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0)
2023(8259)
2022(6963)
2021(6661)
2020(5442)
2019(12108)
2018(11960)
2017(22951)
2016(12406)
2015(13625)
2014(12914)
2013(12442)
2012(11737)
2011(10622)
2010(11068)
2009(10274)
2008(10385)
2007(9689)
2006(8852)
2005(7705)
作者
(33682)
(28306)
(28256)
(26616)
(18185)
(13302)
(12673)
(10796)
(10699)
(10383)
(9803)
(9470)
(9330)
(8950)
(8937)
(8602)
(8424)
(8341)
(8320)
(8164)
(7148)
(6913)
(6694)
(6687)
(6404)
(6395)
(6341)
(6236)
(5827)
(5656)
学科
(46417)
经济(46265)
管理(40012)
(38195)
(33238)
企业(33238)
方法(17993)
中国(15455)
(15053)
技术(13547)
(13546)
数学(13413)
业经(13210)
数学方法(13152)
(10763)
(10441)
理论(10353)
(10231)
技术管理(9831)
地方(9555)
农业(9422)
(9175)
(8988)
银行(8967)
(8892)
贸易(8885)
(8664)
(8637)
(8050)
金融(8048)
机构
大学(171497)
学院(171315)
(72542)
经济(71011)
管理(66644)
研究(61109)
理学(56779)
理学院(56111)
管理学(55145)
管理学院(54778)
中国(46486)
(36131)
(35900)
科学(35668)
(30247)
(27864)
中心(27534)
财经(27276)
研究所(27226)
(26235)
(24734)
(24233)
师范(24064)
北京(22608)
业大(22414)
(22109)
经济学(22104)
(21568)
农业(20113)
财经大学(20033)
基金
项目(111264)
科学(89833)
研究(84974)
基金(81460)
(70348)
国家(69726)
科学基金(60337)
社会(56512)
社会科(52470)
社会科学(52450)
(43300)
基金项目(42149)
教育(39052)
自然(37312)
(36757)
自然科(36532)
自然科学(36519)
自然科学基金(35913)
编号(34189)
资助(32257)
成果(29594)
(25987)
(25178)
重点(25110)
(24628)
创新(24408)
课题(24363)
国家社会(22968)
教育部(21971)
(21747)
期刊
(85345)
经济(85345)
研究(56044)
中国(37736)
(27480)
管理(27419)
(24828)
科学(24405)
学报(24235)
教育(23279)
大学(19304)
(19042)
金融(19042)
学学(17840)
农业(16513)
技术(14905)
财经(13880)
业经(13784)
经济研究(13734)
(12041)
问题(10499)
(9393)
科技(9131)
技术经济(8941)
图书(8636)
(8438)
(8395)
论坛(8395)
现代(8196)
国际(8108)
共检索到270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华  
近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新兴领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等特点,可以划分为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的基础设施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等类型。社会的技术经济形态需要与基础设施相适应,智慧社会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支撑,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支撑创新的智能化、创造新能力发展所需市场、助力新动能的孕育壮大、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赋能政府治理能力等机制助力智慧社会发展。推进"新基建"需要依据新型基础设施不确定性高、价值折旧快、竞争性强的特点,处理好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规制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如下政策取向:面向未来,政府引导;适度超前,小步快走;放松准入,多元参与;合理分工,企业先行;需求引导,竞争推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佳丽  黄晨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挑战的战略性选择,是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小逻辑要主动服务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坚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导向,面向“四新”学科,以资源再升级创造新供给,以数字新基建壮大新动能,以未来学习空间促进再创新,用创新思维审视图书馆传统业务的解构与重构,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成为生长着的有机体,最终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43。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琳  王运武  
着眼智慧教育设计微课,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短小精悍、易掌握、高效率、得其精华及利于建构是微课本质。智慧教育的要义是,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建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秩序、新形态,根据信息时代创新要求重构教育,造就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学习者。微课设计智慧在于:"效果"、"开放"、"多元"、"视动"、"巅峰"、"引领"、"易"、"灵"、"研创"、"立体"及"评价"。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国佳  李望宁  李贺  
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居民,基于智慧城市角度,构建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服务需求,推动新兴市场的发展,集成信息服务技术和资源,重构社会化信息服务功能网络,建立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服务机制。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特征和关键要素;分析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构建了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梳理总结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特征及关键因素;提出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功能,构建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对推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宇  张海涛  庞宇飞  宋贺  
[目的/意义]从情报学学科本位出发,以智慧政府重大突发事件决策应对实际需求为目标导向,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能够为情报决策赋能,提升智慧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质效。[方法/过程]以大情报观下情报决策相关概念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与情报工作内容为线索,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进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运行效果。[结果/结论]提出了数据知识双驱动的情报决策系统架构,刻画了其情报决策逻辑与机理,提出了情报主导引领决策的功能定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楸桐  杨跃臣  
针对智慧交通系统对数据交互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网关的策略管理模型。该模型为应用层、编制层、源接口层3层架构,其中编制层为架构的中心,架构的稳固性和所能提供的低时延特性都是由编制层来保证的。编制层的核心组件是策略管理,给出了策略及策略管理框架。该模型为智能轿车和各种实时业务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稳定、安全的数据平台,保证了智能用户应用和云数据中心之间的低时延、不间断通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晓松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政策取向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题目,特别是WTO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快速融合的今天,清楚地预测中国的社会经济走势,研究未来的政策取向,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历史,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找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和政策取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泽  邵波  
[目的/意义]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构建面向智慧图书馆的学科资源门户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学科服务及时性、精准性与专业化的需求,有助于加快主动的学科化、知识化及精准化的资源集成服务转型。[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门户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强调建设面向智慧图书馆的学科资源门户的必要性。基于高校师生对学科资源门户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对该学科资源门户的总体架构与核心功能展开设计。[结果/结论 ]构建包括物理层、源数据层、技术层和应用层4个层级的学科资源门户总体架构,总结出面向智慧图书馆的学科资源门户应具有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细粒度化资源聚合与资源智能推送三大核心功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佳佳   李鹏伟   徐超  
智慧审计是人工智能浪潮下发展现代审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审计环境,而审计目标的变化进一步促使审计方法革新,即从大数据审计走向智慧审计。这要求审计人员从思维模式上变革审计作业理念,从行动上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智慧审计下审计方法创新的关键是构建智慧审计平台,核心思想是将审计理论与审计经验转化为数字化审计知识体系和智能化审计知识模型,这将有助于审计过程由传统的依赖人工规则的自动化流程转变为基于审计平台数字经验的智能化流程。依托于该审计平台可将智慧审计思想付诸实践,动态感知、高效精准、自主学习、人机交互的智慧审计模式有助于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如江  张玉洁  赵梦梦  秦明艳  
[目的/意义]海量异构的开源数据已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关联多源信息,实现情报的自动推理和感知,是迈向下一代智慧情报系统的必要途径。[方法/过程]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智慧情报感知框架,围绕情报关联和情报推理两个核心组件,论述其内涵、组织要素和支持路径。认为智慧情报感知的内涵是依托海量异构的开源数据,利用情报方法实现情报任务的主动观察和主动发现的过程。在组织方面,分别介绍情报关联组件,即情报评估,抽取,融合;情报推理组件,即情报演进刻画,溯因,预测。在路径方面,分别阐述涉及关联与推理的内部支持路径和涉及人员、方法、任务的外部支持路径,并讨论各组织要素之间的运行逻辑和协同关系。[结果/结论]智慧情报感知旨在拓展现有情报感知体系的方法范畴,将因果推断、事件溯因、轨迹刻画等前沿技术、方法引入感知研究,将数据感知和机器感知深化至智慧感知。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阳  孙建军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正在面临新一轮体制改革,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业务领域对大数据情报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对智慧应急"大情报"格局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本文总结了应急管理情报资源支持的现状,指出其情报认知不足、构建力度不够、开发技术欠缺、合作共享偏低、持续保障缺失等症结。立足本土情境和现代特征,提出面向智慧应急的情报资源保障能力建构这一现实命题,并分析了其内涵定位。基于能力解构视角,从情报资源基础储备能力、情报资源深度开发能力、情报资源协同共享能力、情报资源持续发展能力四个维度阐释了相关能力体系的主体内容和运作机理。最后,提出情报资源自觉自为、情报资源技术拓新、情报资源整体动员、情报资源生态优化的能力培育对策,支持新时代应急管理"情报灵"的智慧化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泽鸿  全克林  
融入信息技术的智慧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新趋势。教师使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下,面对信息化的诉求,高校教师须转变观念,培养信息素养,注重情境化和个性化学习,并开展线上线下评估,以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学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海群  张涛  
[目的/意义]在重视实证研究的大数据环境下,语料库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在语言研究、统计分析及机器学习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量文献的文本化,语料库的构建不但会使文献信息的研究科学化、多样化,还会使文献信息服务精准化、智慧化。[方法/过程]文章在现有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相关理论,把文献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为社会提供智慧服务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在文献信息视阈下面向智慧服务语料库构建的思路。[结果/结论]阐述文献信息视阈下语料库建设的过程,并描述了在智慧推送、智能分类、远距离阅读等领域推动智慧服务的应用场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索智杨  殷峰  牌艳欣  
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都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养老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的重要内容。但智慧养老在我国服务成效差,其中智慧养老数据资源“不统一”、共享与开发利用差是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来源与分类,以及数据资源描述内容和场景要素与资源描述框架分析后发现,借鉴场景框架可以实现对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描述框架与概念模型,该框架包含六类概念,即智慧养老服务主体、老年人、智慧养老设施、智慧养老活动主题、智慧养老活动时间和智慧养老地点。通过康复训练场景的实例验证表明,智慧养老场景数据资源描述框架可以作为智慧养老场景的通用描述概念框架,对智慧养老服务场景内容进行揭示和描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费成  周利琴  
智慧健康是一种全新的医疗保健模式,对其产生的海量、异构、多源健康大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组织、查询与分析,是实现健康保健"智慧化"的关键。在把握智慧健康知识管理的内涵、定位、目标及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探究面向智慧健康的领域知识库构建、健康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的建设与实施、知识服务机制等问题,提出从本体库构建的粗粒度匹配、多种知识融合模式的细粒度匹配及用户画像构建三种方案的知识服务机制,并指出面向智慧健康知识管理与服务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与落实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