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2)
- 2023(16783)
- 2022(14488)
- 2021(13273)
- 2020(11228)
- 2019(25298)
- 2018(25154)
- 2017(48017)
- 2016(26495)
- 2015(29470)
- 2014(29141)
- 2013(29068)
- 2012(26944)
- 2011(24351)
- 2010(24127)
- 2009(21811)
- 2008(20928)
- 2007(18390)
- 2006(16257)
- 2005(13914)
- 学科
- 济(118672)
- 经济(118480)
- 管理(72910)
- 业(66167)
- 企(53898)
- 企业(53898)
- 方法(48161)
- 数学(41081)
- 数学方法(40661)
- 农(29914)
- 学(28294)
- 中国(28065)
- 地方(27956)
- 业经(25145)
- 财(24928)
- 农业(20263)
- 环境(20108)
- 和(18573)
- 贸(18268)
- 贸易(18257)
- 制(18091)
- 易(17623)
- 理论(17469)
- 地方经济(15650)
- 技术(15431)
- 划(15122)
- 务(14769)
- 财务(14703)
- 财务管理(14678)
- 融(14376)
- 机构
- 大学(375281)
- 学院(372675)
- 济(151344)
- 经济(148177)
- 管理(143346)
- 研究(131995)
- 理学(124680)
- 理学院(123187)
- 管理学(120930)
- 管理学院(120287)
- 中国(94576)
- 科学(85812)
- 京(79503)
- 农(71206)
- 所(67934)
- 财(65283)
- 业大(62787)
- 研究所(62585)
- 中心(58867)
- 农业(56138)
- 江(54627)
- 财经(52741)
- 北京(49641)
- 范(49215)
- 师范(48610)
- 经(47912)
- 院(47528)
- 经济学(45632)
- 州(43786)
- 省(41593)
- 基金
- 项目(262253)
- 科学(204310)
- 基金(189606)
- 研究(184283)
- 家(168451)
- 国家(167080)
- 科学基金(141604)
- 社会(116671)
- 社会科(109787)
- 社会科学(109749)
- 省(104436)
- 基金项目(101717)
- 自然(94678)
- 自然科(92401)
- 自然科学(92376)
- 自然科学基金(90699)
- 划(87645)
- 教育(83265)
- 资助(76915)
- 编号(73344)
- 重点(59287)
- 成果(58247)
- 发(56903)
- 部(56310)
- 创(54211)
- 科研(50829)
- 课题(50807)
- 创新(50676)
- 计划(50115)
- 大学(47720)
- 期刊
- 济(168810)
- 经济(168810)
- 研究(108131)
- 中国(70005)
- 学报(69696)
- 农(64805)
- 科学(60892)
- 管理(51369)
- 大学(51205)
- 学学(48602)
- 财(48520)
- 农业(44005)
- 教育(36847)
- 技术(30665)
- 融(28473)
- 金融(28473)
- 经济研究(27323)
- 业经(26643)
- 财经(25743)
- 业(22490)
- 经(22127)
- 问题(21937)
- 科技(19488)
- 版(19268)
- 技术经济(18644)
- 图书(18637)
- 业大(18593)
- 资源(17679)
- 理论(16762)
- 现代(16128)
共检索到54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松彦 汪鹏 林泽伟 张聪 赵黛青
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环境保护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论文通过构建广东省ICEEH(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climat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and health)模型,设置不同的达峰时间情景,综合考虑广东省“双碳”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年提前达峰情景和2030年如期达峰情景相比2035年推迟达峰情景,碳排放峰值分别低2 000万~4 000万吨。对于部门来说,农业和工业部门的碳达峰时间基本与广东全省的碳达峰时间保持一致,而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达峰分别在2040年和2025年前后出现。从社会影响来看,提前达峰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推迟达峰情景到2045年后减排难度更大,减排成本更高,提前达峰情景和如期达峰情景到2060年GDP总量比推迟达峰情景高1 220亿~4 386亿元。
关键词:
CGE 广东省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松彦 汪鹏 林泽伟 张聪 赵黛青
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环境保护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论文通过构建广东省ICEEH(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climat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and health)模型,设置不同的达峰时间情景,综合考虑广东省“双碳”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年提前达峰情景和2030年如期达峰情景相比2035年推迟达峰情景,碳排放峰值分别低2 000万~4 000万吨。对于部门来说,农业和工业部门的碳达峰时间基本与广东全省的碳达峰时间保持一致,而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达峰分别在2040年和2025年前后出现。从社会影响来看,提前达峰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推迟达峰情景到2045年后减排难度更大,减排成本更高,提前达峰情景和如期达峰情景到2060年GDP总量比推迟达峰情景高1 220亿~4 386亿元。
关键词:
CGE 广东省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婧 刘金娜 房学宁 窦睿音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系统间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第三产业占比、控制高耗能行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河北可以同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碳达峰目标实现后,继续坚持扩大碳汇规模,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40%、火力发电占比约53%的条件下,可以同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3)推进能源供给低碳绿色改革是保障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其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火力发电低碳化是政策关键。
关键词:
碳减排 情景分析 能源政策 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婧 刘金娜 房学宁 窦睿音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系统间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第三产业占比、控制高耗能行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河北可以同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碳达峰目标实现后,继续坚持扩大碳汇规模,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40%、火力发电占比约53%的条件下,可以同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3)推进能源供给低碳绿色改革是保障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其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火力发电低碳化是政策关键。
关键词:
碳减排 情景分析 能源政策 省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文梅 王谋
城市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战场,深入分析我国城市碳排放达峰城市特征,有助于科学推进碳达峰工作。通过条件判断函数和最值函数构建了城市碳排放达峰状态判断方法,对2000~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达峰状态进行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不同达峰类型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发现:(1)目前我国达峰城市有68个,占到总样本城市的23.86%,达峰城市总排放占到全国的28.80%。碳达峰城市的达峰时间为2010~2012年,峰值最高的城市为上海市,最小为浙江省舟山市。(2)当前达峰的58个城市(去除10个衰退达峰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北京;第二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上海、深圳等;第三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如扬州、淄博等;第四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如安庆、大同等;第五类城市主要特征为峰值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如乌海。(3)排除极端情况下,我国碳达峰城市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为:人均碳排放约为9~10t,人均GDP约为46099.49~69378.99元(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三产占比约为40%~45%,城镇化率约为55%~80%。
关键词:
碳达峰 城市 特征研究 气候变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昭 赵会茹 霍慧娟
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心环节。推进电力行业提前碳达峰,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首先,结合电力系统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以电力碳达峰为边界构建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模型。然后,运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提出实现地区电力碳达峰的电源装机结构优化配置方案,模拟区域电力碳排放轨迹。最后以山西省为例,设计实现电力碳达峰的地区电力系统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山西省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电力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增大,多种电网灵活性资源需协同发展"。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该区域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经历前期快速增长、中期波动下降、后期稳定下降3个阶段,到202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
关键词:
碳达峰 电力系统 优化配置 生产模拟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孙宇军 谭玉珊
本文论述情报工作内涵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报研究工作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知识经济对情报研究工作的要求,比较了我国情报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全面提高情报研究工作水平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家华 张坤
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在于零碳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根本替代。零碳能源生产革命有助于协同推进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零碳能源消费革命可以有效提高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同。碳移除路径只能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有着应急备用的特殊功效。实现碳中和,需要摒弃碳思维,释放零碳转型发展新动能。我国在零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方阵,需将我国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转换为国际规则能力,寻求可再生能源领域市场话语权,引领零碳能源转型发展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美 赵静波 于文益
针对广东省能源发展及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开发利用在保障能源安全及低碳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广东省氢能利用及产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氢能产业链布局已具雏形、氢能推广应用规模领先全国,但同时也存在氢源保障不足、绿氢比例偏低、应用场景有待拓展等问题。结合广东省产业特色及优势,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等方式解决氢源问题,并积极探索氢能在工业领域深度脱碳、交通行业低碳转型、天然气掺氢等领域应用发展,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对化石能源依赖,帮助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关键词:
碳中和 氢燃料电池 氢能利用 广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举 孔晓旭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柯娟娟 袁祥勇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研究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框架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转化为货币计量,结合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理念,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通过碳会计、碳足迹核算、碳标签的研究,企业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透过商品或服务中货币价值转移与碳足迹转移同步的概念,结合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碳会计,扩展财务会计系统并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华 郭春丽 易信 陆江源 王利伟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主要通过改变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通过改变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差异化需求影响需求结构,通过容量限制、技术促进、产业衍生、安全损失等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变资源禀赋影响区域经济格局,通过改变供给结构和消费行为影响人民生活。随着发展阶段跃升和发展质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依赖度加速下降、工业碳排放进入高位调整期后再次“攀高峰”、投资和出口碳排放强度远大于消费需求、碳排放区域分化明显、居民生活碳排放上升等趋势特征。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经济增长将在下行中实现动力再造,产业结构在多目标协同中转型升级,需求结构在低碳发展中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在深度调整中重塑格局,居民生活方式在低碳转型中改变改善,但也给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地区协调发展、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风险挑战。未来一个时期,要正确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供给与需求、中央与地方、国际与国内、减碳与安全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减少发展安全隐患,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莉 马蔡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税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应完善现有税制中针对碳排放和使用森林资源征收的限制性税收;另一方面,需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发展。此外,还应该考虑开征碳税。这样的绿色税制体系才能全方位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税制 碳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