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672)
2022(6967)
2021(6431)
2020(5249)
2019(11997)
2018(11207)
2017(20562)
2016(10624)
2015(12083)
2014(11512)
2013(11543)
2012(10698)
2011(9707)
2010(9670)
2009(9249)
2008(8206)
2007(7001)
2006(6146)
2005(5914)
作者
(27955)
(23134)
(23016)
(22171)
(14711)
(10882)
(10432)
(9156)
(8963)
(8155)
(7983)
(7721)
(7503)
(7331)
(7250)
(7179)
(6842)
(6789)
(6727)
(6114)
(5863)
(5440)
(5402)
(5244)
(5229)
(5204)
(5068)
(4681)
(4620)
(4619)
学科
(47533)
经济(47493)
管理(28566)
(28192)
(25744)
金融(25744)
中国(24565)
(23094)
银行(23090)
(22504)
(21939)
企业(21939)
方法(19858)
数学(18492)
数学方法(18416)
(14042)
(12610)
贸易(12590)
(12499)
(12454)
(11785)
中国金融(11250)
地方(10031)
业经(9896)
(8874)
财务(8857)
财务管理(8843)
企业财务(8541)
农业(8284)
(7984)
机构
大学(148433)
学院(144847)
(76199)
经济(75109)
研究(56050)
管理(53595)
中国(52230)
理学(45583)
理学院(45124)
管理学(44693)
管理学院(44419)
(34572)
(31554)
科学(27844)
财经(27694)
中心(27200)
经济学(26927)
(26468)
(25611)
经济学院(24435)
研究所(24032)
财经大学(21047)
北京(20872)
(20869)
金融(20525)
(20238)
(19319)
(19059)
(18639)
银行(17967)
基金
项目(95852)
科学(77374)
基金(73694)
研究(73395)
(63812)
国家(63375)
科学基金(54425)
社会(50926)
社会科(48786)
社会科学(48778)
基金项目(37375)
教育(32677)
(32630)
自然(31473)
自然科(30825)
自然科学(30819)
资助(30581)
自然科学基金(30344)
(28569)
编号(27444)
国家社会(23550)
(23476)
成果(22850)
中国(22688)
重点(22089)
(21934)
教育部(20994)
(20637)
人文(19538)
创新(19496)
期刊
(76574)
经济(76574)
研究(51032)
(32000)
金融(32000)
中国(31750)
(25680)
管理(20739)
科学(18643)
学报(18530)
(17676)
大学(15378)
经济研究(14691)
财经(14645)
学学(14284)
教育(13919)
(12729)
(11926)
农业(11557)
国际(11507)
技术(10900)
世界(10520)
问题(10247)
业经(9336)
(7296)
理论(7085)
技术经济(7039)
统计(6885)
经济问题(6050)
实践(5937)
共检索到234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民  姜志霄  
中国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推动面向未来的金融开放,在开放中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金融业,构建国际前沿的中国金融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二十年,是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和迅速发展的二十年。二十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金融业从一个基本对外封闭的行业,转变为货币初步实现国际化、汇率基本市场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徐奇渊  
相较于欧盟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合作仍然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短板,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应注重差异化布局,分类施策推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历史回顾:先金融后实体中国与东盟的早期金融合作主要是在亚洲金融合作的框架下展开。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联合签署了“清迈倡议”,其核心目标是解决本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弥补现有国际金融安排的不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军  温旭新  张波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更决定人类的明天。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先创性地构建了学生本生态、学校内生态、社会外生态的教育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从特征、使命、角色转换、职责转变四个方面对未来教师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在未来教育生态体系优质运行的情况下缔造未来教师的运行机制。最后,面向未来教育,对缔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提出了"高度上,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力社会外生态;深度上,打造教育特色,优化学校内生态;广度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本生态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晋中  张静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宽、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需要清晰的内涵界定、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建设规划。本文首先界定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其次基于新工科的内涵提出新工科的建设目标,然后针对新工科的特征给出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接着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分别给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建议,最后从与传统学科建设不同的角度讨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期为各类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建华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大学必须改革,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大学要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上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当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要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共生型组织是在对当前不确定环境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型组织形式做出的预判。我们都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组织管理遭遇到很多挑战,比如强个体的出现,组织边界被打破,很多行业出现跨界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所以,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持续不断地去研究各种各样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组织形态。现今,我们遇到的更大挑战是:我们必须回答,互联网时代,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生全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数字化充斥着这个时代,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用弗里德曼的话说,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全球化已经真真切切地表现为“扁平化”;用舍恩伯格的话说,大数据主宰着当代社会,它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着社会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催生着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往的知识范式越来越难以解释社会变迁中的诸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宪平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雄厚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斌  张满  沈岩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复杂系统工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其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深入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发展及动因。进而通过调查揭示析了目前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沈东进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邱吉尔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胡耀邦、万里、姚依林、邓力群等中央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城前门地区视察。在他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北京城前门的一座高楼,鸟瞰四周,却只看到灰旧低矮的建筑物后,他讲到:"房子是可以卖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斌华  
今天在校的学生将进入未来社会。可是,现在的课程主要传授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出面向过去的特点。科学预测未来早已在社会的其他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同样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者应该有"未来意识",为学生的明天作好准备,开发面向未来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新藤享弘   吕建生   张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祖海   仝允桓  
本文通过分析反推法(backcasting)的发展、特征和应用 ,体现出反推法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研究方法 ,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更适合用于解决长期、复杂的问题 ,还适合解决社会发展战略选择等问题。文章还结合我国情况提出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昭江  
21世纪新的产业革命也许将深入许多领域,并将驾驭任何劳动,使劳动变成只是执行某些简单的指令,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培养人才的竞争在其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解决竞争中的矛盾和摩擦,克服面临的共同困难和问题,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新现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