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4)
- 2023(14855)
- 2022(12226)
- 2021(11048)
- 2020(9102)
- 2019(20253)
- 2018(20058)
- 2017(36908)
- 2016(20192)
- 2015(22688)
- 2014(22718)
- 2013(22063)
- 2012(20648)
- 2011(18750)
- 2010(19165)
- 2009(17686)
- 2008(17598)
- 2007(16268)
- 2006(14534)
- 2005(13633)
- 学科
- 济(81823)
- 经济(81696)
- 管理(63513)
- 业(60765)
- 企(48475)
- 企业(48475)
- 中国(28061)
- 农(28044)
- 方法(25918)
- 地方(22107)
- 财(21618)
- 业经(21522)
- 数学(21328)
- 数学方法(21088)
- 制(21024)
- 技术(18929)
- 农业(17201)
- 学(16734)
- 银(16725)
- 银行(16685)
- 贸(16606)
- 贸易(16591)
- 行(16149)
- 易(16096)
- 融(15970)
- 金融(15963)
- 体(14930)
- 环境(13920)
- 理论(13523)
- 发(13407)
- 机构
- 学院(288053)
- 大学(285429)
- 济(117800)
- 经济(115118)
- 管理(105771)
- 研究(104815)
- 理学(88700)
- 理学院(87659)
- 管理学(86228)
- 管理学院(85662)
- 中国(79940)
- 京(62723)
- 科学(62298)
- 财(57613)
- 所(53628)
- 农(51400)
- 研究所(47989)
- 中心(47975)
- 江(47455)
- 财经(43467)
- 业大(42318)
- 北京(40068)
- 农业(39877)
- 范(39373)
- 经(39149)
- 师范(38925)
- 院(38506)
- 州(37596)
- 经济学(35461)
- 省(34758)
- 基金
- 项目(186620)
- 科学(146400)
- 研究(140869)
- 基金(131869)
- 家(115949)
- 国家(114586)
- 科学基金(96912)
- 社会(88958)
- 社会科(84312)
- 社会科学(84292)
- 省(75364)
- 基金项目(68522)
- 教育(64712)
- 划(62404)
- 自然(59436)
- 自然科(58030)
- 自然科学(58014)
- 编号(57771)
- 自然科学基金(56978)
- 资助(53005)
- 成果(48477)
- 发(45188)
- 重点(42765)
- 课题(41951)
- 部(40913)
- 创(39975)
- 制(38610)
- 创新(37404)
- 国家社会(36913)
- 发展(36301)
共检索到46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先青 岳心怡 张美 王国坤
家居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赋能技术是加速家居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家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近30年来家居行业智能制造基本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入手,明确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赋能技术及实施策略。一方面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家居智能制造基础和过程技术创新、前沿和赋能技术推进两大技术体系和要素,搭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平台,包括总体架构和发展目标、核心内容、理论突破和基础保障、赋能技术、新发展模式、实施策略等,设定面向优质、高效、低耗、绿色、安全的家居高质量发展目标,界定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5方面核心内容,提出加快自动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集成、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模与仿真等基础和过程技术创新思路,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调度和控制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构成的新型技术应用场景,解读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等前沿技术的实施途径;另一方面对技术体系进行归纳,包括基于家居信息化管控平台搭建的技术体系、基于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居制造生态技术体系;最后,对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在家居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未来研究建议:结合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模式、互联工厂模式、商业模式重塑企业发展模式;利用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虚实结合和整理联系加强企业新策略的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通 楼裕胜 顾洲一
乡镇街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夯实乡镇街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意义重大。当前,镇街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机制保障、设施支撑、工作重心、思想条件、社会基础、信用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还存在整体规划缺乏、组织保障能力薄弱、信用认识不到位、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建议“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做到规范与鼓励并举,强化信用监测评估,并做好示范引领;基层政府应带好政务诚信头,充分整合基层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两类资源,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打好治理、服务、监管和创新四张牌,推动基层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镇街道 基层信用 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建丽 李娇
智能制造作为高阶制造业态和新型生产方式,已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关键期,传统产业亟须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新的生机,新兴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通过富有竞争力的制造模式抢占全球制高点,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生产制造关键环节和主要流程的智能化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支撑和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的显著特征。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核心,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智能工厂全面推广落地,打造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冰 聂云霞
文章利用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区域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要从加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新动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制造人才以及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升级等路径出发,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冰 聂云霞
文章利用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区域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要从加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新动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制造人才以及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升级等路径出发,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晓茹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位列第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光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数字化。为此,文章从价值契合关系、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价值创造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逻辑与实践路径。其一,从数字技术的理念、功能、重要作用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关系,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契合关系。其二,从数字技术的价值驱动引擎、赋能路径、价值体系和模式耦合等价值赋能视角,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其三,从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制造、赋能销售增收节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智能决策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优化价值管理流程以及提升制造企业生态价值六个价值创造渠道,探索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俊
对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前提。通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试构建包括制造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国际竞争力、社会贡献等6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下涵盖若干个三级指标,共22个三级指标的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赋能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思 夏先瑞
数字经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渗透下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国内外已有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理论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得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赋能数据共享实现经济效益倍增效应、赋能核心技术水平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赋能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结论。但受制于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性数字人才、赋能地域差距、数字技术利用率以及数据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机制优势难以发挥。因此,为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培育数字人才、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制造业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强化法律法规对数字制造业的支撑和保护。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实现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宗国 曹璐
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当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评价。从体现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益增长、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社会共享5个维度,构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88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组合赋权-TOPSIS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企业总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合作和效益增长能力表现较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及社会共享表现较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企业应积极作好长期建设准备,稳步促进高质量转型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运转效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社会责任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