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9)
- 2023(16160)
- 2022(13030)
- 2021(12043)
- 2020(9766)
- 2019(21854)
- 2018(21816)
- 2017(41719)
- 2016(22862)
- 2015(25908)
- 2014(26127)
- 2013(25692)
- 2012(23898)
- 2011(21494)
- 2010(22233)
- 2009(20894)
- 2008(21070)
- 2007(19563)
- 2006(17940)
- 2005(16735)
- 学科
- 济(104196)
- 经济(104059)
- 业(92107)
- 管理(73028)
- 企(72805)
- 企业(72805)
- 农(51053)
- 方法(35650)
- 业经(35302)
- 中国(34126)
- 农业(33981)
- 财(29887)
- 数学(26803)
- 数学方法(26627)
- 地方(25677)
- 制(24171)
- 技术(19850)
- 务(19448)
- 财务(19411)
- 财务管理(19366)
- 贸(18783)
- 贸易(18764)
- 银(18514)
- 银行(18492)
- 企业财务(18259)
- 易(18207)
- 发(18012)
- 策(17926)
- 行(17886)
- 理论(17494)
- 机构
- 学院(335639)
- 大学(326724)
- 济(143454)
- 经济(140468)
- 管理(128066)
- 研究(112592)
- 理学(107693)
- 理学院(106555)
- 管理学(105135)
- 管理学院(104498)
- 中国(92083)
- 京(69992)
- 财(69172)
- 农(64390)
- 科学(64264)
- 所(56642)
- 江(55649)
- 财经(52776)
- 中心(52565)
- 研究所(50029)
- 业大(48582)
- 农业(48581)
- 经(47583)
- 北京(44596)
- 州(44271)
- 范(44267)
- 师范(43891)
- 经济学(42768)
- 院(39898)
- 经济学院(38629)
- 基金
- 项目(203791)
- 科学(161233)
- 研究(158559)
- 基金(144832)
- 家(123334)
- 国家(122004)
- 科学基金(105411)
- 社会(102307)
- 社会科(96588)
- 社会科学(96565)
- 省(82854)
- 基金项目(76571)
- 教育(71409)
- 编号(67490)
- 划(66669)
- 自然(62847)
- 自然科(61324)
- 自然科学(61311)
- 自然科学基金(60244)
- 资助(56903)
- 成果(54977)
- 发(49864)
- 课题(46579)
- 重点(45242)
- 部(44995)
- 创(44670)
- 业(41974)
- 国家社会(41827)
- 发展(41313)
- 性(41110)
- 期刊
- 济(180710)
- 经济(180710)
- 研究(105624)
- 中国(77354)
- 农(66965)
- 财(55480)
- 管理(51636)
- 学报(45511)
- 科学(45131)
- 农业(44818)
- 教育(40219)
- 融(39843)
- 金融(39843)
- 大学(36777)
- 业经(35687)
- 学学(34428)
- 技术(32266)
- 财经(26549)
- 经济研究(26248)
- 问题(24725)
- 业(23263)
- 经(23009)
- 技术经济(18636)
- 贸(18097)
- 世界(17592)
- 商业(17130)
- 现代(17052)
- 版(16819)
- 农村(16575)
- 村(16575)
共检索到540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梦瑶
随着国民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也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农业产业升级、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农村市场潜力,助推对内循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形成对外循环的竞争优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昱嘉 陈秧分 康永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展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重点和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新发展格局需要提振农村内需、扩大农村投资、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优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域与可能。面向新发展格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重点,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优化农业要素利用,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资源市场掌控能力。因此,建议采取内外兼顾的粮食安全战略、三链着力的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补齐短板的优先发展战略、激发新动能的城乡融合战略,综合施策,在新发展格局框架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在谋划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不尽相同。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对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构建了一套包括三个层级、34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并设定了各指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目标值。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红娟 张婷 薛雅文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干力量,主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重要的时代使命。涉农高职院校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蕴含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型乡村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应基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技术支撑、产业支撑、智力支撑功能,从提升农业技术价值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等维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雪燕 巫德富
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呈现出商贸流通服务需求趋势不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业态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同时也存在农村商贸流通业商贸网点过于分散、商贸流通主体发育程度不高、商贸流通业体系不顺畅等问题。为此,基于新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了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五大策略:即创新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协调发展城乡商贸和各类流通主体;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加大农产品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实现农村商贸流通业开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共享劳动成果。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农村商贸流通业 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
本文在回顾四川改革开放15年来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及广汉的"川西模式",米易的"立体农业模式"和井研的"建设商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四川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现状及困境。结合实际,探讨了四川农业现代化必须走集约持久农业发展道路,改单一的高产方向为高产优质高效并重的方向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借鉴参考,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晓萍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制约安徽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安徽农村中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在农村兴起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本文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创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慧娥 李东璇 贺壮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拥有五亿多农村人口的大国,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农村产业、农业生产、农村经营主体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为了借鉴成功案例,本文分析了浙江曹村镇的乡村振兴样板,以及荷兰的小国大业,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科教投入、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基层治理等角度提出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赖红兵 鲁杏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9—2015年农业和水利建设有关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以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和除涝面积为指标,具体研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除涝面积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水利建设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由此研究认为应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并提供有效供给,确保现代化农业产出水平稳步提升;总结和推广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利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农村水利发展道路;优化农村水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水利服务精准性,增强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水利供给能力,使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应武 欧阳子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3—2016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实现动态分析体系下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相结合。研究表明:(1)从横向比较而言,通过聚类分析依据动态因子分析法测算的平均综合得分将中国30个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层级,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降低的分布格局。(2)从纵向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3种变化类型,划分为良好及以上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恢复上升趋势,划分为一般及以下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新民 朱斌
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可持续性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决策管理为基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系统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迪 付政
<正>21世纪20年代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将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以数据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得到了快速优化与配置,为人们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催生出新业务形态和新商业模式,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