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3)
- 2023(11698)
- 2022(9679)
- 2021(8811)
- 2020(7114)
- 2019(16299)
- 2018(16405)
- 2017(31263)
- 2016(16576)
- 2015(18609)
- 2014(18614)
- 2013(18459)
- 2012(17211)
- 2011(16086)
- 2010(16806)
- 2009(15443)
- 2008(14862)
- 2007(13294)
- 2006(12222)
- 2005(11450)
- 学科
- 济(97145)
- 经济(97073)
- 管理(43773)
- 业(38021)
- 方法(32310)
- 数学(28864)
- 企(28572)
- 企业(28572)
- 数学方法(28346)
- 地方(27877)
- 中国(27650)
- 农(20884)
- 业经(18748)
- 学(17531)
- 地方经济(16402)
- 环境(16387)
- 农业(14507)
- 发(14257)
- 融(13271)
- 金融(13270)
- 财(13055)
- 制(12935)
- 银(12713)
- 银行(12698)
- 贸(12653)
- 贸易(12640)
- 行(12402)
- 理论(12188)
- 易(12052)
- 和(11658)
- 机构
- 学院(244613)
- 大学(241310)
- 济(110446)
- 经济(108111)
- 研究(91323)
- 管理(90106)
- 理学(76018)
- 理学院(75052)
- 管理学(73514)
- 管理学院(73062)
- 中国(69281)
- 科学(54532)
- 京(53354)
- 财(46737)
- 所(46280)
- 研究所(41681)
- 中心(40284)
- 江(37984)
- 农(36971)
- 财经(36220)
- 经济学(34742)
- 北京(34740)
- 范(34033)
- 师范(33749)
- 院(33163)
- 业大(32833)
- 经(32671)
- 州(30763)
- 经济学院(30713)
- 农业(28109)
- 基金
- 项目(156397)
- 科学(123677)
- 研究(114859)
- 基金(112040)
- 家(97310)
- 国家(96546)
- 科学基金(82978)
- 社会(74679)
- 社会科(70987)
- 社会科学(70969)
- 省(62077)
- 基金项目(58456)
- 教育(51961)
- 划(51798)
- 自然(51774)
- 自然科(50505)
- 自然科学(50498)
- 自然科学基金(49520)
- 资助(46463)
- 编号(45512)
- 发(40065)
- 成果(36429)
- 重点(35807)
- 部(33391)
- 课题(33150)
- 发展(32552)
- 展(32048)
- 创(31995)
- 国家社会(31075)
- 创新(30040)
- 期刊
- 济(136352)
- 经济(136352)
- 研究(79821)
- 中国(53875)
- 管理(36495)
- 农(34684)
- 科学(33701)
- 财(33645)
- 学报(33264)
- 教育(27178)
- 大学(26068)
- 融(24596)
- 金融(24596)
- 学学(24568)
- 技术(24382)
- 农业(23717)
- 经济研究(22636)
- 业经(21492)
- 财经(18417)
- 问题(18270)
- 经(16080)
- 统计(14579)
- 技术经济(14156)
- 策(13149)
- 业(12774)
- 资源(12616)
- 贸(12369)
- 世界(12205)
- 商业(12124)
- 现代(12035)
共检索到390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琳瑜
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因此面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要的一环。它既强调城市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化原则,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并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根据四化原则设计了适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模式 循环经济 广州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循环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而区域循环经济更是重点之重。本文在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区域特点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还构思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
关键词:
区域 循环经济 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寿富 赵定涛
我国县域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影响县域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尝试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分析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基于中部县域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并进一步划分了中部140个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以此对其他358个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的重心,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投身经济转型领域,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立足我国城市生态文明转型的现状,科学分析几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度和实施方案并提出参考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对研究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晓东 冯义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清知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8%左右,大多数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如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井岗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处在贫困之中。贫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因此,建设生态经济群落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砚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 ,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是决定会计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本文在介绍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向会计提出的三大挑战 ,进而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会计模式产生的影响 ,以及顺应这种要求的会计模式的变迁。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会计模式 变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锁成 王海英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恶化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提出超常规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西部摆脱"脆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战略依据、内涵以及战略途径,并对如何促进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双重挑战 生态经济 模式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梅 董锁成 李泽红 李斌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边缘化 生态脆弱 生态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中印经济 增长模式 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荣艳 杨茜
要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汉中应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挥自身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条件与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通过宏观引导和微观激励,打造汉文化品牌,形成机制,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汉中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声俊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强劲东风,吹活了学术领域,对市场经济这个争论百多年的难题,再度掀起探讨热潮。何谓科技生态市场经济? 它是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三位一体化的发展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大理想;以整个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环境为大视野;以振兴第一、二、三产业等各项经济事业为大中心;以完备商品、要素、技术市场体系为资源配置大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
[期刊] 改革
[作者]
仇焕广 张祎彤 彭奎
以政府转移支付为主的生态保护方式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且无法突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根本矛盾。生态服务型经济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界定生态服务型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以社区为核心和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两种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揭示了每种模式中参与主体的特征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利用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实践逻辑及其效果。根据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服务型经济模式能够激活社区内部动力,有助于稳定、可持续地提高社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广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社区示范推广,培育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的能力,构建生态服务型经济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生态服务型经济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玉杰 王璐瑶 周姿含 陈劲
当前,面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创新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传统创新活动相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过程更显著地跨越了企业、行业乃至国家边界,呈现出多类别主体竞合、多范式协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规律框架,从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范式的多样化与创新行为的生态化三个维度挖掘创新规律的新特征与新内涵,指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异质性数字主体及其复杂关系构成的系统,并以多层级、多主体、多模式协同共演的机制运行。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创新政策、创新实践与创新管理研究贡献实践启示与理论工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燕慎
面向21世纪的东亚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魏燕慎近一二十年来,亚太经济获得长足进展,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里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具有诸多为世人瞩目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在当前亚太崛起的热浪声中,所说的亚太地区,主要是指大平洋西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