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1)
- 2023(12417)
- 2022(10612)
- 2021(9809)
- 2020(8457)
- 2019(19499)
- 2018(19494)
- 2017(36759)
- 2016(19814)
- 2015(22516)
- 2014(21997)
- 2013(21789)
- 2012(20554)
- 2011(18525)
- 2010(18772)
- 2009(17132)
- 2008(17140)
- 2007(15958)
- 2006(13730)
- 2005(11891)
- 学科
- 济(83033)
- 经济(82972)
- 管理(58554)
- 业(57358)
- 企(47225)
- 企业(47225)
- 方法(33987)
- 数学(28837)
- 数学方法(28572)
- 农(24645)
- 中国(23775)
- 地方(22246)
- 技术(21769)
- 业经(20244)
- 财(18827)
- 农业(16545)
- 学(16422)
- 制(14978)
- 贸(14085)
- 贸易(14077)
- 技术管理(13828)
- 理论(13589)
- 易(13540)
- 和(13497)
- 产业(12956)
- 银(12486)
- 银行(12458)
- 融(11972)
- 金融(11969)
- 行(11874)
- 机构
- 学院(275474)
- 大学(275034)
- 济(112981)
- 经济(110465)
- 管理(108011)
- 研究(93018)
- 理学(92132)
- 理学院(91060)
- 管理学(89627)
- 管理学院(89070)
- 中国(70338)
- 京(61059)
- 科学(56948)
- 财(50266)
- 所(45940)
- 农(44949)
- 中心(44573)
- 江(43801)
- 研究所(41512)
- 业大(40551)
- 财经(39103)
- 北京(38843)
- 范(37826)
- 师范(37501)
- 经(35280)
- 州(35034)
- 农业(35003)
- 经济学(33950)
- 院(33812)
- 技术(30737)
- 基金
- 项目(182399)
- 科学(143979)
- 研究(138396)
- 基金(128827)
- 家(111020)
- 国家(110010)
- 科学基金(94859)
- 社会(86425)
- 社会科(81904)
- 社会科学(81882)
- 省(74201)
- 基金项目(69606)
- 教育(62959)
- 划(61675)
- 自然(59260)
- 自然科(57864)
- 自然科学(57847)
- 编号(57601)
- 自然科学基金(56841)
- 资助(50191)
- 成果(47061)
- 创(43335)
- 发(41741)
- 重点(40892)
- 课题(40123)
- 创新(39661)
- 部(39426)
- 国家社会(34985)
- 项目编号(34917)
- 科研(34097)
- 期刊
- 济(128707)
- 经济(128707)
- 研究(81375)
- 中国(62523)
- 农(40785)
- 管理(40706)
- 财(40051)
- 学报(39628)
- 科学(38308)
- 教育(36019)
- 大学(30287)
- 学学(27550)
- 技术(27534)
- 农业(27499)
- 融(23653)
- 金融(23653)
- 业经(22410)
- 经济研究(19749)
- 财经(18926)
- 图书(17839)
- 问题(17412)
- 科技(16779)
- 经(16529)
- 业(16108)
- 技术经济(15815)
- 坛(14389)
- 论坛(14389)
- 理论(13022)
- 现代(12996)
- 贸(12955)
共检索到421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美桂1, 赵兰香2, 姚升保3, 陈锐1
产业知识基础发展现状评析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解析型、综合型、符号型3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推进路径及其发展策略,并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为例,对北京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测算和评析。研究结果显示:解析型知识基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关系,符号型知识基础与其它类型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性较弱,一般需要转型的城市相对来说综合型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北京综合型、解析型和符号型3类知识基础均较强,1998-2014年呈现出逐渐上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钮季峰 黄璐 郑文江 葛琴 穆智蕊 陈璐怡
以北京的产业技术选择为例,从国家前沿技术中筛选与北京发展相关度高的产业技术,利用知识网络理论量化产业技术特征,并探讨以此作为城市产业技术选择与政策设计的依据。研究认为,基于知识网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决策偏重定性的不足,为城市产业技术选择提供了一种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博 叶茂 王辉 江洪 郭文娟 王成
[目的 /意义]基于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需求,结合服务实践开展面向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服务模式研究,旨在为我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调研科技创新中心规划与管理、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一流产业集群建设、大型科技计划实施等方面的情报服务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面向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服务模式,最后以武汉为例总结面向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服务实践案例。[结果 /结论 ]通过对科技创新中心情报服务需求、实践和模式的研究,建立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中心情报服务部门为平台,以科技情报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情报服务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面向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服务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丙海 谢富纪 韩雨卿 贾友 柳咏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创业者等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在创新教育、科技创新体制、创业政策环境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各阶段青年人才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次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的思路,希望能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青年科技人才 培养链 科创中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钦
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北京高校 科技创新中心 作用与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叶军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最初投入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的动态演变,揭示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视角,探讨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产业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振宇 邓艳
作为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商业创新必须基于特定的空间。庞大且不断扩展的市场是北京商业创新的需求基础,众多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区是北京商业不断创新的空间基础。成功的商业街区,提供了多样性的来源,有利于商业企业间的高效竞争与非正式合作,有利于新企业诞生、学习并实现优胜劣汰,是典型的创新中心。商业创新空间与企业家的选择有着密切关联,是动态的:一批企业家有可能通过选择进入某种专业化过程,通过学习、模仿而改变特定地区的先天比较优势,并发展出孕育商业创新的商业街区。
关键词:
商业创新 空间 商业街区 集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蕾 曹松 李文姬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设计产业发展路径及方法,以期为北京设计创新服务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晁蓉 姚建文
为促进从基础研究领域和产业技术领域对高价值专利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研究,提升我国高价值专利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提出基于SWOT-AHP(层次分析)方法,分析相关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深度挖掘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驱动因素、关键知识图谱、核心专利、技术路线图以及产业竞争情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构建面向“基础研究创新+产业技术实现”的高价值专利顶层设计方案。并以电能质量治理为例,宏观层面分析得出电能质量扰动技术、谐波技术、电压暂降、微电网、电气化铁路与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等成为当前研究的新方向,而国家各项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的相关科技成果为电能质量治理实现与产业化创造铺垫了关键基础;中观层面识别出我国在H02M7、H02M1、H02J3、H02M3等领域已占绝对优势,而全球在H04B1、H03F1等领域尚存在技术空白点与弱点,我国需从产业链和产业实现视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与产业政策引导开展相关研发活动;微观层面深度挖掘产业竞争情报,形成技术和产业关联性的可视化网络图,从科学、技术和商业3个维度明晰市场目标的专利布局特点。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宝明 黄宁
思想市场是智库发展的基础,智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取决于市场深化程度。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存在市场化发育不足、智库功能有差距、市场供需机制和价格机制未有效形成等问题,应从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入手,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主体衔接协作、供需紧密对接,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智库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博 姚黎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区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区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区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魏晶 张雯 宋艳红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
关键词:
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