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8)
2023(14209)
2022(12506)
2021(11995)
2020(10315)
2019(23461)
2018(23480)
2017(44632)
2016(24375)
2015(27339)
2014(27130)
2013(26611)
2012(24022)
2011(21410)
2010(21683)
2009(19733)
2008(19311)
2007(17220)
2006(15078)
2005(13180)
作者
(68266)
(56487)
(56247)
(53507)
(36128)
(27093)
(25596)
(22235)
(21471)
(20345)
(19416)
(18933)
(17949)
(17949)
(17457)
(17135)
(16975)
(16810)
(16249)
(16207)
(14018)
(13957)
(13658)
(12935)
(12669)
(12635)
(12627)
(12419)
(11378)
(11140)
学科
(91610)
经济(91516)
管理(81937)
(74590)
(66240)
企业(66240)
方法(45667)
数学(38875)
数学方法(38187)
(25006)
中国(24047)
(22532)
业经(21992)
技术(21241)
(20138)
理论(19103)
地方(17754)
(17347)
(16735)
财务(16649)
财务管理(16616)
(16085)
企业财务(15745)
(15648)
贸易(15635)
(15197)
(15191)
农业(15142)
(14529)
银行(14494)
机构
大学(335371)
学院(333424)
管理(140617)
(126284)
经济(123199)
理学(120817)
理学院(119515)
管理学(117218)
管理学院(116571)
研究(103916)
中国(79181)
(72027)
科学(66171)
(58917)
(50940)
(49514)
业大(49002)
(48753)
中心(48537)
财经(46518)
研究所(46481)
北京(45458)
(44109)
师范(43729)
(42257)
(40684)
(38105)
农业(37921)
技术(36747)
经济学(36152)
基金
项目(229495)
科学(181489)
研究(168528)
基金(165854)
(143961)
国家(142766)
科学基金(124359)
社会(104206)
社会科(98774)
社会科学(98745)
(91053)
基金项目(88261)
自然(82639)
自然科(80818)
自然科学(80803)
自然科学基金(79329)
教育(78920)
(76175)
编号(69451)
资助(68549)
成果(55853)
(51276)
重点(50861)
(49785)
(47683)
课题(47604)
创新(47120)
项目编号(43623)
科研(43565)
大学(43114)
期刊
(137693)
经济(137693)
研究(95173)
中国(67739)
管理(55996)
学报(50463)
科学(47503)
(46150)
教育(43650)
(42906)
大学(38791)
学学(35877)
技术(32842)
农业(29955)
(27032)
金融(27032)
业经(22912)
财经(22041)
图书(21662)
经济研究(21052)
(18786)
科技(18255)
(17936)
技术经济(17808)
问题(16905)
理论(16489)
现代(15426)
实践(15249)
(15249)
统计(14961)
共检索到49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郑小雪  陈福集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面向网络舆情创建政务流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情境知识采集、政务流的组织、创建、实施四个阶段进行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其次,对政府知识、网络舆情情境和情境知识地图进行知识本体建模;最后,基于情境和知识构建面向网络舆情创建政务流的知识管理模型,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福集  郑小雪  
从统计数据出发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的密切相关性进行论证,围绕网络舆情的特性,提出知识本体、知识需求本体和知识节点的相关概念,并依据知识场原理构造网络舆情的需求空间模型和政府知识本体的空间模型。基于知识网格和知识地图的技术,建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节点层次模型和政府知识服务网络的物理拓扑图,解决网络舆情知识供需之间匹配与互联的结构性问题,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兰月新  刘冰月  张鹏  夏一雪  李昊青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网络舆情热度模型以及热度预测模型,能够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热度,并可以决定网络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措施的轻重缓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热度影响因素,通过定义最大关联度向量,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网络舆情热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维度logistic模型对各个媒体平台舆情信息开展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得出动态预测方法。[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构建的热度模型和热度动态预测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赟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为了提前并更加准确地判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化方向,以便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测监控。文章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了关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测监控模型。通过关联概率的计算,对动态贝叶斯网络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节点变量进行预测。并以分析2014年上海踩踏事件为例,确定此事件对象中的节点变量,并通过10位专家评分的方式给出了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预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得到比较合理的预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恒民  苏新宁  张相斌  
互联网舆情具有的衍生性、动态性和多维性特点,使得舆情的演化分析相当复杂。本文在分析舆情演化的微观组成及其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舆情演化的动态网络模型,以期对舆情演化的动态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有效地描述。本文重点研究了动态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特性和描述方法等建模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根强  罗艳艳  臧学莲  
【目的/意义】从复杂网络视角,对有界信任模型中的DW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会关系强度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分析网络社群舆情的观点演化机制,以期为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指导。【方法/过程】运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信任阈值、观点开放度、关系强度对舆情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作用。【结果/结论】随着信任阈值的增大,个体间观点经过不断交互而生成的观点簇数量逐渐减少,个体观点的聚合速度逐渐加快;随着群体从保守型转变为开放型,个体观点经过不断交互而生成的观点簇数量逐渐减少,个体观点簇聚合速度逐渐加快;强关系更利于网络社群舆情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凯  荣莉莉  郭文强  刘泉  颜克胜  
当前,舆情传播模型及其演化研究大多是从在线社会网络(线上网络)或物理接触网络(线下网络)单一角度考虑。然而,现实中的舆情传播同时发生在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单一网络结构不能完整地反映更符合实际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为此,本文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层耦合网络模型,并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层间对称和非对称的促进-抑制舆情传播机制。数值和实例分析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解析:(1)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和异配层间连接模式促进了线上线下网络中的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趣的是,耦合小世界网络中始终产生最有效的传播;(2)非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连接模式对线上线下网络中舆情传播的抑制作用大于异配连接。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目的/意义]在舆情监控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迅速有效地识别出舆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舆情的监督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内容与结构双重维度,设计一种完整的网络舆情关键节点挖掘、识别和分类的技术方法。涉及Goo Seeker、Gephi、Fuzzy AHP和TOPSIS等软件和算法,并以新浪微博"8·12滨海爆炸"事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 ]突破了单纯从单一维度进行关键节点排序的局限性,使关键节点的识别与分类进一步深入,并明确演化特征,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应对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玉亮  贾传玲  
[目的/意义]提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启动依据,划分应对启动等级,确定应对启动时间节点,对于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启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结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启动的依据是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演化规模、情感烈度和次生危害程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启动等级可划分为Ⅰ级危机启动、Ⅱ级紧急启动、Ⅲ级快速启动、Ⅳ级初级启动。根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造成的损失与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马捷  胡漠  张世良  杨沛  
文章在给出廉政网络舆情危机等级评价模型构成维度的基础上,构建廉政网络舆情危机等级评价模型,明确其优先级运算方法。以"张昆生严重违纪"与"社保局科员私吞九百万养老金"两起廉政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为例,对其舆情危机等级进行判定,证明构建的廉政网络舆情危机等级评价模型合理有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兰成  娄国哲  
舆情分析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特殊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催生研究更为精准、科学的网络舆情管理方法。网络舆情知识图谱(NPOKG)既有鲜明的需求牵引又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知识组织下的NPOKG构建是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方法,基于NPOKG的事件抽取和热点发现是舆情管理的重要实践。实践表明,将知识图谱应用于舆情管理,可以简化热点事件的发现过程,提高热点事件的趋势分析能力,提升舆情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霁阳  张鹏  兰月新  钟义勇  
[目的/意义]舆情反转现象的频发消耗了网民的信任感,降低了网民在网络世界的安全感。基于舆情大数据对反转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识别,对营造健康安全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舆情反转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主题演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聚类模型LDA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单元(GRU)的舆情反转实时识别模型(DDPOR)。首先根据时间窗口采集实时文本数据,利用主题模型动态计算事件的当前言论较于先前观点的主题吻合度。随后结合文本时序特征,利用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完成反转判定,实现网络舆情事件的反转预测。最后选取27个经典舆情反转案例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模型对反转的识别率与灵敏度。[结果/结论]实验表明,DDPOR可以及时地实现舆情反转的自动化识别,识别准确率高达90.54%,优于其他对比模型,且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与管控具有一定实战价值。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福集  史蕊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与掌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及时发现舆情中的潜在危机,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与灰色性等特征,选取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多因素灰色模型(MGM(1,m))。同时,为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预测残差进行修正,构建基于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并结合"莆田系事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序列GM(1,1)模型和无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残差修正后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史伟   薛广聪   何绍义  
针对微博短文本评论,基于情感分析技术,从情感类转移等角度实现对网络舆情演变趋势的预测。本文以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相关微博评论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扩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马尔可夫链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偏差规则马尔可夫模型(the deviation rules Markov model,DRMM)。该模型分析了网民情感类间的相关性和转移性,通过计算不同的情感类转移概率、构建时变的情感状态转移矩阵对疫情初期网民情感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实验采取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来衡量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拟合效果在预期范围之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