
- 银行(14057)
- 技术(13876)
- 务(13650)
- 财务(13586)
- 财务管理(13560)
- 机构
- 学院(333771)
- 大学(332360)
- 管理(133591)
- 济(131361)
- 经济(128171)
- 理学(115541)
- 理学院(114205)
- 研究(112931)
- 管理学(112312)
- 管理学院(111684)
- 中国(84446)
- 京(71002)
- 科学(69908)
- 财(59917)
- 农(56148)
- 所(55570)
- 中心(51984)
- 研究所(50557)
- 江(49849)
- 业大(49787)
- 财经(47160)
- 范(46981)
- 师范(46663)
- 北京(44785)
- 经(42831)
- 农业(42644)
- 院(41699)
- 州(40829)
- 经济学(37985)
- 师范大学(37545)
- 基金
- 项目(230417)
- 科学(181535)
- 研究(172737)
- 基金(165690)
- 家(142973)
- 国家(141699)
- 科学基金(122125)
- 社会(107933)
- 社会科(101965)
- 社会科学(101939)
- 省(90658)
- 基金项目(88578)
- 教育(78529)
- 自然(78466)
- 自然科(76563)
- 自然科学(76548)
- 划(76010)
- 自然科学基金(75116)
- 编号(72769)
- 资助(67195)
- 成果(59207)
- 重点(51088)
- 部(50481)
- 发(50344)
- 课题(49555)
- 创(47297)
- 创新(43967)
- 项目编号(43476)
- 国家社会(43469)
- 科研(43276)
- 期刊
- 济(149772)
- 经济(149772)
- 研究(100040)
- 中国(65339)
- 农(55244)
- 学报(49954)
- 科学(48026)
- 管理(46576)
- 财(43712)
- 教育(40296)
- 大学(38516)
- 农业(37378)
- 学学(35919)
- 融(30936)
- 金融(30936)
- 技术(28777)
- 业经(27231)
- 经济研究(22079)
- 财经(21483)
- 问题(19968)
- 图书(19043)
- 经(18278)
- 业(16937)
- 资源(16549)
- 科技(16241)
- 版(16168)
- 理论(16120)
- 现代(15519)
- 技术经济(15441)
- 实践(14961)
共检索到494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新年 王世福 赵渺希 温馨
基于政策工具的一般性特征,因地制宜的乡村规划政策离不开地域类型的甄别。通过对乡村地域类型进行规划导向的判别,并以广东顺德乡村地域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典型乡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发展基础和发展诉求与规划政策导向相匹配。结果表明:顺德乡村地域包括城市化发展型、整治发展型、生态保育型这三大类和若干小类,对其中3个典型地域类型乡村的村民改造意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 地域类型 规划政策 顺德市 广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新年 王世福 赵渺希 温馨
基于政策工具的一般性特征,因地制宜的乡村规划政策离不开地域类型的甄别。通过对乡村地域类型进行规划导向的判别,并以广东顺德乡村地域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典型乡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发展基础和发展诉求与规划政策导向相匹配。结果表明:顺德乡村地域包括城市化发展型、整治发展型、生态保育型这三大类和若干小类,对其中3个典型地域类型乡村的村民改造意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 地域类型 规划政策 顺德市 广东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玲 李孝坤 任秋爽 王超超 欧力文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玲 李孝坤 任秋爽 王超超 欧力文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地势较高、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贫困县的分布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距省府较远的区域,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分布越广泛;2)通过综合聚类分析,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共划分成九类;3)针对九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相应减贫对策: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并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共进与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贫困乡村与经济中心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改善其通达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忍 张昕 林元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农业发展专业化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选择之一,探索农业型专业村地域类型分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巩固深化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支撑价值。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利用核密度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值模型,揭示全省范围内农业型专业村的地域空间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化特征,并基于农业型专业村发展的影响机制,凝练并提出专业村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结果表明:(1)广东省农业型专业村按照其主导性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可划分为4个大类和22个小类,其中瓜果种植型专业村占比最大,主要集中分布于省域内城市近郊及远郊地域。(2)农业型专业村的形成发展、类型分化与形态规模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存在一定的历史延续性,资源禀赋与市场条件是农业型专业村形成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3)本土化品牌塑造、现代数字技术引入、资本与资源融合、现代化经营以及绿色生态化生产,是通过专业村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面,顾及地方多因素、多主体和多重效应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占辉 杨雅涵 乔家君 朱肖勇 江孝君
“人”是乡村生产发展的主体,从人口演变视角揭示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及其驱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XGBoos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可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增长型等5种地域类型,其中,衰败型增长幅度最大,由2000—2010年的16%增长到2010—2020年的39%;衰弱型的降幅最大,由29%下降到12%。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正向变化最大的为中游的衰败型(增幅为43个百分点),负向变化最大的为下游的衰弱型(降幅为34个百分点)。(2)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时空差异显著,且空间集聚特征逐渐显现,增长型和衰弱型空间分布范围不断萎缩,衰败型空间分布呈扩张态势,衰弱型和衰败型逐渐向黄河上游集聚。(3)从黄河流域整体看,不同阶段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但县域城镇化、地形等因素一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上游地区受县域城镇化的影响一直较大,对中游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由2000—2010年的县域城镇化演变为2010—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地形对下游地区的作用更大。(4)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空间差异大,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流域差异显著,各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务必要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良性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房艳刚 刘本城 刘建志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全球化的挑战。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深入研究农业多种功能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和优化策略。论文首先简要探讨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过程和农业功能时空差异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吉林省为例,构建了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农业多功能具有联合生产和外部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禀赋以及两者的组合作用,是导致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关键因素;②吉林省县域农业各功能的空间分异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高值县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松辽平原,经济发展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大农业发达的县域,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东部城镇化水平高且劳均农业产值高的县域,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占比高的东部和西部县域;③吉林省县域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可分为4类,即农产品供给优势区、多种功能并重区、非生态功能弱势区和生态服务优势区;④不同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组合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贤国,曹康琳,王鹏
耕地资源少,一直是广东省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为了因地制宜地管理和保护好耕地,本文利用1949~1996年广东省有关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全省21个地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地域类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雯 张爽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结果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地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佳 高华央
本文通过对当前区域规划的国内外宏观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了加强政策和制度设计在当前区域规划中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新一轮的区域规划与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新时期区域规划在规划理念、工作重点、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和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方法和对策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立足于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区域规划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政策 制度 区域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孟珏 庄大昌 杨园华
基于人口迁移率、户口来源地两种人口迁移的地域划分方法,探讨了广东省人口迁移的地域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人口迁移率,广东省地域空间可划分出主要迁入区、一般迁入区、主要迁出区、一般迁出区、平衡迁移区和非迁移区6种模式。(2)基于户口来源地,广东省地域空间可划分为省际农村迁入型、省内城镇迁入型、省内农村迁入型、省内均衡迁入型、省际省内均衡型5种模式。(3)结合地域空间类型,探讨了广东省人口迁移的演变模式并将之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珠三角扩展区、粤北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梅州地区"两区四极"空间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世发 马梅 蔡玉梅 念沛豪
国土规划是宏观尺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性依据。为了便于国土规划政策的实施,一般采取某一级别的行政单元进行分区,但现有静态性行政区划体系不利于国土空间政策一致性和差异性表达。根据欧盟国土空间规划关于标准地区统计单元划分(NUTS)的启示,提出了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单元划分理念,构建了标准地域单元划分的原则、依据和技术路线,并以中国中部地区湖南省为例,对省级尺度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划分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地域划分是国土规划关于国土空间综合分区进行空间评价的基础,能为国土规划编制提供更好的单元选择服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黄利华 邹芳 赵丹丹 唐艳丽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费洪平
工业化地域类型是系统反映工业化过程与产业结构空间差异性及分类的地域单元。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已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工业化地区,如何对其研究已成为值得重视的新问题。本文以衡量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的主要指标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10个工业化地域类型,研究各自的工业化的条件和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阐明工业化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工业化空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惠芳,向俊波
我国的区域规划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体系和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程序。但技术性仅仅是区域规划属性之一,政策属性才是区域规划的本质属性,区域规划的科学性是为政策性服务的,新时期的中国区域规划改革应该首先确立和实现区域规划的公共空间政策属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当中政策缺陷及其影响,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区域规划中的综合性与微观性、规划地位的法定性、规划行政程序的开放性、规划实施手段的多样性,并阐述了国外区域规划对于我国区域规划改革可供借鉴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
区域规划 空间政策 规划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面向空间规划的时间地理学研究进展——以Martin Dijst研究为例
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其成因类型划分研究
以县域为特征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研究——以辽宁省凤城市为例
乡村规划中的生态观念、行为取向与政策转型——以宿迁市L镇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基于村域的乡村多功能类型划分及评价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的重要成果——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
面向规划国土数据融合的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与实现——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
宏观层面乡村规划的核心技术探索——以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
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理论契合、现实挑战与政策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