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9.65.12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6)
2023(9056)
2022(7715)
2021(7381)
2020(6170)
2019(14556)
2018(14902)
2017(28253)
2016(15207)
2015(17475)
2014(17213)
2013(16953)
2012(15375)
2011(13732)
2010(14078)
2009(12749)
2008(12003)
2007(10707)
2006(9370)
2005(8052)
作者
(42183)
(35185)
(34927)
(33153)
(22462)
(16714)
(16000)
(13510)
(13457)
(12780)
(12117)
(11836)
(11387)
(11050)
(10968)
(10580)
(10314)
(10246)
(10124)
(10113)
(8638)
(8580)
(8521)
(8064)
(7898)
(7806)
(7779)
(7770)
(7200)
(6890)
学科
(59388)
经济(59344)
管理(40219)
(36106)
方法(26733)
(25861)
企业(25861)
数学(23964)
数学方法(23375)
(18057)
地方(17067)
中国(16884)
业经(13081)
(12258)
环境(11883)
农业(11808)
(11398)
(10626)
理论(10485)
(10376)
贸易(10363)
(9967)
(9188)
(8435)
工作(8434)
银行(8418)
(8235)
技术(8167)
(8062)
金融(8060)
机构
学院(200147)
大学(198089)
管理(77618)
(73400)
经济(71349)
理学(65877)
研究(65085)
理学院(65055)
管理学(63430)
管理学院(63059)
中国(50910)
(44423)
科学(42811)
(33113)
(32674)
中心(32493)
(32469)
(31539)
业大(31086)
研究所(28639)
(28446)
(28321)
师范(28136)
北京(28001)
财经(25404)
农业(25239)
(24843)
技术(24356)
(22901)
师范大学(22361)
基金
项目(139123)
科学(108471)
研究(102393)
基金(97663)
(84904)
国家(84207)
科学基金(72825)
社会(62170)
社会科(58770)
社会科学(58751)
(56894)
基金项目(52067)
自然(48123)
教育(47551)
(47281)
自然科(46910)
自然科学(46904)
自然科学基金(46012)
编号(43536)
资助(40326)
成果(34770)
重点(31344)
(30631)
课题(30389)
(28871)
(28588)
创新(26701)
科研(26324)
项目编号(25851)
大学(25633)
期刊
(85883)
经济(85883)
研究(55392)
中国(47708)
学报(30532)
(29370)
管理(28874)
科学(28113)
教育(27082)
(25175)
大学(23710)
技术(22254)
学学(21490)
农业(20204)
图书(17512)
(17296)
金融(17296)
业经(15378)
书馆(12816)
图书馆(12816)
经济研究(12745)
资源(11922)
财经(11302)
(11266)
问题(10882)
统计(10344)
(9780)
(9692)
科技(9648)
(9584)
共检索到30885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段忠诚  韩宝龙  
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规划层面统筹考虑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成为解决该矛盾的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阻力面模型,并在徐州市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模拟中,将其与传统的CA-Markov土地扩张预测模型比较。发现在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阻力面模型中,其建设用地扩张侵占较少的生态用地,且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低,连接度高,建设用地呈现内嵌式和连片式扩展,阻力面模型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持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戴津津   方昕然   李龙   陈龙高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模拟多情景下徐州市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当量因子法与PLUS模型。研究结果:(1)徐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湿地与水体面积先减后增。(2)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3)在三种情景模拟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出现损失,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最大,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重要原因。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侵占其他地类速度加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量最少。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时加强规划引领,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翔华  唐德善  付光辉  
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探讨了测算区域土地整理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0变化的方法,并通过敏感性指数(CS)分析了ESV对各地类转移面积(TA)变化的依赖程度。结果发现:(1)研究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主要是通过填塘实现的;(2)ESV每年损失1334.18万元,若按农地使用30年计算,ESV总损失将达20985.61万元;(3)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土壤形成与保护、食品生产等功能提高;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娱乐文化等功能降低;(4)敏感性分析显示,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转变为耕地时,ESV随转移面积TA的增加分别表现出同步减少、显著增加、略微增加、显著减少。因此,当大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姚楠  王佳  周伟奇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系列改进,提出包括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在内的多种方法融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得出:(1)徐州市研究区按生态功能强度调整后的生态服务价值2005年为19.33亿元,2015年为29.27亿元,2005~2015年增长51.42%;(2)按Meta回归分析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调整后的2015年评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7.32亿元,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2005~2015年的增长值为28.05亿元,其中森林22.60亿元、湿地0.53亿元、河湖水域4.92亿元。文章在论述了城市人工生态、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在丰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同时,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方法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体系创新。文章最后提出推进评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级分类评估的环境资产考核制度与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未  廉文慧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生境网络的影响,对目标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建设用地扩张变化采用地类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的方法,探讨了建设用地扩张、生境网络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对生境网络用地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高于建设用地扩张直接导致的地类变化对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2)就生境网络用地而言,建设用地扩张会导致迁移廊道和生境斑块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建设用地扩张对迁移廊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高于对生境斑块的影响,且迁移廊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具多元化;(3)建设用地扩张直接导致基于白鹭生存需求的生境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小,且减小幅度大于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生境用地某些生态过程缺失,间接影响了物种迁移、基因交流,进而影响到网络功能。该研究为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及利用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尹鹏程  李钢  蔡先娈  邓玉锋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旨在实现国土资源全要素信息的集成与整合。基于此,对国土资源全要素管理模式进行定义,给出国土资源全要素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并分析该系统概念模型和应用模型,从技术架构、系统开发模式、业务处理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徐州市国土资源全要素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正  刘阳  施瑶  胡凯富  郑曦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国霞  沈山  
以徐州市37个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物业服务内容和决定物业服务满意度高低的三个重要因素,建立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确立评价模型,采用五级评判标准,实现了对满意度定量评价。继而对徐州市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测评。结果显示,徐州市现有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评价值为0.5304,总体上处于一般等级,在服务质量上和完善服务细节上仍需较大提升。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计策  崔琳琳  刘荣  
为促进机构信用代码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以徐州市地方信用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机构信用代码关联其他机构代码,促进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共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刘永康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徐州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人口承载力、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荷率、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9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徐州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还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海斌   肖长江   刘雅雯   邓诗琪   李鑫  
【目的】规划弹性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管制的创新性方式,对提高空间规划科学性与有效性、减轻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冲击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布局弹性空间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先运用区间优化模型求取各类用地数量弹性区间,然后以区间上、下限对应的面积作为数量需求导入PLUS模型分别模拟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将各地类两次模拟布局差异部分划为弹性空间。【结果】结果表明:(1)各用地数量弹性区间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对未来不确定性承纳贡献较大的土地类型为农村居民点、耕地、水域、城镇工矿用地,而较小的是草地、未利用地。(2)各类用地弹性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其中耕地弹性空间集中于城镇、农村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园地、林地弹性空间集中于河流沿岸、低山丘陵等适宜生长区,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弹性空间主要分布在城乡原用地外缘。(3)基于各土地利用类型弹性空间,按规划分区归并土地类型,同时按适宜度标准处理弹性空间冲突部分,得到不同空间规划分区的弹性空间,其中农业生产区、生态保护区、城镇建设区与乡村发展区的弹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74%、0.20%、1.09%与3.31%。【结论】土地利用空间可能冲突的概率分布是弹性空间划定前提,应从不确定性视角划定土地利用布局的弹性空间,本文提出的基于区间优化与PLUS模型的弹性空间划定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祚   江驭鲲   何青松   王哲  
研究目的:从当前村镇建设用地“既拆又建”现象出发,聚焦城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格局演变规律,以洛阳市为例,开展2020—2030年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研究,为大城市村镇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PLUS模型、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多情景设定。研究结果:(1)区位条件因素在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中起基础性作用,距离耕地、高速公路的远近对扩张与消失变化的影响较大,贡献度均超过16%。(2)2020—2030年洛阳市村镇建设用地扩张与消失规模以及格局差异明显。在规模上“扩张”与“消失”面积比例约为2∶1;在格局上“扩张”斑块类型以边缘、支线及孤岛为主,“消失”斑块类型则以核心区和边缘占优。(3)4种情景下研究区村镇建设用地均表现为大规模零碎式扩张与小规模集中式收缩。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中孤岛占比最少(9.93%),空间上连通性和整体性最优,未来应进一步充分考虑耕地保护情景。研究结论:亟需秉持村镇建设用地以优化存量换取增量的理念,均衡协调扩张和消失的规模、形态及其综合效益,针对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实施“一村一策”缓解村镇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困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锦辉  顾贤光  张一兵  李硕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各个社区内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置情况,主要干道上的夜间照度、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结含老年人特征对社区环境的需求,针对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提出相关的建议性改造策略。并主要从整备社区道路、改善铺面材质、加强夜间照度、增设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良好环境的需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喜生  洪伟  吴承祯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本文在总结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评估模型必须考虑空间异质性、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稀缺性等因素。结合福州市"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以耕地和林地两者的生物量来修正区域差异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构建了空间异质系数,以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率共同构建了社会发展系数,以人口密度构建了资源稀缺系数,从而建立了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估算模型。并以福州市为例,分别估算出2009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静态价值为389.48亿元,动态价值为270.32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14.77%和10.25%;...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