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4)
- 2023(5936)
- 2022(4953)
- 2021(4710)
- 2020(3897)
- 2019(8430)
- 2018(8405)
- 2017(14544)
- 2016(7483)
- 2015(8011)
- 2014(7049)
- 2013(6638)
- 2012(6130)
- 2011(5526)
- 2010(5713)
- 2009(5058)
- 2008(4718)
- 2007(4391)
- 2006(3693)
- 2005(3181)
- 学科
- 管理(27780)
- 业(27267)
- 济(24742)
- 经济(24721)
- 企(24273)
- 企业(24273)
- 技术(14623)
- 技术管理(11796)
- 中国(9140)
- 方法(9012)
- 业经(7596)
- 数学(7176)
- 数学方法(7106)
- 财(7101)
- 农(7075)
- 制(5772)
- 银(5399)
- 银行(5391)
- 划(5225)
- 行(5202)
- 理论(5164)
- 地方(5108)
- 贸(4988)
- 贸易(4981)
- 农业(4964)
- 融(4919)
- 金融(4919)
- 易(4858)
- 学(4780)
- 产业(4647)
- 机构
- 学院(95521)
- 大学(94900)
- 济(40078)
- 管理(39556)
- 经济(39319)
- 理学(33962)
- 理学院(33600)
- 管理学(33161)
- 管理学院(32947)
- 研究(31323)
- 中国(24728)
- 京(19624)
- 财(18200)
- 科学(17769)
- 江(14975)
- 中心(14773)
- 所(14218)
- 财经(13982)
- 经(12812)
- 研究所(12777)
- 业大(12673)
- 农(12532)
- 北京(12305)
- 范(12184)
- 师范(12102)
- 经济学(12074)
- 院(11983)
- 州(11709)
- 商学(11114)
- 商学院(10982)
- 基金
- 项目(66150)
- 科学(53969)
- 研究(51238)
- 基金(48049)
- 家(41507)
- 国家(41143)
- 科学基金(36568)
- 社会(34049)
- 社会科(32359)
- 社会科学(32351)
- 省(27089)
- 基金项目(25583)
- 教育(23323)
- 自然(22264)
- 划(22073)
- 自然科(21761)
- 自然科学(21755)
- 自然科学基金(21438)
- 创(20998)
- 编号(19894)
- 创新(18446)
- 资助(17089)
- 成果(15768)
- 重点(14828)
- 发(14773)
- 国家社会(14427)
- 部(14367)
- 课题(14092)
- 业(13933)
- 制(13776)
共检索到149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漆信贤 张志宏 黄贤金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进,结合新时代耕地保护所面临的美好生活高要求、贸易争端复杂性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揭示中国耕地保护在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农业技术进步和全球耕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研究结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短缺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耕地资源要素对于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主要是:以格局优化统筹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新空间;以耕地生态健康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以海外耕地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书羽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耕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镇化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多数国家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均存在矛盾,不合理的城镇化发展必然会破坏自然界并不多有的耕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因而,分析城镇化与耕地保护间所存在的矛盾,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够在保护耕地宝贵资源的基础上更高效地推动城镇化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矛盾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海旺 席念霞
2004年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实质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扭转持续几年下降局面,全年达15亿亩,比2003年增加0.1亿亩。但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供给趋紧,是我国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0.2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2003年,我国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不到0.8亩。其除了人口的基数大和增长因素,还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耕地保护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红 陈莎 叶艳妹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产权 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一直是热门话题。当前,受反常气候、国际形势等影响,全球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世界粮食供应偏紧的局面仍在加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障国家安全。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是稳定粮食产量乃至增产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且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用实际行动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中低产田占比高、优质耕地流失、种粮收益下降、粮食供求紧平衡等现状仍未彻底改变。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保护耕地 粮食产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随臣 谭丽萍 樊笑英
本文根据"耕地保护监管政策和机制专题"调研情况及相关研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创新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式管理新机制,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稳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昊辰 曾思燕 王庆宾 戴劲 卞正富 陈浮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但究竟需要守住多少耕地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粮食需求的底线,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为此,本文从厘清不同情景下耕地最低保有量需求出发,构建兼顾人口、人均粮食、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模拟完全自给、高度自给、适度自给3种情景的耕地需求量;结合耕地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预测,判定耕地保护的理想能保量、基础应保量、底线必保量。结果表明:(1)2020、2025、2030、2035年理想能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9.20亿、18.39亿、18.47亿、16.57亿亩耕地;基础应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8.49亿、17.72亿、17.78亿、16.12亿亩耕地;底线必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7.80亿、17.09亿、17.09亿、15.51亿亩耕地。其中基础应保量可作为理性的策略选择。(2)目前划定15.51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能保障2035年粮食自给,但今后若放弃严控政策,则难以满足2030、2035年粮食完全自给的耕地需求。未来应全面细化并继续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我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宣布退出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之后,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与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宏观三期叠加矛盾、微观三大结构性矛盾、国内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国际修昔底德陷阱挑战。其中,宏观为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反危机之后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微观为实体经济内部供给和需求、实体经济和金融货币、房地产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之间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同时,我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为应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国家明确"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特别地,国家放弃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同步,以应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潘石
不同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判断、探寻及确立中国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判定社会主要矛盾上曾走过弯路,有过沉痛的教训。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科学地判定并牢牢抓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为应对与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伟大战略决策,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哲学—经济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与境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东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面向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一流大学提供了指南。一流大学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大学职能虽是多元的,但大学使命却相对单一,这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对大学其他各方面工作而言,既具统领性,又具标志性。而一流研究型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郧文聚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统一自然资源管理、统一国土空间治理职责,组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萍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党和国家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并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琳静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21世纪初最令人振奋的话题。共享经济模式从经济民主、分配公平以及生态持续三个方面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生活组织方式,通过共享平衡机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提高了个体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文章从各尽所能和按需分配角度分析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从技术手段、动能来源、经济范式、信用博弈、价值观念角度分析共享经济的价值特征,从消费模式、雇佣关系、交易成本、分配机制、产权制度、意识形态以及行业生态角度分析共享经济的价值表现,通过深入研究共享经济的价值逻辑、价值特征以及价值表现,构建共享经济的价值内涵体系,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改革思路与出路。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价值内涵 信用博弈 意识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