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1)
- 2023(4993)
- 2022(4242)
- 2021(4342)
- 2020(3491)
- 2019(7831)
- 2018(8028)
- 2017(13409)
- 2016(8594)
- 2015(9797)
- 2014(10073)
- 2013(9245)
- 2012(8707)
- 2011(7897)
- 2010(8230)
- 2009(7180)
- 2008(7274)
- 2007(6684)
- 2006(6184)
- 2005(6023)
- 学科
- 济(25170)
- 经济(25125)
- 教育(19324)
- 管理(18262)
- 业(15610)
- 中国(15067)
- 企(11753)
- 企业(11753)
- 方法(8810)
- 农(8619)
- 理论(8396)
- 财(8130)
- 学(7973)
- 数学(7399)
- 数学方法(7153)
- 教学(6840)
- 制(6625)
- 地方(6613)
- 业经(5953)
- 发(5790)
- 农业(5628)
- 发展(5020)
- 展(4892)
- 技术(4831)
- 银(4688)
- 银行(4680)
- 行(4450)
- 贸(4370)
- 贸易(4365)
- 易(4222)
- 机构
- 大学(112979)
- 学院(107610)
- 研究(43801)
- 济(36900)
- 经济(35710)
- 管理(32953)
- 教育(29010)
- 中国(28423)
- 理学(26855)
- 京(26786)
- 理学院(26375)
- 范(25805)
- 管理学(25714)
- 师范(25695)
- 管理学院(25455)
- 科学(24869)
- 所(22338)
- 师范大学(21344)
- 江(20105)
- 研究所(19812)
- 财(19767)
- 中心(18997)
- 北京(18266)
- 技术(15956)
- 院(15786)
- 州(15390)
- 农(15268)
- 职业(14870)
- 财经(14281)
- 业大(12952)
- 基金
- 项目(63531)
- 研究(55196)
- 科学(50949)
- 基金(41951)
- 家(35781)
- 国家(35313)
- 教育(33838)
- 社会(31799)
- 社会科(29768)
- 社会科学(29761)
- 科学基金(28887)
- 省(25790)
- 编号(25207)
- 成果(24247)
- 划(24241)
- 课题(21352)
- 基金项目(20769)
- 年(18208)
- 资助(17059)
- 自然(16271)
- 重点(16249)
- 部(16090)
- 自然科(15889)
- 自然科学(15886)
- 规划(15713)
- 自然科学基金(15588)
- 发(15306)
- 项目编号(15019)
- 性(14936)
- 教育部(14590)
共检索到192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荣怀 周伟 杜静 孙飞鹏 王欢欢 曾海军 刘德建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技术正在推动整个社会转型,人类社会将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时代,人们期待教育发生系统变革,向"智能教育"转型和演进。本文首先论述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包括:1)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强化教育变革诉求; 2)社会信息化正"倒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3)智能技术被期待破解课堂教学改革困境;4)智能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正逐渐形成共识。在综合分析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智能教育关键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智能教育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即认知计算、行为计算和环境计算,并深度剖析了面向学习绩效提升的认知计算、面向教学过程重构的行为计算和面向学习环境优化的环境计算的缘起及待研究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融合认知计算、行为计算、环境计算的"计算教育学"要素模型,期待人们对面向智能教育的基本计算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共存共生,推动教育变革健康有序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剑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家、政治家,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化浪潮,1984年,邓小平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总书记也曾说过:“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人才,谁将取得未来的发展优势。教育面向信息化,是实现和落实教育三个面向的必然课题,是中国实现富强、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安祥
一、企业面向市场的基本含义所谓企业面向市场,总的来说就是指企业要按市场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即企业要到市场上去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党中央提出“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的观点,这是从政府角度上提出来的,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第一,对企业来说,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政府推向市场,应当主动面向市场。企业只有主动面向市场,增强商品价值意识、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李正图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上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曙霞
坚持“三个面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俞曙霞21世纪正在捷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世纪之交,如何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适应党中央制定的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①,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世纪输送合格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理论的精髓。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许多历史性突破,我们快步走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行列,正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总量已居世界前列。重温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并结合当今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国荣 施亚玲 杜娟
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提升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应该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瞄准现代化、拓宽视野、放眼未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同时努力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通过国际化、校企合作、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促进工程硕士教育与现代化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三个面向” 工程硕士 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宗武 陈浩川 余国源
重庆市渝北区是全国首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994年国务院决定撤销江北县,建立渝北区,标志着这方拥有78万人口、幅圆面积1400余平方公里的热土光荣地走完了在农业县的行政区划格局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步入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高举“三个面向”旗帜,以面向21世纪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战略眼光来规划和实施渝北教育现代化工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振峰
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已经30年了。30年来,"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纪念"三个面向"战略思想提出3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讨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战略思想的背景原因、深层蕴意和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坚持我国教育的办学方向、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蓉生
"三个面向"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标志性、特征性的战略思想。30年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一飞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界定、具体表现与发生原理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实力、科技与全球化三大方向。本文以世界范围、百年时长、质变现象、全新事物为边界,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定义为"全世界范围内,在至少过去百年的时间长度中所未见的质变现象",并从激情、理性和欲望的深度分别论述了全球性故事弱化、战争乏利可图、智能迅速崛起三种"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生的根本原理在于人类正处于从物质主义时期向后物质主义时期的过渡时期,而后物质主义时期的图景尚未清晰,致使人类在新生变局中陷入各种两难境地。本文还为中国在大变局中提出了广泛承认他国独特性,专注解决国内后物质主义问题,尽快投入未来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三种自处之道。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波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介广泛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介不仅作为一种时代消费语境,也是人们进行线上购物的一个消费平台,而且它本身还可以作为信息商品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在对国内有关新媒介与消费经济的文献进行回顾整理后,本文认为加强相关研究有利于创新消费经济理论、加强政府消费管理、培养健康消费文化、促进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以及提升消费者自主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东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湘阳
目前,制约高等学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诸如地理空间、交流技术等不再成其为关键制约因素。与此同时,大科学、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新的知识生产方式技术变革和市场变革,对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需要认真考虑通过怎样的组织变革最有效地发挥出高校独特优势,通过怎样的组织设计最有效地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