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0)
2023(6496)
2022(5445)
2021(4876)
2020(3753)
2019(8597)
2018(8401)
2017(15623)
2016(8606)
2015(9646)
2014(9667)
2013(9488)
2012(9305)
2011(8627)
2010(8866)
2009(7776)
2008(7582)
2007(6948)
2006(6369)
2005(6166)
作者
(25006)
(20859)
(20716)
(19583)
(13273)
(9907)
(9391)
(8183)
(8081)
(7551)
(7218)
(6977)
(6812)
(6666)
(6565)
(6408)
(6234)
(6111)
(6072)
(5992)
(5548)
(5216)
(5040)
(4868)
(4766)
(4744)
(4718)
(4701)
(4323)
(4193)
学科
(42301)
经济(42264)
(20031)
管理(19545)
地方(17115)
中国(16183)
(13514)
企业(13514)
(12810)
业经(10618)
方法(10080)
地方经济(9892)
(9349)
农业(9165)
数学(8471)
数学方法(8355)
(8250)
金融(8250)
(8116)
银行(8105)
(7988)
(7232)
贸易(7220)
环境(7153)
(7078)
发展(7054)
(7023)
(6915)
(6893)
(6890)
机构
学院(121207)
大学(117708)
(51108)
经济(49978)
研究(48591)
管理(41054)
中国(36689)
理学(33606)
理学院(33113)
管理学(32548)
管理学院(32295)
科学(28727)
(26953)
(25337)
(23136)
研究所(22674)
中心(21463)
(20948)
(20471)
(19896)
师范(19717)
北京(17888)
(17447)
财经(16999)
(16912)
业大(16034)
农业(15928)
(15777)
师范大学(15759)
经济学(15443)
基金
项目(74155)
研究(58512)
科学(57778)
基金(49857)
(43097)
国家(42648)
科学基金(35828)
社会(35769)
社会科(33937)
社会科学(33931)
(31099)
教育(27315)
基金项目(25864)
(25639)
编号(24862)
(23291)
自然(20756)
成果(20717)
自然科(20246)
自然科学(20243)
资助(20078)
自然科学基金(19862)
发展(19062)
课题(18940)
(18698)
重点(17422)
(15870)
(15766)
(15709)
创新(14694)
期刊
(67946)
经济(67946)
研究(42645)
中国(33644)
教育(23106)
(21311)
管理(17841)
学报(16918)
(16620)
科学(16405)
(15176)
金融(15176)
农业(14793)
大学(13354)
技术(12995)
业经(12657)
学学(12128)
经济研究(10792)
问题(8669)
财经(8456)
(7814)
(7411)
(6932)
职业(6768)
(6712)
论坛(6712)
图书(6608)
(6606)
世界(6518)
国际(6394)
共检索到20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斌华  
今天在校的学生将进入未来社会。可是,现在的课程主要传授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出面向过去的特点。科学预测未来早已在社会的其他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同样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者应该有"未来意识",为学生的明天作好准备,开发面向未来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共生型组织是在对当前不确定环境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型组织形式做出的预判。我们都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组织管理遭遇到很多挑战,比如强个体的出现,组织边界被打破,很多行业出现跨界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所以,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持续不断地去研究各种各样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组织形态。现今,我们遇到的更大挑战是:我们必须回答,互联网时代,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生全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数字化充斥着这个时代,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用弗里德曼的话说,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全球化已经真真切切地表现为“扁平化”;用舍恩伯格的话说,大数据主宰着当代社会,它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着社会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催生着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往的知识范式越来越难以解释社会变迁中的诸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崔允漷  夏雪梅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华  
美国是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本文力争以客观的态度 ,审视并分析了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 ,并进行了个案的介绍和研究。美国的某些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参照或借鉴 ,而且有助于我们冷静反思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陈华  徐晨盈  赵晓雨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确立,正式开启了校本课程开发20年的发展道路。其中,早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术关注,特别是华东师大教育学者群的校本创新思维及其校本课程开发系列专著、咨询报告、实用案例丛书、教学成果奖项和专业支持平台等新兴研究成果,以及更多校本课程研究者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反思,都是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曙芝  王庭之  
生态后现代课程范式的出现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探究视角。生态化课程不仅为解决我国职教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失衡等问题提供新途径,而且能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课程新范式。职教生态化课程的构建应遵循目标取向的多元性、课程设置的整体性、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原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初熹  
本文围绕我国教育部启动2021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中产生的争论,从历史研究二个向度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辨。本文对美术教育历史演变的轨迹以及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观点展开探究,从中受到启发;对艺术各门类课程的边界进行探讨,提出应当充分发挥“作为创作实践的艺术教育”与“作为审美体验的艺术教育”以及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观点各自的优势,避免其局限性。本文在对过去向度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8个国家现行学校艺术课程的概况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照,并从艺术教育的价值与边界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愿景进行展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沈东进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邱吉尔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胡耀邦、万里、姚依林、邓力群等中央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城前门地区视察。在他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北京城前门的一座高楼,鸟瞰四周,却只看到灰旧低矮的建筑物后,他讲到:"房子是可以卖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新藤享弘   吕建生   张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祖海   仝允桓  
本文通过分析反推法(backcasting)的发展、特征和应用 ,体现出反推法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研究方法 ,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更适合用于解决长期、复杂的问题 ,还适合解决社会发展战略选择等问题。文章还结合我国情况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宽、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需要清晰的内涵界定、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建设规划。本文首先界定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其次基于新工科的内涵提出新工科的建设目标,然后针对新工科的特征给出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接着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分别给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建议,最后从与传统学科建设不同的角度讨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期为各类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昭江  
21世纪新的产业革命也许将深入许多领域,并将驾驭任何劳动,使劳动变成只是执行某些简单的指令,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培养人才的竞争在其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解决竞争中的矛盾和摩擦,克服面临的共同困难和问题,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新现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