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8)
2023(5707)
2022(4571)
2021(4541)
2020(3720)
2019(8618)
2018(8389)
2017(15434)
2016(8081)
2015(9480)
2014(9100)
2013(9216)
2012(8759)
2011(8104)
2010(7902)
2009(7106)
2008(7077)
2007(6341)
2006(5569)
2005(4871)
作者
(21593)
(18185)
(18121)
(17399)
(11596)
(8451)
(8187)
(7137)
(7108)
(6436)
(6405)
(6076)
(5873)
(5808)
(5799)
(5670)
(5388)
(5342)
(5117)
(4804)
(4703)
(4348)
(4312)
(4168)
(4142)
(4072)
(4013)
(3745)
(3722)
(3598)
学科
(37926)
经济(37894)
管理(19404)
中国(15843)
(15744)
方法(15742)
数学(14448)
数学方法(14395)
(10970)
企业(10970)
(10249)
(9833)
贸易(9824)
(9703)
(7547)
(7026)
业经(6970)
地方(6655)
农业(6432)
(6386)
银行(6383)
(6253)
(6241)
环境(6149)
(6070)
金融(6070)
关系(6043)
(5835)
(5622)
(5232)
机构
大学(115089)
学院(111258)
(57488)
经济(56711)
研究(46570)
管理(39835)
中国(37624)
理学(33425)
理学院(33010)
管理学(32640)
管理学院(32405)
(26097)
(24618)
科学(24331)
(22500)
研究所(20429)
中心(20406)
经济学(19906)
财经(19332)
(18085)
经济学院(17913)
北京(17452)
(16942)
(15887)
(15279)
(14888)
师范(14788)
财经大学(14605)
科学院(14210)
研究中心(13424)
基金
项目(73282)
科学(58603)
研究(56695)
基金(55402)
(48632)
国家(48290)
科学基金(40628)
社会(38416)
社会科(36503)
社会科学(36497)
基金项目(28133)
教育(25922)
(24145)
自然(23513)
资助(23072)
自然科(22985)
自然科学(22979)
自然科学基金(22628)
(21911)
编号(21246)
中国(18854)
(18590)
成果(18131)
国家社会(17645)
重点(17039)
(16583)
教育部(16357)
课题(15456)
(15076)
大学(14832)
期刊
(62885)
经济(62885)
研究(39673)
中国(28077)
(17545)
管理(16543)
科学(15574)
学报(15502)
(14910)
教育(14725)
大学(12818)
(11611)
金融(11611)
经济研究(11494)
学学(11430)
农业(10607)
财经(10415)
技术(9994)
(9945)
(9216)
世界(9157)
国际(9097)
问题(8673)
业经(7661)
图书(6974)
(6855)
技术经济(5679)
(5516)
论坛(5516)
书馆(5511)
共检索到183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宽、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需要清晰的内涵界定、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建设规划。本文首先界定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其次基于新工科的内涵提出新工科的建设目标,然后针对新工科的特征给出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接着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分别给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建议,最后从与传统学科建设不同的角度讨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期为各类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建华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大学必须改革,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大学要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上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当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要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共生型组织是在对当前不确定环境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型组织形式做出的预判。我们都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组织管理遭遇到很多挑战,比如强个体的出现,组织边界被打破,很多行业出现跨界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所以,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持续不断地去研究各种各样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组织形态。现今,我们遇到的更大挑战是:我们必须回答,互联网时代,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生全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数字化充斥着这个时代,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用弗里德曼的话说,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全球化已经真真切切地表现为“扁平化”;用舍恩伯格的话说,大数据主宰着当代社会,它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着社会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催生着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往的知识范式越来越难以解释社会变迁中的诸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科学  郭宇锋  肖建  程勇  成谢锋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光辉  付威  吴金栋  黄东键  
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元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行业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改革和建设存在观念落后、学科交叉弱、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从实验室定位、结构、软硬件和技术队伍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以新工科为契机的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对传统工科实验室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香  闫文平  
加快新工科建设是高职工程教育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普职隔断以及校企隔阂等问题,应加快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接"产业链",调整优化高职工科专业结构;围绕"岗位链",打造高职"新工科"课程体系;紧扣未来卓越人才标准,创新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三个融合",重塑高职工程教育生态系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闫伟东  
图书馆的传统角色正面临着各种挑战,未来的图书馆需要进一步重塑自我,支持及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文章以"未来图书馆"的典范——丹麦Dokk1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对其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实践及特点展开分析,Dokk1在面向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用户参与共建、融入设计思维以及具有高度发达合作伙伴关系。国内图书馆在面向未来的建设及发展中,应融入设计思维,坚持开放、灵活及绿色的理念,注重合作、伙伴及开放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仲伟  
本文对现代企业班组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梳理,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组织变革为背景,全面阐述班组建设与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初步论证了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提出了塑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学习型、团队型、创新型、安全型、自我管理型的高效能和谐班组,培育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的员工队伍等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长期工作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杨劲松  胡彩霞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等新经济带动新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等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为高职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成为高职优质校建设的逻辑起点,同时,以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打造"中国高职"品牌优质校为目的,在人才培养供给侧环节精准发力,营造适合的教育环境、培育适合的师资队伍、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全方位提升高职办学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文辉  
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保险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这是我们建设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将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宪平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雄厚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徐奇渊  
相较于欧盟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合作仍然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短板,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应注重差异化布局,分类施策推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历史回顾:先金融后实体中国与东盟的早期金融合作主要是在亚洲金融合作的框架下展开。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联合签署了“清迈倡议”,其核心目标是解决本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弥补现有国际金融安排的不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斌  张满  沈岩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复杂系统工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其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深入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发展及动因。进而通过调查揭示析了目前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民  姜志霄  
中国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推动面向未来的金融开放,在开放中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金融业,构建国际前沿的中国金融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二十年,是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和迅速发展的二十年。二十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金融业从一个基本对外封闭的行业,转变为货币初步实现国际化、汇率基本市场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