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8)
- 2023(9682)
- 2022(7750)
- 2021(6850)
- 2020(5040)
- 2019(11583)
- 2018(11348)
- 2017(21275)
- 2016(11519)
- 2015(12567)
- 2014(12528)
- 2013(12332)
- 2012(11806)
- 2011(10844)
- 2010(11090)
- 2009(9612)
- 2008(9261)
- 2007(8290)
- 2006(7631)
- 2005(7102)
- 学科
- 济(56896)
- 经济(56847)
- 管理(29389)
- 业(25050)
- 中国(22703)
- 地方(22022)
- 企(16681)
- 企业(16681)
- 农(16400)
- 环境(14938)
- 方法(13730)
- 业经(13341)
- 发(12186)
- 数学(11765)
- 农业(11739)
- 地方经济(11675)
- 数学方法(11664)
- 学(10952)
- 融(9499)
- 金融(9498)
- 银(9313)
- 银行(9298)
- 行(9135)
- 贸(8772)
- 发展(8770)
- 贸易(8760)
- 展(8738)
- 制(8697)
- 财(8577)
- 易(8312)
- 机构
- 学院(160697)
- 大学(157244)
- 济(68366)
- 经济(66769)
- 研究(63426)
- 管理(56892)
- 中国(47658)
- 理学(47108)
- 理学院(46392)
- 管理学(45665)
- 管理学院(45341)
- 京(38544)
- 科学(38466)
- 所(31856)
- 财(29536)
- 研究所(28649)
- 中心(28162)
- 农(27044)
- 江(25607)
- 北京(25494)
- 范(24500)
- 师范(24285)
- 院(23830)
- 业大(23138)
- 财经(22255)
- 州(20990)
- 经济学(20870)
- 农业(20566)
- 经(20155)
- 师范大学(19587)
- 基金
- 项目(106100)
- 科学(84067)
- 研究(80534)
- 基金(74449)
- 家(64677)
- 国家(64076)
- 科学基金(54856)
- 社会(51924)
- 社会科(49327)
- 社会科学(49318)
- 省(42656)
- 基金项目(39594)
- 划(36532)
- 教育(35161)
- 自然(32897)
- 编号(32487)
- 自然科(32078)
- 自然科学(32075)
- 自然科学基金(31421)
- 发(30935)
- 资助(28404)
- 成果(25748)
- 发展(25337)
- 展(24906)
- 重点(24539)
- 课题(24245)
- 创(22305)
- 部(22114)
- 国家社会(21345)
- 创新(20926)
共检索到263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楠 谢文萱
加快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重点城市群先试先行,而京津冀城市群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责任主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协同,更需要注重低碳协同,从而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考察了京津冀碳排放现状和主要问题,然后以美国加州伯克利、新加坡和日本北九州三个典型案例为对象,具体分析和总结了国际代表性低碳城市实践的成就与经验。最后,从政策支撑、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低碳建设以及市民参与五个方面,针对我国京津冀城市群碳中和实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制定京津冀城市群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碳中和 京津冀城市群 国际低碳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学莉 温夫成 李英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和特征的系统分析,结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提出应从强化合作意识、突出"双核"驱动作用、完善区域产业链条以及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等方面制定、实施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带状"结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因此,智慧城市群建设也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较多,对智慧城市群的研究还很少见。但是,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研究必然引向智慧城市群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代表性城市群,应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群走出一条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目前,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面临着人本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空间紧凑度低、服务体系开放度不高等问题。要以人本位发展、协同发展、政企合作发展为战略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统筹数据资源,推进产业智慧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核心技术国产化率等路径,加速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
关键词:
京津冀 智慧城市群 人本位 集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辉 张晋晋 安树伟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关键词:
城市群 京津冀 测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陈耀
该文选取人均GDP、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进出口额五项指标,采用威尔逊系数法,对1999—2013年的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与长三角的均衡发展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显著,五项指标所衡量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外向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且差距收敛趋势不明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的原因是:产业配套不协同、城市群利益分配冲突、行政体制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合城市群协同发展理论及实践,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差距 障碍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发展质量 协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春成 白旭飞 侯汉坡
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日益面临类似于计算机科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的问题。比如,在计算机中,双核架构有效解决了单核架构的瓶颈制约,而在城市群中尤其是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单极经济中心发展战略正面临诸多无法克服的硬性约束。为此,本文提出了"双核"经济中心的架构,并认为"双核"经济中心是资源靶向性、规模经济及有机疏散理论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实行"双核"经济中心的基础及必要性。最后,在借鉴计算机双核之间联系和分工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双核"之间的联系和分工机制,力求对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施策略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理清京津冀城市群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是下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也将决定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空间格局与布局形态。本文在借鉴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凝练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当前呈现的三大基本格局、三大基本趋势,并据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四大着力点。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协同创新 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比之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其区域内各城市政策差异大,经济发展差距大,补偿机制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发展城市对低发展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对周边村镇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联动合力。本文借鉴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聚焦完善补偿机制和健全学研产转化体系,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力,以期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与繁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